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做自己的推拿師
都市人工作緊張,壓力大,失眠、腰痛、頸椎病等疾患日益增多,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如何祛除?不妨從熟悉自己的穴位開始。
推拿也稱按摩,屬中醫外治法,具有健腦、明目、寬胸理氣、平肝益心、健脾和氣、補腎壯腰、順腸通便、調經暖宮、行氣活血、舒筋養肌、滑利關節及祛瘀消腫等作用。自我推拿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準確地選擇好經穴與部位,認真操作,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以下主要介紹一些常見疾病的自我推拿簡易方法。
(1)視疲勞:視疲勞大多是不適當使用視力,如長時間近距離視物,或在光線黯淡的情況下看書,造成視力過度疲勞,眼內睫狀肌痙攣及充血。推拿相應部位,能解除眼肌疲勞。
具體方法:①熨眼,用雙手掌相互摩擦至熱後,再置於眼部,重複10~20次。②按揉攢竹、睛明、四白穴各1分鍾。③刮眼眶,拇指按於兩側太陽穴上,其餘四指屈成弓狀,以食指2指節內側麵自內而外,先上後下輪刮眼眶,酸脹為宜。
(2)頭痛:頭痛可見於各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發生的原因較複雜。推拿對偏頭痛、神經性頭痛、高血壓頭痛等有較好的效果。
具體方法:①分推前額,以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麵,自眉間向前額兩側抹30次左右。②按揉印堂、太陽、百會、風池、會穀穴各1分鍾。③雙手十指微曲,以十指端自前發際向腦後梳理30遍。④雙手十指展開,叩打頭部30次,用力適中。
(3)失眠:對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失眠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對非器質性失眠,早期采用自我推拿進行調節,具有安神寧誌之功,有助於病情的恢複。
具體方法:①仰臥床上,分推前額。②按揉太陽、百會、風池、安眠。③摩腹,用手掌大魚際或掌根處按摩胃脘部,以舒適為度,約5分鍾。④按揉足三裏、三陰交穴。⑤用左(右)手掌小魚際側擦右(左)足掌心湧泉穴,擦至發熱。⑥做深呼吸運動20~30次,全身放鬆。
(4)高血壓:高血壓常見症狀為頭暈、頭痛、頭脹、耳鳴、心悸、胸悶等,通過推拿可以達到降壓止痛、清腦醒目的作用。
具體方法:①分推前額,按揉印堂、太陽、風池。②抹橋弓,分別用手掌大魚際在對側頸部胸鎖乳突肌條狀區域自上而下抹動,動作輕柔,約20次。③摩腹。④按揉足三裏、三陰交、湧泉。⑤按揉曲池、合穀。
(5)胃痛: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症的病證。自我推拿適用於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具體方法:①摩腹。②擦脅,以雙手掌緊貼兩側脅部,作前後往返擦動,發熱為度。③按揉脾俞、胃俞、足三裏、三陰交、內關、外關、合穀。
(6)頸椎病:頸椎病常表現為肌肉酸痛、板滯、上肢麻木,受寒或勞累後可使症狀加重。自我推拿治療頸椎病具有一定療效。
具體方法:①按揉頸柱兩側,拇指彈撥條索狀硬結。②拿(類似於捏)風池、肩井、曲池、合穀。③頸部鍛煉法:做前後左右伸屈及旋轉運動,幅度由小加大,忌過度。
(7)腰痛:引起腰痛的常見病變有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筋膜炎等,多見於體力工作者和伏案工作者,常表現為腰背酸痛、乏力,活動不利。推拿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
具體方法:①揉腰眼,兩手握拳,用拇指掌指關節,緊按腰眼,作旋轉用力按揉,酸脹為宜。②交替捶擊腰區20次。③擦腰骶部,兩手掌根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動,動作快速有勁,發熱為止。④按揉委中、承山。⑤配合腰部前俯後伸,左右側屈及旋轉運動鍛煉。
二、跟著季節來健身
1、春頭困乏
春3月健身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克服春困。
孟春:包括立春、雨水兩個節氣。運動養生應選能伸展四肢、協調機體的運動。例如散步、放風箏,可使人體氣血流暢,經絡暢達。
