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按摩通絡 身體無恙(1 / 3)

一、按摩是綠色的“補品”

按摩是中醫養生中最簡便、最安全的方法之一,體表的經絡穴位是最實用的“藥品”和“補品”,每天抽出10分鍾進行按摩即可。

1、胸腹按摩

左手扶頭頂,右手五指張開,以指腹和手掌自上而下來回揉擦右側胸肋36次。再換左手以相同方式揉擦左側胸脅。

功效:可改善髒腑血液循環,促進胃腸和肺腎的代謝,對冠心病、高血壓、肺心病的治療有幫助。

2、上肢按摩

右手拇指、食指按在左手的內關穴和外關穴,正反各旋揉36次。接著換手揉按。

功效:揉內外關可寧心安神、理氣和胃、保護心髒,對冠心病患者尤為適宜。

3、腰部按摩

搓熱兩手背,食指掌指骨節抵於脊柱兩側,手背緊貼兩側腰肌上下按擦,使腰部發熱即可。

功效:本法能固腰壯腎,對腰痛、陽痿均有一定治療效果。

4、下肢按摩

左腳放於右膝上,以右手掌用勁旋摩湧泉穴100次,接著換手揉按右側湧泉穴100次。

功效:摩擦湧泉穴可以健腰腿,增腦力,還能清肝、寧心,對頭暈目眩、心慌失眠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二、簡單易行的8節健身操

第1節,按摩洗臉。即所謂的“幹洗臉”,用手指及手掌摩洗臉部,特別是鼻翼兩旁的迎香、眉梁,以及雙臉頰。

第2節,叩齒吞津。有規律地上下叩擊牙齒,將蓄積的唾液咽下。叩齒能堅固牙齒,吞津能滋養內髒。

第3節,運動眼球。遠、、近、上、下、左、右,多方位都要顧到。

第4節,握拳振臂。雙手握拳,左右臂輪換向上、向後伸展擴胸,揮拳掄出時要有爆發力。

第5節,雙臂圓掄。握虛拳,兩拳相對,從臍前開始垂直向上提,到眉心後左右臂分開,畫弧向下回到起點。在提肩上移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屏氣。這一節動作有利改善肩臂關節粘連,即所謂的“十五肩”。

第6節,叉腰扭動。雙手叉腰,雙腳並攏,腰部搖擺畫圓,連同膝關節,幅度要大。

第7節,彎腰俯仰。雙腳並攏,前俯時彎腰,雙臂下垂,指尖觸地;後仰時雙臂上舉,上身盡量朝後仰,腰部盡量往前挺。

第8節,左右彈踢腿。要有爆發力。

三、按摩小腹保健康

在人體肚臍以下部位,內藏結腸、空腸、回腸、直腸(通俗稱之為大腸、小腸)及男女泌尿生殖係統。小腹各個器官正常運轉,是身軀總體健康的保證。故在小腹部位進行養生按摩時(仰臥式),應用雙手繞肚臍圓周輕輕按摩。具體方法是:用左右掌互換法,左掌左升右降,右掌右升左降。

經常按摩小腹,可起到以下保健作用:能活躍小腹大小血管細胞,清洗、稀釋小腹大小血管血液,加速微循環流速,清除血內的病毒、毒素,清除小腹大小血管內的垃圾、脂肪。按摩後起立並發聲:咦―唏―微―哈!長期堅持有奇效。

四、常捏腋窩護心髒

經常捏腋窩,對緩解心痛、心悸,改善睡眠有一定幫助。

捏腋窩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左手捏右側腋窩,右手捏左側腋窩,每側各捏3分鍾,早晚各1次。

平時,如果您感覺胸部脹悶、兩脅疼痛、胳膊抬不高的話,在腋窩間有一個叫淵腋的穴位,可以在捏腋窩的同時,點揉這個穴位1分鍾(注意,這個穴位是左右各一個,兩個都要點揉)。

