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調治注意
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都不是短期急性疾病,都有漫長的病理演變過程、病理改變、疾病的誘發因素或高危因素有著極為相似之處。無論治療也好預防也罷不外乎活血化瘀,祛濕化痰,軟堅散結。在降脂中飲食控製首當其衝,若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兩者均高指標者,在西藥使用中更要考慮先降膽固醇,後降甘油三酯,避免兩種藥物同時使用,以防引起全身肌肉疼痛萎縮的橫紋肌溶解症。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簡稱“慢阻肺”(COPD),是指一組慢性的呼吸係統疾病,範圍較廣,它包括了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主要症狀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氣短。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肺心病的主要基礎病,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最終可發展為肺原性心髒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肺性腦病,死亡率較高。國內慢阻肺患者呈現低齡化現象,最低年齡僅為37歲。因此,如何防治本病是各國學者都十分重視的研究課題之一。
據WHO 估計,目前慢阻肺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於心髒病、腦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與艾滋病一起並列第4位,但至2020年可能上升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經多國呼吸病專家的積極倡議,2002年的11月20日正式成為首個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為此,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創議組織(GOLD)倡議設立世界慢阻肺日,自2002年起,將在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舉行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紀念活動。
一、慢阻肺的診斷
慢阻肺早期是很隱蔽的,50%的人並不知道自己有慢阻肺,這種病早期表現主要是咳嗽和少量的咳痰,但是患者的肺功能可能是正常的。由於咳嗽和咳痰是太常見的一個症狀,往往不容易被大家所重視,在早期的時候沒有呼吸困難,或者氣短的症狀,認為就是單純的咳嗽,往往不太重視,不及時就醫,使病情逐漸加重;此外,一些長期吸煙的人,認為早晨起來咳痰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及至出現氣短、喘憋症狀才就診,這也是很多慢阻肺(COPD)病人沒有統計在發病率中的一個因素。
慢阻肺非常強調早期診斷,就是要早期地進行一些篩查。在篩查中,目前推廣的方法就是進行肺功能測定,這樣才能早期發現這部分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是不是出現了氣流的受限(呼吸道阻塞)。
尤其是40歲以上男性人群中臨床上以反複發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狀為特征,且症狀每年持續約3個月,連續2年以上。病情進展,常常併發肺氣腫和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通過病史、症狀,再做一個肺功能檢查,基本上能夠診斷慢阻肺,必要時可做X 拍片鑒別診斷,以排除咳嗽不是由於心肺等其他疾病所致。早期診斷的意義在於有針對性的治療和防護,以減緩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慢阻肺生活質量。
二、慢阻肺的主要誘發因素
慢阻肺發病最容易是呼吸道受到不良刺激時誘發因素。
1.季節性因素冬季氣候寒冷,早春時節天氣乍暖還寒,日夜溫差大,慢阻肺患者稍不注意保暖就會誘發慢阻肺急性發作,冬春季節是慢阻肺發作高峰期;秋季霧氣增多,空氣汙染程度加劇,成為此病發病誘因。
2.吸煙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香煙不僅是吸煙者自身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原因,煙霧還可對周圍人群呼吸道的健康也帶來危害。
呼吸道有三大防禦機製:黏液-纖毛轉運係統、咳嗽反射和免疫學機製。大量吸煙COPD 患者氣道纖毛超微結構改變的比例增加,黏液-纖毛轉運係統的功能下降,且氣道纖毛超微結構的改變可能是導致黏液-纖毛轉運係統功能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吸煙與慢性支氣管炎的關係也是肯定的,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患病率高2~8倍,吸煙時間愈久,日吸煙量愈大,患病率愈高,戒煙可使病情減輕。
3.年齡年齡增加機體抵抗力降低,呼吸係統防禦功能受損則是發病的內在因素。
4.其它因素長期接觸工業粉塵、大氣汙染和過敏因素也是呼吸道受到不良刺激時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