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可以在泡腳水中適當加入一點點食鹽,鹽味鹹入腎,可以激發腎氣,但是鹽不能加多。
老寒腳:可以選擇帶有熏蒸功能的泡腳盆或者比較高的木桶,加入中藥透骨草、伸筋草、白芷、紅花、乳香、沒藥、當歸等,邊泡邊洗;如果浸不到膝蓋,要用毛巾浸上泡腳水敷在膝蓋上。
十一、運動為“老寒腿”加加熱
幹洗腳:雙手相合抱住大腿根,然後用力向下按壓,一直到腳踝部,之後再從腳踝按壓至大腿根部。如此反複20次,站位、坐位均可。
甩腿法:雙手扶牆或樹等支撐物,一腳直立,另一隻腿抬起做前後甩動,反複50次。
空蹬法:身體平躺於床麵上,雙腳輪流抬起做蹬自行車的動作。
十二、濯足經
常洗腳,身體好。除百病,莫輕拋。諸經彙,腳趾梢。常洗泡,病不找。肝脾經,通大趾。肝與脾,病消失。膀胱經,通小趾。尿道康,藥不吃。四腳趾,通肝經。胸脅康,便秘清。腳底心,通腎經。洗揉按,腎氣充。腳氣病,取白礬。五十克,記心間。取葛根,一兩三。共入鍋,生火煎。渣濾出,高熱散。適溫度,雙腳淹。一劑藥,用五天。洗前溫,療效顯。春洗腳,固虛脫。夏洗腳,消暑熱。秋洗腳,精神鑠。冬洗腳,百病逴。水適宜,忌冷熱。邊浸泡,邊揉搓。晚洗腳,早入眠。身心健,病不纏。請諸位,莫嫌煩。洗泡腳,成習慣。濯足經,雖一般。持之恒,歲百年。
十三、6式運動療慢性咽炎
(1)轉頸:兩眼平視,左手拇指與食指呈半握形,按摩扶突穴(喉結旁開3寸,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頭頸先向左後方轉,然後還原,再向右後方轉,還原。
(2)繞環:兩眼平視,左手拇指與食指呈半握形,按人迎穴(喉結旁1、4寸,在頸總動脈之後,胸鎖乳突肌前緣)。先向前低頭,頭頸經右側轉至向後仰頭,再經右側轉至前低頭。反複進行8~10次。
(3)摩喉:兩眼平視,左手拇指與食指呈半握形,輕摩頜下,先由下頜往下捋至頸底,再由下往上捋,反複進行8~10次。
(4)扳喉:兩眼平視,左手拇指與食指捏住頸部喉結,即氣管的環狀軟骨,輕輕扳移。頭先向右轉,同時輕輕向左扳移喉結;頭再向左轉,輕輕向右扳移喉結。反複進行8~10次。
(5)鼓咽:上下齒緊扣,然後屏住呼吸,自上而下,將咽喉向口腔方向鼓,默數數字,從1數到4換氣1次,反複8~10次。
(6)主動咳嗽:用拇指連續按摩天突穴(胸骨上窩正中),默數數,從1數到4,即向外咳嗽三四聲。反複4~5次。
十四、慢性咽炎自療法
舌根運動:咽喉炎導致咽喉腫痛、嗓子燥癢、吞咽有異物感,可采取舌根運動法,能收到良好的療效。即:閉口,舌尖抵牙齒,正轉18次,反轉18次,然後將口中津液分3次咽下,早晚各1次。
按摩:每天早起後,在左手掌心塗上3~4滴風油精,按摩(順時針方向)咽喉部位20~30下。
食核桃仁:取核桃仁10枚,去硬殼,不去衣,分早晚兩次服。15天為一療程。核桃具有消炎、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可治咽喉腫痛、咳嗽等疾病。
食濃茶汁調蜂蜜:取適量茶葉用紗布包好,用滾熱開水泡成濃茶汁,再加入適量蜂蜜調勻,每隔30分鍾漱口1次,緩緩吞下,連用多次。
十五、慢性咽炎,做做咽部運動
咽炎患者不妨試試咽部的運動療法,讓咽部的血液循環暢通,促進腺體分泌唾液,從而起到消炎殺菌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運動療法最好在飯前、睡前、晨起後做,此時血液循環慢,炎部腫脹明顯,運動後效果最好。在做完後可以喝些涼白開,滋潤腫脹的血管。
