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亞健康的都市病患者應喝大紅袍、紅茶及普洱等中性、溫性茶。在茶中加點奶,做成奶茶效果會更好,對於喝奶茶會腹瀉的人就建議隻喝熟普洱茶。
普通人一天飲茶不過10克。
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飲茶時在5~10克之間,分兩三次衝泡為宜。食油膩食物較多、煙酒量大的人,可適當增加量。
十、茶葉不同,“性情”各異
綠茶:
過敏體質喝綠茶易嘔吐。由於製作工藝中沒有發酵環節,葉綠素含量較多,對腸胃刺激較大,胃潰瘍病患者不能喝綠茶。
鐵觀音:空腹不能喝鐵觀音。鐵觀音屬半發酵茶,由於發酵期短,仍偏寒性,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但空腹不能喝鐵觀音,否則易醉茶。
烏龍茶:必須用100℃開水衝泡。烏龍茶不寒不熱,辛涼甘潤,是一種中性茶,適合大多數人飲用。因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的開水衝泡。
大紅袍茶:溫而不寒,不傷胃、滋味醇厚。
普洱茶: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化合物含量明顯降低。所以普洱茶性溫和醇厚,有暖胃,降血壓、血脂之功效,長期服用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和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效。
十一、感冒時該怎麼吃
(1)以最少量、濃縮的飲食獲取最高熱量。在缺乏食欲或味覺苦澀的情況下,多攝取身體所需能量,如濃湯所含的熱量及營養素就比清湯多;如果習慣早餐吃稀飯、豆腐湯的人,可在豆腐湯上撒點肉鬆、海苔;蒸蛋時加一點點香菇丁和肉末。
(2)選擇高品質蛋白質,增強身體修複能力。高品質的蛋白質包括豆腐、豆漿和蛋類等。雞湯中也含有蛋白質,但不建議吃肉。牛奶則容易生痰,有些人的乳糖耐受性低,也容易拉肚子,中醫師及營養師都不建議以牛奶作為感冒時攝取蛋白質的來源。
(3)以流質食物為主,減少腸胃消化負擔。專家建議以果汁代替新鮮水果,熬點好消化的粥,比如將蔬菜和排骨肉切碎熬粥。另外,食材選擇上,可挑選富含維生素和具有抗發炎、抗氧化功效的食物,如蒜頭、洋蔥、紅心地瓜等。烹調最好以蒸、燙、煮等較清淡的方式為主。
(4)風寒喝雞湯,風熱喝涼開水。從中醫看,呼吸道症狀的感冒可分為風寒及風熱兩種類型,飲食上也大不相同。風寒型感冒的症狀通常是畏寒、流清鼻涕、咳出清痰等。專家建議,多喝溫熱開水,或熬煮薑茶、薑湯,或以蔥白燉煮雞湯、蛋花湯等,以溫熱性的食物暖身體。風熱型的感冒,症狀上多是以喉嚨痛、黃痰、黃鼻涕呈現。這時要喝涼開水,而非溫開水,假如有合並發燒症狀,更要注意水溫不可太高。飲食則以稀飯為主,但不適合喝雞湯及補品。如果嫌開水沒味道,可用薄荷、菊花、板藍根、金銀花泡茶喝。
十二、缺水也可致身體疼痛
如果經常感到頭痛、腰痛、背痛,卻又找不到什麼原因,很可能是由身體缺水引起的。
由於口渴常常落在實際水需要的後麵,造成了生活中大多數人飲水不足。其中,嬰兒、老人和緊張忙碌的上班族是受其影響的最重要人群。人體上部重量的70%都是由儲存於椎間盤孔中的水分所支撐的,因此,身體長期慢性缺水就會導致頭痛、腰痛、背痛以及全身性的輕微疼痛和不適。研究發現,當充分補充體內水分後,很多人的慢性疲勞綜合征、背痛、頭痛、腰痛、偏頭痛、關節炎痛等症狀都會減輕。
十三、勸君浴後喝杯水
談到飲水習慣,很多人知道晨起喝杯水對健康有好處。但您知道嗎,在洗浴過後喝杯水也應該成為一種習慣,這在冬季尤為重要。
一方麵是因為冬季氣候幹燥,不僅機體表麵幹燥,皮膚失養,機體內環境也缺乏津液。因此,除了在沐浴後外塗一層潤膚、保濕的護膚品,防止水分外流外,同時還要飲用一杯水,保障內髒水液代謝,使機體內部得到濡潤。另一方麵,洗完熱水澡後,軀體由於受熱,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心髒跳動也會比平時快,加之身體會消耗掉一部分水分,此時容易出現口渴的現象,及時喝水可補充身體需要。
但要注意,洗浴後飲水不可過快,尤其老年人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更應慢慢喝,避免增加心髒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