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春 陽光漸暖病菌生(3 / 3)

十一、3月養生,晚睡早起、食甜養肝

氣候特點:3月是春天將要過一半的時候,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中醫認為,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春季要多注意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養生原則:春養肝。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形,以使誌生。”這就是說,春天萬物複蘇,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春季應養肝,如養生不當,可能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要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節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宜忌: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春節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藥、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

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

推薦食療:山藥粥。鮮山藥100~200克,粳米100克。將山藥洗淨去皮切塊,與粳米同煮。山藥健脾、益腎、補肺。

十二、4月,補腎調陰陽

氣候特點:4月是春季最後的階段,從24節氣來說,包含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清明節又稱“踏春節”。穀雨是春節最後的一個節氣,古代稱“雨生百穀”,說明此節氣在農業方麵的重要性。

養生原則:從防病來講,在這段日子裏,天氣陰涼,應以補腎、調節陰陽虛實為主。為保持心情舒暢,以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麵,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藥、枸杞等,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

推薦食療:山楂枸杞燜兔肉。①

用料:山楂、山藥各30克,枸杞15克,兔肉500克,紅棗4個。②

製法:紅棗去核,兔肉切塊,用開水去除血水。諸料共入砂鍋,加清水煮沸後改用小火煲2~3小時,調味。③

功用: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山藥健脾益腎,山楂活血化瘀,紅棗健脾益血,兔肉補益中氣。此款食療方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低脂肪、低膽固醇,有滋補肝腎、補氣養血、活血化瘀作用。

十三、4月,心梗發生的“魔鬼月”

心肌梗死發病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3~4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也就是春節和冬季。4月是心肌梗死的高發季節。專家提醒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及時注意調整藥物進行預防。

“倒春寒”的冷空氣是促發心梗的罪魁禍首。值得冠心病患者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心肌梗死發生在一天之中的淩晨1點~3點和早晨6點~9點,這兩個時間段被專家比喻成是好發心血管病的“魔鬼時間”,因為一般的心血管藥物藥效維持2~6小時,晚上服用的藥物在淩晨時間差不多已經代謝完畢了。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臨床中最先出現和最突出的症狀,典型的部位為胸骨後直到咽部或心前區,同時,胸骨下段後部常憋悶不適或伴有惡心、嘔吐。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頜、頸部、牙齒,罕見的則有頭部、下肢大腿甚至腳趾疼痛。

一般來說,心絞痛發作時,常常被患者描述為“絞榨樣”或“壓迫性”疼痛,也可以為緊縮感、燒灼樣疼痛,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有瀕死感。持續時間常大於30分鍾。如果出現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救心丸等,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十四、疾病追著節氣走

一年之中,節氣的更替反映氣候的變化,對疾病的發生和變化也有不同影響。

立春前後,是生物激素變化最旺盛的時期,人們的過敏性疾病增多,皮膚容易發癢或出現濕疹,鼻炎患者病情加重;人體內血液循環旺盛,易於上火,血壓升高,痔瘡患者容易發生出血。

穀雨到端陽節是陽氣越來越旺盛時期,人體頭、胸部血流上衝,不少人會出現心悸、眩暈等症狀。小滿、芒種到夏至期間,多是梅雨季節,幹燥性皮膚病患者症狀有所改善,濕性皮膚病的風濕熱、久治不愈的神經痛患者的病情多數加重。

小暑、大暑到處暑,氣候轉熱,腹瀉和痢疾、腸胃病等增多,有的人因炎熱而中暑。

白露到秋分期間,早晚溫差變化大,易引起鼻炎及哮喘。秋季,鼻炎往往會轉為哮喘病狀。

寒露、霜降到立冬期間氣溫逐漸下降,哮喘會越來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容易引起咽痛,痔瘡患者也較前加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冷的季節,患心髒病和高血壓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接近立春時痛癢症狀又會加重。

氣候變化與人們身體健康密切相關。人們如能掌握氣候變化規律,主動調節衣食住行,適應環境,對增進健康大有好處。

十五、春季養生,睡眠要少

過了冬季,白天時間延長,夜晚縮短。按照《內經》的理論,人體的陽氣在春季要想像自然界的陽氣一樣能夠生發,也應順應這種晝夜的變動規律,適度減少睡眠,增加活動時間。因為人體陽氣的生發和閉藏的狀態是與睡眠密切相關的,當我們清醒時,陽氣行於表、行於外;當我們入睡時,陽氣行於內、行於髒,如果睡眠過多,極易使人體的陽氣鬱滯體內,不利於“春夏養陽”。

但古代醫學家也強調,雖然春節要適度減少睡眠時間,但不宜晚睡(即不要在晚上23點後入睡)或過於早起(即不要在5點前起床),否則對人體健康不利。

十六、春天8種舊病易複發

春暖花開的季節,有8類病史的人們要防止舊病複發。

哮喘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對天氣變化的適應性極差,抵抗力也較弱,如果這時不注意增減衣物,極易引起哮喘病的複發。

冠心病:每年2~4月是心肌梗死的一個發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使原有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加重或惡化。

風濕性心髒病:常因寒冷、潮濕、過度勞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後複發或加重。研究表明,春天是該病複發率極高的季節。

關節炎:關節炎患者對氣象的變化甚為敏感,尤其是早春,氣溫時高時低,關節炎患者症狀明顯加重。因此,患者應重視關節及腳部保暖。如果受寒,應及時用熱水泡腳,以增加關節血液循環。

腎炎:春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對腎炎患者來說,極易導致腎炎複發。

精神病:春天是精神病的高發期,每年3~4月是發病的高峰。因此,應特別注意預防。如保證充足的睡眠,遵醫囑正規治療,發現有情緒異常者,應及時就醫。

花粉症:每年春暖花開時節,總有些人感到鼻、眼奇癢難忍,噴嚔連續不斷,流涕、流淚不止。有的人還會出現頭痛、胸悶、哮喘等症狀,這是“花粉症”。因此,在鮮花綻開、花粉飄香的季節,有過敏體質的人應盡量少賞花,外出時要戴口罩、墨鏡等,以減少接觸鮮花的機會。

桃花癬:多見於18~30歲的女性,主要表現為脫屑、痛癢、幹疼等症狀,有的表現為紅斑、丘疹和鱗屑等。還有些女性表現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因此,這種人應盡量少曬太陽,不用劣質化妝品,多吃新鮮蔬菜,對易過敏的蝦、蟹等應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