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華爾街金融領主——摩根財團(4)(1 / 3)

皮爾龐特還利用經濟危機擴充了家族的實力。這一時期,美國發生了多次經濟危機,其中以1893年的危機對美國影響最大,導致大批企業破產。摩根公司雖然也遭受了衝擊,但因家族實力雄厚,辦法多,因此不僅沒有被衝垮,反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甚至連美國政府也一度依靠摩根出麵從歐洲輸入資金,以“挽救”政府的信用危機。

1893年,皮爾龐特的合夥人德雷克歇去世。從此,最後一支對皮爾龐特有約束的力量也不複存在了,他不僅是摩根家族無可爭議的主人,也成為德雷克歇·摩根公司的絕對領導者,成了真正的“摩根先生”。1894年,皮爾龐特正式將自己的公司改名為j·p·摩根公司,從此,j·p·摩根公司便成了摩根財團的大本營。這家坐落在紐約華爾街、跟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庫及紐約股票交易所相鄰的銀行,經常以華爾街領主的身份向美國眾多大銀行和大工業公司發號施令,就連政府也不得不依其臉色行事。j·p·摩根終於登上了華爾街金融霸主的寶座。

2,風光的債權人

?·到1898年美西戰爭23之前,j·p·摩根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已遠遠超過了祖父和父親達到的成就。這時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而對他來說擴張的最有力、運用最嫻熟的工具就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債務,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隻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當局隻能繼續發行政府公債,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這次計劃發行的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

正常人一般都不會去認購墨西哥政府在這種情況下發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認為雖然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但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在無人相助的情況下,如果自己伸手去拉一把,則不僅可以借此要求較多的實惠,而且可以為今後在墨西哥的擴張打下良好的基礎,畢竟墨西哥的政局還是比較穩定的。

“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基於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的大銀行聯合組織成辛迪加,共同認購了那些墨西哥公債。當然,如此巨額的認購離不開優惠的條件:以墨西哥油田和鐵路產權作為擔保。後來的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正確的,這次行動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事後,不光是華爾街,就連法蘭克福、倫敦及巴黎的金融巨頭們都不得不佩服摩根的戰略頭腦,事實上,無論在眼光還是在魄力上他們確實都要差摩根一截。

?·j·p·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所動作,他還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現在了阿根廷。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的阿巴(巴拉圭)戰爭之後,元氣大傷,到了19世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阿根廷政府也采用了墨西哥的模式,通過大量發行公債募集資金來緩解經濟危機的壓力。首先承購這部分債券的是倫敦的哈林公司,他們在阿根廷政府以廣大土地作抵押的條件下,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然而哈林公司畢竟財力限製,無法全部消化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於是這就讓摩根從中看到了機會: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於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台了,對南美今後的發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於自己今後發展,因此這應該是筆合算的買賣。就這樣,j·p·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公債,把當時的阿根廷政府從危機的泥淖中拉了出來。

?·站在今天的角度分析,當年摩根購買墨西哥與阿根廷的政府公債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幫了拉美人民一把,還是壓迫了他們,並將他們推向更深的泥潭?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一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影響與勢力範圍,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成為拉美各國的債主已令j·p·摩根風光無限了,而讓他最感到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求援。

拿破侖戰爭結束後,南非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英國為了開發鑽石和黃金,製定了苛刻殘而酷的殖民地政策,並由此引發了兩次南非戰爭。第二次南非戰爭(1899年)時英國已經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因為戰爭費用遠遠超出了人們最初的估計。而與此同時,曆來與英國水火不容的德意誌皇帝,正野心勃勃地準備建造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以實現德國的海洋強國之夢。當慣了海洋統治者的英國,怎能容忍別人取代他的地位,於是便與德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一邊要應付戰爭,一邊要忙著擴充軍備,英國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不得不低下頭來向他人求助了。

英國政府首先想到了摩根,於是請羅斯查爾德銀行在紐約的分行出麵向摩根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他首先從南非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後來經過反複的追加認購,最終使這一數額達到了1,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