第一節:張口運動。張口越大越好,並發“啊”聲,舌根有牽拉感最好。反複張口2分鍾。
第二節:鼓氣運動。閉口鼓腮,使口內氣體左、右、上、下移動,能起到按摩作用。反複2分鍾。
第三節:抽吸和內收運動。先做小兒吸奶狀,收縮口唇,讓舌頭抵住上齶做伸縮動作,直到唾液分泌後,將唾液徐徐咽下,以潤咽喉。再用力內收口腔及咽腔,懸雍垂上提,下頜下拉。反複抽吸和內收2分鍾。
第四節:交錯運動。微張口,下頜左右移動,反複2分鍾。
第五節:露齒運動。用力咧嘴露齒,麵頸部肌肉同時用力,發音“啊”或“一”,舌根上提,反複2分鍾。
十六、起床養生6法
經過一夜睡眠,人體氣血周流緩慢,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不妨做以下這套起床養生操,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
(1)雙手搓臉。搓臉時,可以從眼睛周圍開始,不斷地擴大範圍,重複揉搓,能夠促進麵部的血液循環,增加麵部對外界環境的抵禦能力。
(2)左顧右盼。慢慢地轉動眼球,可先左右,後上下,不停地轉動幾十次。這個動作有助於增強視力。
(3)輕叩牙齒。閉上嘴唇,輕輕地讓上下牙齒相互叩擊,兼做旋轉舌頭的動作,用舌尖輕舔上齶數次。這個動作能促進口腔血液循環,增加唾液的分泌,從而達到清潔口腔、增強咀嚼功能的作用。
(4)挺胸呼吸。平臥在床上,伸直雙腳,做腹部深呼吸,吸氣時腹部用力向上挺起,呼氣時腹部放鬆,如此反複數次。這個動作能增強腹部肌肉的彈性,減少脂肪堆積,具有健腸胃、促消化的作用。
(5)按摩梳頭。坐在床上,十指代替梳子,從額頭到頸部、從耳朵兩側到頭頂進行按摩,反複數次以上。有助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同時也可以提神醒腦,降低血壓。
(6)蒙耳彈頭。坐在床頭,用手掌分別壓緊兩隻耳朵,用手指輕輕彈擊頭部,每天早晨堅持彈10次以上。可以消除疲勞,預防頭暈,還有增強記憶力、根治耳鳴的功效。
十七、心慌胸悶,拍拍手臂
夏天心髒病患者經常出現心慌、胸悶的症狀,可在早晚鍛煉時,拍打拍打手臂,打通經絡,氣血暢通了,這些症狀就會慢慢消失或緩解。
行走於手臂內側的兩條經絡主管著心髒的氣血運行。這兩條經絡從腑下出發,分別止於中指和小指內側,共有18個穴位,常用來治療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齊等各種心髒病。
按摩時,五指並攏,掌手凹成“虛掌”,從手腕上的腕橫紋開始,沿著手臂內側慢慢向上,拍到腋下、前胸,再由前胸拍到手腕,如此反複。左臂、右臂各拍打10分鍾。心包經上有3個穴位,可以重點拍打。位於肘橫紋中間的曲澤穴,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腕橫紋上兩寸的內關穴,有調整心率的作用。腕橫紋上5寸、兩筋之間的郗門穴(從腕橫紋到肘橫紋是12寸)配合內關穴,對心絞痛者有急救作用。
拍打結束後,還可再點揉4個穴位(腕橫紋內側凹陷處的神門穴,神門上0、5寸的陰郗穴、1寸的通裏穴、1、5寸的靈道穴)。經常點壓這4個穴位,對於減慢心率,防止心髒期前收縮很有效。按摩時,貼著手腕內側的骨頭邊沿,由下往上點、按、揉,有酸酸沉沉的感覺。每個手腕按摩5分鍾。
十八、摩擦手腕治便秘
有便秘的朋友,可以用力摩擦手腕外側,幫助腸道恢複正常。
