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蒙古中西部生態移民政策的效益評價分析(2 / 3)

(三)家庭投入產出情況

1.達茂旗和烏拉特中旗移民村移民的家庭平均投入產出

(1)生產性收入及支出

達茂旗移民村的移民每戶都種植20畝地,有的種植玉米作為養羊的飼料,有的把土地租給別人種,每畝地租金160元。以2012年為例,農區移民村移民的平均家庭純收入為2.5萬元,移民之前全年的家庭純收入還不到1萬元;牧區移民村的移民平均家庭純收入1萬元,移民之前全年的家庭純收入為4萬元。綜上所述,農區移民的收入比移民之前增長了2.5倍多,牧區移民的收入卻比移民之前低了4倍。排除掉不穩定的因素,牧民收入低於農民收入主要還是因為牧民現在養羊數量少了,缺乏科學的舍飼圈養的經驗和技術,不習慣當前的生活。

烏拉特中旗大聖移民村的移民每人分得5畝地,平均每戶有20畝地,而且還分等級,頭等地平均有15畝,比較平整,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作物的產量高;末等地平均有5畝,都是沙化的土地。

大聖村的移民自己家的土地不好,就會向別人租地,主要種植作物是葵花和玉米,葵花作為經濟作物用來出售,玉米則是畜牧業的飼草料。大聖移民村移民的家庭平均純收入為3萬元,比移民之前的不到1萬元增長了3倍。

(2)工資性收入

達茂旗的兩個移民村由於附近工廠比較少,工資性收入也少,村裏隻有幾戶人家的一個勞動力在工廠上班,工資一年20000元,且都是男性。女性則在家裏負責養羊和偶爾去種土豆大戶家種土豆或者養羊大戶家剪羊毛,工資最多2000元。所以,兩個移民村的家庭平均工資純收入為7000元。

烏拉特中旗大聖村的位置靠近烏布浪口工業園區,神華等幾個知名企業都坐落於烏布浪口工業園區,大聖移民村裏有一半的勞動力都在各個工廠裏上班,男性和女性都有,工資24000元/年。不在工廠上班的人們都會在附近的種糧大戶家打工,工資160—170元/天,全年收入15000—20000元不等。綜上所述,大聖移民村移民的家庭平均工資性收入為20000元。

(3)轉移支付收入

達茂旗兩個移民村的轉移性收入不同,農區實行退耕還林前八年每畝補貼160元,後八年每畝補貼90元。去年屬於後八年,平均每戶收到退耕還林款項金額為1350元。牧區移民村說是每年有取暖補貼但是去年也沒給補,牧民在移民之前都有草場,每年能拿到草原禁牧補貼或者休牧補貼,家庭平均轉移收入4500元。

烏拉特中旗大聖移民村的移民同達茂旗的農區移民村的移民一樣,都在去年拿到每畝90元的退耕還林的補助款,還有每人300元的糧食補貼。所以,大聖移民村移民的平均家庭轉移收入為3000元。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達茂旗的農區移民村2012年的家庭純收入為33350元,牧區移民村2012年的家庭純收入為21500元;烏拉特中旗大聖移民村2012年的家庭純收入為53000元。

四、達茂旗和烏拉特中旗移民村的問題

(一)移民的生產生活成本不斷上升

不論是從農區還是從牧區遷移出來的農牧民,原居住地都比現在還落後,交通不便利,生活成本遠沒有現在高。再加上原來的耕地不用怎麼投入,因為靠天吃飯,農民播種完之後就不再管了,直到秋天收割。牧民的草場可以放牧,養羊的成本也不高。而在移民村種地需要施肥、灌溉、種子、地膜等一個都不能少,牧民養羊沒有了草場,舍飼圈養大大提高了養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