仲春:包括驚蟄、春分兩節氣。驚蟄宜走出戶外,進入自然,即常說的春遊。此外,做健腦操、打太極拳等可改善腦部供血,緩解頭昏、預防春困。
季春:包括清明、穀雨兩節氣。清明宜開展柔韌性鍛煉,提高身體的靈活性。穀雨宜做健身球運動,通過手掌搓揉鐵製或玉石製成的小球,經常對手部穴位進行良性刺激,可改善微循環,增加心肌血供,改善睡眠。
2、夏勿貪涼
夏季天氣高溫,高濕,多雨。在盛夏宜防暑邪,長夏防濕邪,同時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治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傷陽。
孟夏:包括立夏、小滿兩節氣。立夏運動養生可選拍打健身法:取坐位或站位,把左手臂向前平舉,將右手掌拍打左肩部、手臂、肘部,然後左手掌拍打右肩部、手臂及肘部,用兩手掌拍打兩大腿內外側、膝關、小腿內外,重點要拍打小腿足三裏穴。這樣做可使肌肉筋骨的氣血流通,防治風濕痹痛。小滿宜跳交誼舞。
仲夏:包括芒種、夏至兩節氣。芒種宜練氣功。八段錦、太極等輕柔運動不會多汗,講求心靜,有降溫功效。夏至遊泳能改善肺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緩解疲勞,安神助眠。
季夏:包括小暑、大暑兩節氣。暑熱天氣高溫悶熱,小暑做腦操可使大腦清醒,寧心安神。此外,釣魚有益於身心健康。對於中老年人,大暑做背部保健操可鍛煉背部的肌肉,增加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3、秋練心肺
秋季適宜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力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孟秋:包括立秋、處暑節氣。立秋自我按摩麵部可消除老年斑,處暑可做8式頸椎保健操。
仲秋:包括白露、秋分兩節氣。晨起時機體仍處於疲勞、惺忪的狀態,這時最好選做輕負荷的床上健身運動,有利於活血通絡。
季秋:包括寒露、霜降兩節氣。臂跑是秋季健身的特色運動,可加速代謝,提高心肺功能;還可刺激機體產生較多的免疫輔助劑,增強抗病能力。此外,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
4、冬忌大汗
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孟冬:包括立冬、小雪兩節氣,可選擇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出汗不多的運動以養陽氣。小雪時節,人體新陳代謝水平處於相對緩慢的狀態,這時跳繩可鍛煉筋骨,加快代謝,促進氣血流通。
仲冬:包括大雪、冬至兩節氣。大雪時節可行床邊健身操,達到按摩內髒、調整腸胃的功效。
季冬:包括小寒、大寒兩節氣。小寒踮腳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大寒時節日漸寒冷,有心腦血管疾病者宜少出門,可選爬樓健身法。
三、降壓試試8字按摩法
心腦血管患者不妨試試8字按摩降壓法:推、擦、抹、梳、滾、揉、摩、壓。
推:用雙手大拇指交替推頸部橋弓穴(在脖子兩側的大筋上),具有降壓作用。
擦:用兩手掌摩擦頭部兩側各36次。
抹:用雙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從前額正中向兩側抹到太陽穴,各抹36次。
梳:雙手十指微屈,從前額發際開始,經過頭頂,梳至後發際36次。
滾:雙手握拳,拳眼對著相應的腰背部,上下稍稍用力滾動36次,滾動的幅度盡可能大一些。
揉:兩手掌十字交叉重疊,貼於腹部,以臍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36次。
摩:按摩勞宮穴(手心中央)、合穀穴(手背麵第1、2掌骨之間,近第2掌骨中點)、內關穴(前臂內側,腕上兩寸)各36次。
壓:每天睡前用溫水泡腳,壓腳心湧泉穴36次,有降壓、安神作用。
四、自己治好肩周炎
治好肩周炎的“方子”:
(1)劃船運動。患者彎腰垂臂,以兩臂為槳做劃船狀,可向前劃,也可向後劃。
(2)爬牆運動。患者麵牆而立,患側手指順牆爬至最大限度後,再緩緩縮回原處。
(3)拉手運動。患者自然站立,患側上肢內旋到後背,健側手從背後拉住患側手腕,慢慢往健側及向上牽引,到最大限度時停止數分鍾。
(4)下蹲運動。患者背向站在桌前,雙手扶桌邊,反複做下蹲動作。