手腕摩擦的具體方法是:用一隻手的手掌擦另一個手,由肘向手掌方向摩擦,手掌背也要認真摩擦;然後握住手腕,分別做向內和向外旋轉摩擦;最後是彎曲手臂,以掌心包圍住手肘的部分,做旋轉摩擦。
十九、彈指甲可治病
彈中指:中指為心包經循行所過的部位,而心包經的循行途中又經過了脾胃所在的三焦,因此彈中指指甲有清熱安神的功效。可用於防治心煩、失眠等邪熱侵犯三焦所致病症,還可防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等疾病所造成的疼痛。
彈拇指:大拇指指甲是肺經循行的部位。因此彈大拇指的指甲,可用於治療頭痛、發熱、咳痰、鼻炎等因風邪犯肺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彈食指:食指是大腸經循行所過之處。彈食指指甲,可用於治療牙痛、耳鳴、耳聾、頸椎病、肩背疼痛、手指麻木等因熱邪滯留大腸而致的病症。
彈無名指:無名指是三焦經循行的部位。因此彈無名指的指甲,可用於治療發熱、汗出等上焦病症,胃口不開、脘腹脹滿等中焦病症,以及小便失禁、癃閉等下焦病症。
彈小指:小指是心經循行所經過的部位。因此彈小指指甲,可用於治療心悸、心前區悶痛、口瘡、尿黃、口苦等由心血不足,氣血不暢,心火上炎等原因所致的病症。
二十、每天做4個小動作
人從出生到成年,肌肉在不斷變粗、變強壯。到30~40歲時,人體的肌力達到峰值,隨後會慢慢流失,逐漸變細變弱。等到老年人腰腿部的肌肉少了,肌力下降了,就會出現腰腿酸痛,頭重腳輕,步態不穩。專家建議,堅持適當、科學的鍛煉是增強腿部肌肉簡單有效的方法。不妨每天做做4個小動作:
直抬腿:平躺在床上,取仰臥位,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緩慢抬起右腿至30°,停留20~30秒,再緩慢放下,反複練習10~20次,然後換左腿。這個方法可以增強大腿部肌肉。
小半蹲:站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上身挺直,然後慢慢上蹲,蹲到身體無法承受為止,停留1分鍾,起身(能力好的可以停留3分鍾)。這個動作也有助於鍛煉大腿肌肉。若蹲起來比較吃力,可以靠著牆壁做,或者扶著桌椅做。膝關節炎患者不建議做。
踮腳:站立,雙腳可微微打開,找一個自己舒適的姿勢,上身挺直,然後踮起腳尖、放下,反複做10次。這個動作主要是練小腿肌肉。
敲腳尖:可以坐著,也可以仰臥在床上,雙腿伸直,雙手隨意放,然後兩腳腳尖互相敲打,每次200下。這個動作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活動雙腿肌肉。
二十一、祛病健身小妙招
(1)舉手治鼻出血:偶爾出現鼻出血時,隻要把身體站直,先將兩手五指伸直向下,眼睛平視,然後掌心朝耳向上直舉。左鼻出血時舉右手,右鼻出血時舉左手,如兩鼻同時出血時舉雙手,這樣幾秒鍾後就會止血。
(2)捏小拇指可通尿:當您遇到小便困難時,用左手捏右手小拇指關節,用右手捏右手小拇指關節,不但小便通暢,而且殘留尿也有大為減少(包括男性患前列腺炎,小便困難)。
(3)“躺”除肚脹法:如果肚子發脹,感覺肚裏有股氣到處回躥時,應立刻仰身平躺在床上,兩手伸直放在腰的兩旁,然後再左腳伸直,右腳曲起,成弓字狀,或者把右腳伸直。左腳曲起,成弓字狀。這時肚裏的氣就會慢慢地從肛門排出,肚子脹痛會慢慢消失。另一方法是側身躺在床上,向右邊側躺時,右腳彎曲,左腳伸直。向左邊側躺時,左腳彎曲,右腳伸直。這樣也可達到排除肚子脹氣的目的。