此外,在肩關節下方靠近腋窩外緣的地方還有一個穴位叫肩貞穴,按摩此穴對頭暈、耳鳴有預防作用。

五、6個管用的健康偏方

1、揉耳朵治喉嚨癢

刺激耳朵神經,可使喉嚨肌肉產生反射作用,因此喉嚨癢時就揉揉耳朵。

2、舌頭抵上顎,單指壓眉間治鼻塞

用舌頭抵壓上顎,然後用一根手指按壓眉間。這個動作會讓鼻子犁骨前後活動,緩解鼻塞。20秒後鼻子就會通氣。

3、冰塊揉虎口止牙痛

用冰塊揉虎口,可大大減輕牙痛。其原理是,虎口區神經活動可刺激大腦疼痛區域,阻斷麵部和手部疼痛信號。

4、左腳著地,呼氣護肝

大多數人對於跑步中的正確呼吸規律了解甚少。美國專家指出,左腳落地時呼氣,可以保護肝髒。如果右腳落地時呼氣,則會加大肝髒壓力,牽扯橫膈膜,進而容易導致側腹痛。

5、吹大拇指緩解緊張

控製心率的交感神經可以通過呼吸調節,吹吹大拇指可以平緩心跳,消除緊張感。

6、晃晃腦袋,消除手臂麻木

久坐或姿勢不當都會導致手臂麻木。這與頸部神經壓迫關係極大,左右晃動頭部,消除頸部肌肉壓力,可立刻消除麻木感。

六、堅持8招,少看醫生

(1)晨練5分鍾。起床後鍛煉5分鍾,不僅為身體充電,還能加倍燃燒卡路裏。

(2)站起來接電話。站著打電話借機舒展筋骨,同時深呼吸,使富含氧氣的血液流進大腦,能讓您精力旺盛。

(3)邊洗澡邊唱歌。洗澡時大聲唱歌能促進身體釋放內啡肽,從而產生快樂與幸福感,減輕壓力。

(4)上午加餐。即使早餐吃得不錯,到上午10點30分,前一天儲存的糖原也差不多沒了。這時,吃1塊巧克力或者幾塊餅幹不僅能補充能量,還可以有效避免午餐暴飲暴食。

(5)打坐。早晨醒後先不要爬起來,在床上坐著,挺直後背,閉上雙眼,快速地用鼻子呼氣和吸氣,嘴巴微閉。這個練習應像拉風箱一樣,快速而有序地進行。

(6)午睡20分鍾。20分鍾左右的小憩跟午睡1小時的作用沒什麼兩樣,1小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有點長了,晚上可能睡不好。

(7)提前1小時上床。多睡1小時的提神功效等於喝兩杯咖啡,這是指每天早睡1小時,而不是周末拚命睡懶覺。

(8)睡沙發。調查發現,偶爾睡睡沙發對治療失眠有奇效、

七、急性腰痛發作,用涼毛巾冷敷

人一旦肌肉、椎間盤、腰椎、韌帶發生損傷,都會引起腰痛。如果發生急性腰痛,第一時間就要采取讓身體舒服的姿勢,安靜休養。橫躺、像蝦米一樣弓起身體、抱膝等都是可以選擇的姿勢。然後,在疼痛的部位敷上濕布或者冷毛巾,以緩解疼痛。要根據情況冷敷3天左右,在此期間盡量不要沐浴和泡澡。

急性腰痛80%~90%都是由於肌肉疼痛引起的。所以,腰不痛的時候要注意鍛煉腰肌,促進腰部血液循環,強化腰肌。此外,鍛煉背肌也是很重要的。背肌是位於身體支柱--脊柱兩旁的肌肉,可以發揮巨大的力量。具體鍛煉方法是,俯身向下,兩臂平行於臉頰放在兩旁,然後上身向上,抬起頭,注意下巴不要抬得過高,視線向下。反複做10次。如果再輔以腹肌鍛煉,效果會更好。

八、按摩方向有講究

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醫生指出,中醫按摩穴位的原則是實症時應該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瀉;虛症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了補。

當胃腸不舒服時,足三裏是經常按摩的一個穴位,但是要區分實症和虛症。當實症時,也就是患者舌苔發黃、較厚,口臭便秘等,此時按摩右側足三裏時,要從左側開始順時針按摩。按摩腹部能夠治療便秘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順時針按摩是順著結腸位置的走向,通過按摩刺激增加結腸蠕動,使糞便到達直腸部,刺激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傳入大腦,產生便意。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過分饑餓或飽餐的情況下進行,體弱者可采用平直仰臥位進行按摩。

反之,如果患者是舌質淡、舌苔較薄、容易腹瀉,那麼就要采取逆時針按摩。逆時針按摩是逆著結腸方向,這樣是為了補,阻止腹瀉。醫生建議,患者應該先到醫院辨清自己的體質後再自行實施按摩。

按摩時要注意:①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輕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皺紋同肌內走向呈直角的,手與皺紋呈直角運動,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②按摩時使用的手指:按摩時以中指和無名指在皮膚上輕輕畫圈,輕到再輕就無法觸摸的程度,手指移動要有韻律感,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③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製在5分鍾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麵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九、早上起床先“開七竅”

午飯後閉目養神10分鍾勝過晚上的10分鍾睡眠。晚飯後,有條件的話,在大樹底下站立,雙手捂住肺部,閉目向東慢慢呼吸1~2分鍾,用手慢慢按摩鼻子、眼睛、嘴巴和耳朵3分鍾左右,這叫“開七竅”,對緩解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有好處。

十、10招治腰痛

自我按摩腰痛的10法是:

(1)推:兩手對搓30~50次,至局部產生熱感為止。

(2)捏:兩腳前伸而坐,或彎曲膝蓋,或正坐姿勢,均可。兩手分別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3)揉:采取坐姿。兩手五指並攏,分別放在後腰左右兩側,用掌心上下緩慢揉搓,至發熱為止。

(4)滾:兩手握拳,從腰部向上和下滾動,按摩,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複進行多次。上身可配合前傾、後仰。

(5)壓:兩手叉腰,大拇指分別按於兩側腰眼處,用力擠壓,並旋轉揉按,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36圈。

(6)叩:雙手半握拳,用兩拳的背麵輕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為度。左右同時進行,各叩30次。

(7)抓:雙手叉腰,拇指在前,按壓於腰側不動,其餘四指從腰椎兩側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膚,各側各抓36次。

(8)抖:兩手置腰部,掌根按於腰眼處,快速上下抖動15~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