正文 第66章 衰老疾病的防護(6)(1 / 3)

6.腦血管病變與老年癡呆病造成血管性癡呆的危險因素也可進一步加重老年性癡呆的發生和發展。大量的屍體解剖亦證明老年癡呆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腦血管病的病理證據,如腦澱粉樣血管改變、內皮細胞的變形和腦室周圍的白質病變等。臨床研究發現,腦卒中和老年癡呆病共同存在的現象並非偶然,老年癡呆病患者在有認知障礙和神經變性發生前就存在局部腦微血管異常,而改善腦灌注可減慢老年癡呆病的進展,提示血管病變和腦血流的減少是引發老年癡呆病的一個病理因素。腦血管病增加老年癡呆病發病或進展的確切機製還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7.血脂代謝與老年癡呆病導致老年癡呆病的主要因素和已知的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幾乎完全一樣,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具備3個風險因素中的1個,患老年癡呆病的風險就增加1倍。三者全部具備,風險就增加6倍。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腦中的高膽固醇可以增加澱粉樣蛋白生成,在腦中形成老年癡呆病特有的“老年斑”。

8.性激素與老年癡呆病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幾乎可降為零。流行病學顯示,女性老年癡呆病發病率高於男性,推測雌激素在老年癡呆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大量證據提示,雌激素對各種神經係統變性有保護作用,臨床研究亦證實雌激素可減少和延遲老年癡呆病的發生,雌激素治療似可防止絕經後老年癡呆病患者的認知功能的進一步減退。但也有相反的研究結果。所以,雌激素在老年癡呆病治療中的地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9.吸煙、酗酒與老年癡呆病大多數學者認為,吸煙、酗酒與老年癡呆病無明顯關係。但有研究認為,吸煙、酗酒可增加腦血管病風險,這就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吸煙、酗酒可增加發生老年癡呆病的風險。

10.精神與老年癡呆病目前認為精神因素在老年癡呆病發生中起重要作用,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缺少社會交往,可能是老年癡呆的誘發因素。

11.其他如中毒(藥物、乙醇、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腦缺氧、代謝、內分泌疾病、維生素缺乏等均可影響癡呆的發生。此外,引起老年性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情況複雜,病因眾多,至今難以用一種原因解釋,可能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總之,老年癡呆病是導致老年人癡呆的最常見原因,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造成重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對老年癡呆病的研究雖有長足進步,但仍存在很多挑戰和困惑,對其確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但隻要全社會重視起來,關愛老年癡呆病患者,並且采取有力的預防與治療措施,減少和延緩老年癡呆病的發病還是有可能的。

三、老年癡呆病的病理改變

病理改變以老年斑和神經纖維纏結為特征,伴有神經元(尤其是膽堿能神經元)的破壞和缺失。

1.大腦皮質萎縮屍檢表明,老年癡呆病人都具有彌漫性大腦皮質萎縮,而第三腦室和側腦室均擴大。老年癡呆病人的大腦皮質有廣泛萎縮,尤其是海馬回也存在著萎縮。CT 掃描發現海馬回的萎縮性改變與記憶損害的早期臨床症狀相關,並預示將發展為老年癡呆。科學研究證實,老年癡呆的病人早期就有海馬回萎縮,並與屍檢報告相吻合。這提示海馬回萎縮可能作為老年癡呆的一個早期標誌。如果CT 掃描證實了海馬回萎縮,可認為其具有癡呆發生的高危險性。一般認為,腦萎縮是由於皮質神經減少或皮質神經元周圍樹突的破壞所致。

2.白質稀疏大腦半球是由灰質和白質構成的。灰質主要在大腦半球表層,稱為皮質。皮質的深部是白質。大腦皮質是機體最高調節中樞,由各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所構成。白質是由大量神經纖維組成。白質稀疏,是用來描述腦CT 檢查所見的一種異常影像。表現為在腦室周圍的半卵圓中心,尤其是在側腦室枕角或額角,可見到圓形的透亮區。因此,有時用腦室周圍“過亮”或“白質透亮”來描述這種異常表現。白質稀疏與血管周圍擴張引起的篩孔、腔隙性梗死和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在病理上都有密切的聯係,他們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幾乎都是繼發大動脈穿通支的硬化。有研究表明,白質稀疏在正常老年人中,約11%也發現有白質稀疏,他們雖然沒有明顯的癡呆,但是都有智力下降的表現。智力障礙的程度決定於白質稀疏所在的位置和麵積,以及是否並有皮質的損害等因素。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病人100%都有白質疏鬆,說明白質的缺血性改變,可能是引起血管性癡呆更重要的原因。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作為一種慢性腦血管病變,部分病人可能沒有症狀,或者症狀極輕,但腦CT 檢查都可發現腦室周圍透亮區即白質稀疏,這些人可能是血管性癡呆的高危病人。白質稀疏可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