(4)上下舉手治肩周炎:哪邊肩發生肩周炎,就用哪邊手握成拳頭上下活動,做上百次,開始有痛感,以後不會痛。過1個月左右,肩周酸痛會明顯好轉。
二十二、擊掌健身法
擊掌健身法雖然簡單,但也有一些規則:
第一,每天閑暇時,或坐或站,調勻呼吸,放鬆心情,雙肩下垂,頸部放鬆,腰往前頂,雙手五指伸平。拍手節奏快慢結合,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雙掌互擊,也可多人互擊。每次60分鍾,一天早晚兩次最好。擊掌後,還可循經絡拍打全身。
第二,不可時間過長,以不感到疲勞為度。拍打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由左到右,再由右到左;可快可慢,可輕可重;可單手拳擊,可雙手齊下。對重點部位,如粗腿、凸腹、肥腰等脂肪過多、肌肉鬆弛部位,可加大力度,延長時間,兩側夾擊拍打。高血壓、心髒病患者手不要舉得太高,與丹田平行。
第三,每日早晚是擊掌健身法的黃金時段。為了不至於太累,注意把握拍打強度。為加大力度,可加入擴胸拍打、扭轉拍打,依經絡拍,做到健身、娛樂兩不誤。
中醫認為,雙掌互擊,可以提高手指靈活度,達到鍛煉大腦的目的;震動雙臂,激蕩氣血,促進關節運動,可以迅速打通手三陰經絡;震動上身,可直接刺激五髒六腑;震動頭部,可以使眼、耳、鼻、舌都得到調整,直接影響人體全身的健康狀況。拍打實際是一種推拿、按摩手法,通過疏通經絡可以健身。
二十三、捏腳、跑步,治病又養生
刺激腳趾不僅可以健身、養生,而且可以治病。
肩周炎:用拇指按揉足底大趾第2關節內側。
眼病:用拇指與食指按揉足底第2、3趾根部。
咳嗽:用拇指按揉足底第2、4趾根部。
耳鳴:按揉整個第4趾。
眩暈:按揉足背第1趾甲旁。
高血壓:用拳頭叩擊足底中心部分。
心悸:按揉足底第2趾。
胃病:按揉整個第3趾。
肝病:按揉足底第1、2趾。
便秘:按揉足背大趾甲外側。
更年期綜合征:用拇指、食指按揉足背第4、5趾根部相接處。
尿頻:按揉足背第5趾甲內側。
二十四、變著法走路能治病
一些特殊的走法能防治多種疾病。
1、防便秘扭著走
有效地扭著走(有點像競走),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特別是對於減少直腸癌的高發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因為人的內髒器官胸腔、腹腔內由極細的網膜懸掛著。當我們坐或躺著的時候,內髒是極其擁擠地“堆”在一起的,當身體抖動起來時,身體的內髒就會因獲得活動的空間而倍感“舒適”。
2、防疝氣抬腿走
抬腿走,就像走正步一樣,不僅可以防治跌倒,還可以防止疝氣。這是因為在脊椎骨兩側的前麵有兩條肌肉,叫卡腰肌。卡腰肌對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長期得不到鍛煉,這種功能性退化就容易引起疝氣,尤其是越瘦的老年人越容易得。但是如果每天堅持定時、定量地正步走,就可以達到預防老年人疝氣的效果。
3、治腳墊彈力走
很多人長腳墊跟缺乏腳部鍛煉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學會彈力走(十個腳趾頭用力,抓地般走),並且每天這樣走,那麼每走兩步就會使腳下幾十塊對生命非常重要的肌肉保持健康的活力。凡是有腳墊的人,隻要堅持彈力走,3個月以後基本可以使腳墊減輕或消失,而且可以降低腳踝骨骨折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