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頭”等大事 拍打有神(1 / 3)

一、打通絡脈活百歲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經絡輕度不通,會發頭痛、腹痛、腹脹、腰痛、背痛、腿腳酸痛,嚴重不通時,就會發生心力衰竭、心絞痛、腦缺血、惡性腫瘤。中老年人如果能打通閉塞的絡脈,能減少疼痛、延年益壽。

揉腹通氣絡。氣絡位於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下5厘米的位置。晚上上床後,以手掌心互相摩擦,待掌心感覺發燙後覆蓋在肚臍上,然後雙手掌上下交替摩擦肚臍處,掌心熱感減退後要再次摩擦至發燙。每天晚上1次,每次15分鍾。

刷腿通血絡。血絡位於兩小腿內側,腳踝骨上方5厘米範圍。每天早上用軟毛刷先刷左腿5分鍾,後刷右腿5分鍾。

捶腰通命絡。命絡位於後腰兩腎之間,第2腰椎棘突下,即與肚臍平對的區域。每天早上太陽升起後,後背對著太陽,深吸一口氣,然後屏住氣,雙手握拳,雙臂後甩,用拳眼捶打後腰命絡區域。捶打6下後吐氣,反複10分鍾。

彈指(趾)通動絡。早上起床後,盤膝端坐,兩手手心朝上分別擱在兩膝蓋上,雙手大拇指分別轉圈撚摩其餘手指。撚摩時發力宜大,直到手指頭有火熱感再換一個手指。晚上睡覺前,仰臥在床上,兩腳伸直,將雙腳的第1趾和第2趾反複相彈,每側彈99下。

推胸腹通食絡。每天飯後半小時開始,雙手掌在上腹部輪流向左右直推,力量稍大,能帶動皮下的肌肉活動,每次推5分鍾。

撓頭通神絡。晚上睡覺前,雙手十指分開放在頭部,十指抓撓頭皮,先左右再前後,每次10分鍾。

伸懶腰通髓絡。坐在沙發上,雙臂向前上方盡力伸直,同時低頭,拱起後背,使後背的脈絡網充分舒展,維持5秒鍾後再抬頭,雙手叉腰,將胸脯盡力挺起,使後背凹陷。反複練習5分鍾,每日1次。

二、養生先健腦

增強腦力活動。多思考、多動腦可以防病延年,預防老年性癡呆。

調節大腦狀態。堅持每天清晨到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充分喚醒尚處於抑製狀態的神經與肌肉。

食補健腦。各種脂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都是大腦日常必需的。核桃、黑芝麻、花生、豆製品、玉米、小米、大棗、南瓜子、蜂蜜等都是健腦食品。

多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手指靈活可促進思維,健腦益智。可經常手托兩個鐵球或兩個核桃,不停轉動。

按摩頭頂。十指從發際到發根,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做直線按摩;最後,兩拇指在太陽穴,用較強的力量做旋轉按摩,先順時針後逆時針。各做18~36次,早晚各做1回,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延緩大腦衰老。

三、90秒就能做到的12種防病法

保健是一項需要花時間的事業,但醫學專家提出了用90秒就能做到的12種防病方法。

(1)每天曬太陽,並補充鈣,女性癌症危險可降低77%。

(2)熱吻伴侶防齲齒。

(3)沙拉中加開心果降膽固醇。

(4)蜂蜜取代食糖降膽固醇。

(5)慢速深呼吸能緩解臉部潮紅。

(6)每天吃個雞蛋改善視力。

(7)每周吃11次穀物降低危險炎症。

(8)每周做5次伸展運動增強肌肉力量。

(9)調低冰箱溫度防腸胃病。

(10)常昂首,頭不痛。

(11)每天喝綠茶精神好。

(12)聞低濃度熏衣草和高濃度迷迭香助眠、降壓。

四、日常保健小動作

早上起床“開七竅”:早上起床的時候,麵向太陽升起的方向,用手慢慢按摩鼻子、眼睛、嘴巴和耳朵3分鍾左右,這叫“開七竅”,對緩解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有好處。