(5)枕手運動。患者仰臥,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腦後,然後兩肘慢慢外展至最大限度。
(6)展臂運動。患者雙臂自然垂下,手心向下緩慢外展後,再用力抬起,至手臂垂直下垂,手心向下。
(7)擦汗運動。患者或站或坐或臥,屈患側肘,前臂向前向上並旋前(掌心向上),然後盡量用肘部擦額部。
“方子”一共“7味藥”。“7味藥”配齊了可一起“吃”;隻“吃”其中“1味”或“幾味”亦可以。
五、7個止痛開關
頭痛開關--揪揉眉間。兩眉間有個印堂穴。頭痛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揪揉印堂穴2分鍾左右,動作宜慢不宜快,稍微用點力,以感覺微麻、發脹為宜。
背痛開關--搓捂後腰。將兩手搓熱後,放在後背脊柱兩側的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至尾骨處。經常背痛的人可以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牙痛開關--按虎口或下關穴。虎口穴在拇指、食指合攏時肌肉最高處。揉壓虎口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療效。孕婦不要按摩該位置,以免耗損胎氣。下關穴在耳朵前方,顴骨與下頜之間的凹陷處,即下關穴。牙痛時可以用手指或指關節按壓這個部位,也有止痛作用。
肩痛開關--提揉“肩峰”。揉肩除了能舒活肩部氣血,還能按壓肩井穴,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肩部最高處,有助於緩解肩膀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症狀。具體操作方法是,雙手虎口張開,四指並攏,自然地搭在被按者肩部,五指用力拿捏,如果再用空氣拳捶捶後背。效果更好。
心痛開關--點按手腕。手腕橫紋往上3指寬處,即為心痛開關,此處也是中醫所指的內關穴。若突發心絞痛,除了含服硝酸甘油外,還可以點按此處5分鍾,能起到止痛的作用。
痛經開關--揉撚腳背。痛經開關在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凹陷處。具體按摩方法如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撚右腳,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用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右腳即可。
六、自我按摩,強健五髒
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壯,與五髒功能的強弱密切相關。如果身體中各髒器功能減弱,就會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中醫認為,人體的穴位是髒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特殊部位,通過對人體體表的穴位進行特殊按摩,可以調節五髒功能的紊亂,使之趨於正常。下麵介紹通過穴位按摩來強健五髒的健身法。
1、按摩湧泉健腎法
大拇指放於腳心湧泉穴,順時針或者逆時針以湧泉穴為中心按摩足底部,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早晚各做1次遍,每遍50~100次。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經常采用此法按摩湧泉穴,可促進睡眠、滋陰降火、補腎益精、強身健體、防止早衰。
2、按摩腹部健脾法
兩掌重疊,以臍為中心,從左下腹開始,經關元、中脘等穴,以順時針方向摩腹3分鍾,然後以逆時針方向摩腹3分鍾。早晚各做1遍。按摩腹部具有健脾寬中、消食導滯之功效,既可防治腹脹、腹痛、便秘、嘔吐、消化不良,又可減肥。
3、按摩迎香健肺法
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梁至鼻翼兩側,由上而下按摩5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早晚各做1遍。迎香穴是手陰明大腸經的終末穴,而手陰明大腸經與胃經相銜接,按摩迎香可起到以散風散熱、宣通鼻竅的功效,從而有助於肺髒功能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