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科穴--關元穴
對於男科保健,有一個首要的穴位要知道,那就是關元。關元穴位於人體“陰脈之海”的任脈,在肚臍之下3寸的位置,又稱為下丹田,具有培補元氣、強壯身體的作用。這裏的寸是同身寸。每個人手掌四指並攏的寬度,就相當於同身寸的3寸。所以,要找到關元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量出4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自我按摩時,首先要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鍾,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鍾。
男科常見的症狀就是腰酸、腰痛,還有一個方法也很管用--揉腰眼。腰眼穴為經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的凹陷中。自我按摩時,先找第4腰椎棘突這個水平線。它的找法是,當我們雙手叉腰的時候,從後麵能摸到腰間的骨頭,此為解剖學中的髂脊,髂脊正好與人體的第4椎棘突相平。然後,從正中線開始量出一個手掌再移多一點的距離,便是腰眼穴所在。按摩時身體坐正,兩手握拳自然背向後麵,用食指隆起的拳眼緊按腰眼穴並旋轉用力按揉,以酸脹為宜。每次可以揉5分鍾,長期堅持有很好的強腰健腎作用。
二、按摩長強穴,改善便秘
古人對長強穴有一個解釋,叫“循環無端之謂長,健行不息之謂強”,意思是人體的氣血是循環不息的,新陳代謝就在循環運行之中完成。氣血運行正常的話,人體的健康就能夠得到保證,否則,就很可能得病。“長”是長大、旺盛,而“強”顧名思義就是強壯、充實。長強合二為一,意味著這個穴位的氣血很強盛。
長強穴是保證人體氣血升降的穴位,對於中氣下陷證,如脫肛、痔瘡、便秘等,都可以通過按摩長強穴來防治。具體的做法也很簡單:趴在床上,讓家人幫助艾灸長強穴,每次穴灸20分鍾左右,長強處感到發熱就可以了。
如果這樣操作覺得不放心,或者不方便的話,也可以在晚上睡覺時,趴在床上,將雙手搓熱,然後趁熱順著腰椎尾骨往下搓,搓100下,讓長強穴處感到發熱就可以。按摩長強穴,可以改變大腸的收縮和舒張的狀態,從而改善便秘。
長強穴在尾骨端下麵,也就是我們粗脊柱最下麵的點,尾巴尖與肛門連線中點的位置。找這個穴的時候,最好趴在床上,或者半跪在床上,臀部翹起,很容易找到。
三、點兩穴促排便
按摩腹部的闌門穴和巨闕穴,可以促進排便。闌門穴的位置在臍(神闕)上1、5寸,世闕穴在臍上5寸。
點按的方法:左手大拇指按住巨闕穴,右手中指指腹點按闌門穴左右旋轉。每天點按1次這兩個穴位,每次2~3分鍾,可使排便順利。另外,中老年人大便時常排不幹淨,點按此兩穴可以幫助排空大便。
四、穴位按摩治腹瀉
(1)中腕穴。在劍突與肚臍中間位置,劍突通俗點說就是兩側肋骨的交會處,從這點到肚臍眼的中間部位就是中脘穴。
操作:用大拇指指腹來回按壓,指腹用力,但不能用指甲掐。
功效:可以緩解胃痛,溫胃,解痙,促進消化腺分泌,對胃、腸、肝、膽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2)足三裏。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通俗點說就是膝蓋往下3寸,靠近小腿骨外側。如果按下去有酸脹麻感,這就對了。
操作:足三裏部位肌肉比較大,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滲透到穴位裏。
功效:可以治療腹脹、腹痛、食欲缺乏、泄瀉、便秘、四肢無力等。
五、水分穴
穴名解析:水,水穀;分,分割。此穴是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之分別清濁之處。
歸屬:任脈。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1寸(1橫指)。
針對病症:腹痛、水腫、腸鳴、泄瀉、尿路感染。
操作:以四指集中按壓此穴,同時有規律地呼吸。
按語:按摩此穴可將益肺、健肺、補腎、疏通任脈、利水、化濕、消腫集於一體。
六、中極穴
中極穴在人體上下左右的中心,就像天上的北極星一樣,是身體的腹地,同房屋的內室一樣,輕易不得入內。
中極穴對於調理內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都可以找它。按摩時,用拇指頂在中極穴處,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50次。女性往往體質寒涼,也可以將手掌心搓熱之後,用掌心在此處按摩,起到保濕、刺激的效果。
中極在人體當中處於腹地的位置。它向四周輻射的能力也是最強的。中極穴不僅能夠治療周邊相關的疾病,對於子嗣的健康也有很大的關聯,算得上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能等閑視之!
從曲骨往上1寸,拱形最高點,正中線位置,大拇指橫放在骨緣的位置,另一側與正中線的交點就是中極。
七、天樞穴
穴名解析:天,天空;樞,樞紐。臍上為天屬陽,臍下為地屬陰,穴位平臍,發天地間之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