手捂小腹生陽延壽:每晚睡覺前,將雙手搓熱,把手掌中心的勞宮穴對準關元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4橫指處),意守此處,慢慢入睡。

眨眼運動增視力:中老年人多做眨眼運動可增強視力。體位不論坐、臥、站均可。運動時全身放鬆,然後用力閉眼,再睜開,反複進行,一閉一開如同眨眼。閉眼時眼眶要特別用力,心思集中於眼睛,睜眼時盡量放鬆。每次鍛煉5分鍾,每日至少3~4次。

五、國醫泰鬥自創“床上八段錦”

關幼波教授是當代傑出的中醫大家,被譽為“國醫泰鬥,岐黃聖手”。他獨創了一套養生操,叫做“床上八段錦”。

早晨醒後,盤腿坐於床上:

(1)雙手掌搓熱後,分別放在兩眼內側,然後向外搓到兩耳部為止,再重新開始,反複30次,能明目、聰目。

(2)將手掌分別放在鼻梁兩側,沿著鼻梁從額頭過人中到下頜,之後,從下向上,上下來回搓30次。此動作可減輕鼻腔充血,緩解慢性鼻炎症狀,延緩麵部的皮膚老化,減少皺紋。

(3)雙手十指微屈分開,用指尖及指肚梳同側的半邊頭,從前方發際一直梳理到後發際。梳頭時速度要緩,力度適中,梳遍全頭,共30次。此動作對緩解頭部不適有好處,還能預防脫發、白發,延緩衰老。

(4)閉目叩齒100下,之後將產生的唾液咽下。此法有固齒的效果,推遲牙齒脫落,還能預防牙病,促進胃腸消化。

(5)雙手分別放在兩側膝蓋上,左右旋轉揉搓膝關節,同時上臂帶動肩和腰,左右搖擺旋轉,做30次。此動作能舒筋活血,活動膝、肩、腰的關節,對腹部也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

(6)雙手扶著兩膝,以尾骨為軸先向左轉圈晃腰30次,再向右轉圈晃腰30次,接著由腰帶動胸椎、頸椎、頭部前後晃30次,開始幅度要小一些,慢慢加大幅度。整個脊柱帶動髒腑都得到了活動,能促進消化,對婦科病也有好處。

(7)直起腰,雙手放在後腰,順著脊柱上下來回搓。可根據自己的體力,少則二三十次,多則100次。此動作能益腎、養肝、強督脈,防治腰背酸痛。

(8)兩臂向前平舉,五指張開,然後屈肘向後擴胸,同時一指握拳,兩小臂內旋,手心向上,做100次。有利於心肺功能的增強,預防老年手抖。

以上動作做完後,放鬆全身,將手臂隨意放在腿上,閉眼,意守丹田,做腹式深呼吸,10分鍾後結束。

六、口腔按摩防潰瘍

口腔按摩法是利用舌頭和唾液按摩口腔各部位黏膜,對防治口腔黏膜病頗有療效。

(1)舌抵上齶。將舌頭尖頂著上齶前部,用力舔壓,舌尖不離開齶黏膜,舔壓100次。

(2)按摩上齶黏膜。舌尖自左到右,由前向後依次舔壓整個硬齶黏膜,來回往返舔壓10次。

(3)按摩上牙內外側牙齦。舌尖舔壓下牙內外側牙齦,自左至右,往返各10次。

(4)按摩上下唇內側黏膜。自左至右,往返各10次。

(5)按摩左右頰黏膜。舌尖抵著左側頰部黏膜,舌頭作順時針旋轉動作各10次。

(6)做漱口動作。雙唇輕閉,用力吮吸,唾液逐漸增多,使自牙間隙衝過,漱口36下,分3口咽下,意送丹田。

有口腔潰瘍時,做完上述動作後,輕輕用舌尖拾唾液放在潰瘍麵上,緩慢做舔壓和旋轉動作,次數自行掌握,強度以不痛為準。此套動作每日宜做1~2次,有無潰瘍均可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