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下身穴位有妙法(2 / 3)

定位:臍中水平線兩外側3橫指處即是。

針對病症:肥胖、月經不調、痛經、痤瘡、慢性腸胃炎。

操作:用手指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各揉按此穴50~100次。

按語:此穴有調和脾胃的功能,經常按摩此穴可顯著增強胃腸動力。按摩時可力度稍大,以產生酸脹感為佳。

八、氣海穴

氣在中醫裏是很重要的概念,身體中好幾處是納氣的地方,如膻中穴,別名就是氣海。我們講的氣海是指下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兩處氣海一個在胸腔,一個在腹腔,循環相應,川流不息,就好像海水升騰為雲,又降為雨露這樣一個天地之升的循環過程。如果循環出現問題,身體就會感到不舒服。

氣海與兩腎相連,腎屬水,水在身為陰,“孤陰不長,獨陽不生”,必須得陰陽相濟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氣海穴位於兩腎之間,必須得保證它有足夠的動力與水相製衡,所以艾灸氣海穴是很好的保健方式。

氣海穴和關元穴在人體下腹部,就像一對好姐妹共同保護著生殖係統。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宮、男性的精囊藏身之處,都是極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說“氣海一穴暖全身”,是強調該穴的保健養生作用。實際上,現代的實驗也證實了,艾灸氣海對於免疫球蛋白有明顯的增加作用。

刺激該穴時,要求我們和呼吸結合起來。先排空大小便,換上寬鬆的衣服,放鬆腹部。然後用手抵住氣海,徐徐用力下壓,同時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6秒之後,再恢複自然呼吸。如此不斷重複,可以很好地填精補腎,讓人每天都有飽滿的精力。

九、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位於腰部,背後正中線,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專門治療腰痛疾病的穴位,尤其對於現代人經常患的急性坐骨神經痛、腰扭傷等,治療效果非常好。

發現腰部疼痛的時候,可以躺下來,趴著,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在腰陽關前的位置熱敷,保持這個部位的熱度,每次敷20~30分鍾即可。如果身邊沒有合適的物品,也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用大拇指在腰陽關的位置打轉按摩,每次按揉100下,可以很好地改善疼痛的症狀。

腰陽關穴在髂骨的位置,髂骨就是我們平常係腰帶的地方。找這個穴的時候,先順著腰往下摸,會摸到腰下有一塊骨頭,這就是髂骨。將雙手大拇指在髂骨的邊緣固定住,然後雙手食指在背後交會,在背後中點的連線處就是腰陽關穴。

十、氣海俞穴

穴名解析:氣,元氣;海,海洋;俞,輸注。前麵對應氣海穴,是元氣轉輸於後背體表的部位。

歸屬:足太陽膀胱經。

定位:在第3腰椎和第4腰椎棘突之間,旁開1、5寸。左右各一穴。

針對病症:腰背酸痛、痔瘡、痛經、性欲低下、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症。

操作:雙手輕握拳,叩擊此穴。

按語:按摩、輕捶此穴可益氣補血。

十一、神闕穴

神闕穴在人體的肚臍眼上,是連接臍帶的地方。在人體當中,神闕穴是心腎交通的門戶,心藏神,腎藏誌,都是不可小覷的五髒神。心屬火,腎屬水,水火不能通達,就會引起陰陽失調,導致各種疾病接踵而至。

在肚臍眼上的神闕穴,是腹部的核心,對於發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調理效果,如治療五更瀉、慢性腹瀉、尿瀦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戲。現代研究也表明,刺激神闕穴,可以很好地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任脈上的穴位,艾灸是最好的途徑,尤其是神闕穴。該穴有一個艾灸方法叫隔鹽灸,是將一小把鹽填在肚臍眼上,上麵放上切成薄片的薑,這對身體的保健效果較好。年紀大的人如果經常感到身體冷痛或腹部不適的話,可以隔些時間做一次神闕穴隔鹽灸,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十二、建裏穴

食物進入胃以後,並不是一開始就能生化成精微物質,而是有一個逐漸消化的過程,一直到達建裏穴,中焦脾胃之氣才開始形成,脾腑也因此強健。就好像建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地基打好了,上麵的門窗樓台才能成立,所以稱為建裏。當人體出現與胃相關症狀時,都可以刺激建裏,壯根基、中和胃氣,讓五髒能夠“安居樂業”。

建裏穴是一個補穴,有很好的和胃安神的效果。人們沒事時用拇指沿著建裏穴旋轉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能夠很好地促進食欲,增進健康。

在人體胸腹部這條正中線的位置劃一條豎線,以肚臍為中心,在肚臍的下3寸是關元,上3寸就是建裏穴。

十三、關元穴

關元就是元陰、元陽出入的地方。關元穴就是人們常說的丹田,是人體真氣、元氣集聚的地方。該穴位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根據年齡,人到30歲時,可以3年一灸,一次灸300壯;到了50歲,就2年灸一次;到60歲,就1年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