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在瘋狂蠶食醫保“救命錢”帥才(1 / 2)

誰在瘋狂蠶食醫保“救命錢”帥才

大視野

作者:蘇曉洲

醫保就像一塊肥肉,它一出生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惦記,醫保騙保行為屢禁不止。對於大眾來說,醫保的錢就是人們救命錢!但是很多不明白醫保意義的人還在肆意的浪費著我們的醫保資金。

我國新醫改推行以來,由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這三項製度構成的基本醫療保障製度,對普惠民生貢獻很大。然而,以地域為單位“分級分灶吃飯”的醫保模式,使各地醫保資金在歸集和使用上存在差異且漏洞多。記者調查發現,掛床騙保、冒名報銷、刷卡套現或購物等行為,正在瘋狂侵蝕醫保資金。

醫保騙保已形成黑色產業鏈

今年年初,湖北省通城縣隻有初中文化的熊某,走上了湖南嶽陽縣法院被告席。檢察機關指控,熊某偽造在上海長海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住院資料,在多地騙取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共計14次,涉案金額高達92萬元。

記者從一些地方檢察機關了解到,新農合是近年詐騙刑事犯罪高發區。其中,既有人報假賬,也有鄉鎮、村組幹部截留挪用參合人員繳費資金,或出具虛假證明幫助他人騙取醫療補償基金;有新農合經辦機構編造、虛報、瞞報、截留、隱匿、轉移、挪用基金;還有定點醫療機構編造假病曆、假處方,將低價藥品換成高價藥品,或延長住院時間套取資金。

在城市,城鎮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麵臨的“道德風險”也日益凸顯。2013年,湖南長沙有18家醫院因存在“掛床住院”被查處。今年2月,又有群眾反映,長沙市望城坡醫院醫生自掏腰包請參加醫保的老年人“住院治療”,隻需要提供醫保卡,住院四天後即可獲得200元“獎勵”。一位多次在該醫院住院的老人胡某透露,住院期間自己很少去醫院,但是每天都有“吃藥打針、檢查治療項目”的清單,單次住院費用在幾千元不等。

醫保卡變相套現,則是城市醫藥經營領域套取“救命錢”的常用手法。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醫保卡變身購物卡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牙膏毛巾護膚品、桂圓墨魚橄欖油、煙酒茶葉巧克力等大小商品均可在藥店刷醫保卡購買,部分商品刷醫保卡還可享受9折優惠。

像這樣與超市二合一的藥房,在丹東比比皆是,熟客更是可以用醫保卡結算。

在丹東市二緯路的老天祥大藥房,藥房門口可看到“醫保社保定點藥店”字樣,藥店近一半的麵積擺著三個貨架,花生、瓜子、速溶咖啡、毛巾、潔廁靈、洗衣液等食品日用品琳琅滿目。雖然貨架上都標示著“該物商品不可用醫保卡結算”,但記者從該藥店一名收銀員口中得知:“怎麼不可以,平時不都賣嘛。”隨後,該藥店的銷售人員也默許了記者用醫保卡購買貨架上的物品。

隨後,記者沿街走訪多家藥房,發現這些藥房中均擺設保健品、食品、生活用品等。在元寶區六道口附近一家藥店,記者用醫保卡購買了一瓶蜂蜜,該藥店給出的發票隻有消費金額、醫保卡賬戶餘額,卻找不到購買商品名稱字樣。

在該區域另一家藥店,該藥店銷售人員稱可以用醫保卡變通一下購買足浴盆。“隻要你是老顧客、熟麵孔,都能用醫保卡結算。”一名經常用醫保卡購買非藥品的知情人說。

丹東一家藥店的老顧客李女士說:“我家的洗衣液、毛巾牙刷這些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在藥店用醫保卡買的,因為互相熟悉,買完東西直接遞上醫保卡就可以了。”

一些醫保定點藥店紛紛開設“非藥品區”,誘使個別參保者將醫保個人賬戶用於其他用途。當患病時個人賬戶無錢可支付,這些參保者就會想辦法住院,動用統籌基金,從而對整體的醫保基金帶來風險。

騙保屢罰屢犯,監管猶如“撓癢癢”

醫院被查出“掛床住院”會有什麼後果?一位業內人士的回答是:別怕,天塌不下來。比如,一家存在此類嚴重違規行為的醫院,被當地衛生部門給予的處罰是“停止醫保服務資格1個月並處以相應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