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華爾街金融領主——摩根財團(3)(3 / 3)

6,稱霸美國鐵路業

事實證明,運用“摩根化體製”對企業進行改組的戰略是很成功的,它符合企業和投資銀行雙方的利益要求,為龐大的摩根金融帝國帶來了鴻運。

摩根為了製定這個戰略,可以說是費盡心思。他的這個戰略的實施包括4個階段:

第一,組成一個調查小組,深入到需要改組的鐵路企業內部,對財務狀況進行徹底調查,然後推算出最低收入,定下改組的期限。同時,實行負債(公司債及銀行借貸)的負評價,暫停利息支付,股票分紅也同樣停止。對股東與債權人而言,這種做法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線光明,與其因破產而一無所有,還不如徹底的來一次改組作最後的一搏,摩根的參與給了他們希望和信心。

第二,在恢複老股東信心的基礎上,開始實施增資計劃,注入資金給予他們再投資的機會。不過,實施這一條的關鍵在於“信譽”,因此,摩根挖空心思的拉來了第一國家銀行的領導人貝克。第一國家銀行素來以信譽著稱,在公眾心中擁有很高的地位。這樣一來,無疑給人們注入了一劑迷幻劑,讓人產生背後有國家銀行當靠山的錯覺。殊不知,連貝克本人也僅僅是摩根的一粒棋子而已。

第三,由於存在的風險較大,因此在費用方麵,摩根要收取極高的契約費。其收費之高,是投資銀行處理國家公債、公司債及股票發行等一般業務的手續費所無法比擬的。

第四,當上述工作準備就續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派出自己的人介入各鐵路公司,組成所謂的“信托委員會”,而且“信托委員會”的權限要在股東大會之上,以實現對該鐵路公司的控製。

由於戰略周密,加上方法得當,“摩根化體製”勢如破竹。除了伊利鐵路、裏丁鐵路、新澤西中央鐵路、賓夕法尼亞鐵路、拉卡瓦納鐵路、特拉華·哈得遜鐵路、乞沙比克·俄亥俄鐵路之外,還包括新英格蘭東北部的各大鐵路以及南部幾條長期經營虧損的鐵路,它們都在世紀之交時,依序完成了“摩根化體製”的改組。

依據1900年的統計,在全國的鐵路中,直屬於摩根的有30500公裏,而受庇於摩根卵翼之下的有:威廉·凡德畢爾特,31200公裏;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29000公裏;席爾,16600公裏。統計起來,摩根體係總共控製了107300公裏的鐵路。而非摩根體係的鐵路約有58000公裏,其中包括:哈利曼,32400公裏;古爾德,25700公裏。

可以看出,當時美國的鐵路界已呈三足鼎立之勢,其中以摩根財團的實力最為雄厚,遙遙領先於他人之上,幾乎控製了全美鐵路的2/3。j·p·摩根本人由於擔任信托委員會的理事,大權在握,可以隨意發號施令,幾乎成了美國鐵路的統治者。

通過拉攏貝克,j·p·摩根確實撈到了不少好處。賓夕法尼亞鐵路和第一國家銀行所租的乞沙比克·俄亥俄鐵路聯通後,已經可以延伸到美國東海岸,乞沙比克·俄亥俄鐵路最終也納入了紐約中央鐵路體係。

到了19世紀末期,摩根所經營的鐵路英裏數已經超過了整個歐洲和俄羅斯加在一起的總和,22形勢的發展越來越清楚地表明,“鐵路大王”的這頂桂冠戴在摩根頭上最合適不過了,他的這個稱號,完全可以和洛克菲勒的“石油大王”稱呼相媲美。

(第三節)最大的壟斷者

1,j·p·摩根公司成立

1890年4月9日,老摩根j·s·摩根因馬車車禍去世,把家族事業全部留給了兒子。於是在皮爾龐特53歲這一年,他成為了摩根家族的一家之長,掌控著這一龐大而複雜的商業財團。

父親的去世使皮爾龐特的事業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他的管理範圍上,現在他需要更多地從世界金融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能僅僅限於美國經濟。另外,他還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國外參與倫敦公司的事務。雖然倫敦的j·s·摩根公司與紐約的德雷克歇·摩根公司從來沒有正式結合過,兩家公司各自在所在地的法律體係下經營,但事實上它們都屬於摩根家族,公司內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兩家公司除了名稱不同之外,不存在什麼區別。當皮爾龐特來到倫敦直接管理公司事務時,j·s·摩根公司高級合夥人的名字已經改為j·p·摩根。

後來的日子裏,皮爾龐特變得異常繁忙,而家族的事業也在不斷擴張。在經營中,特別是在鐵路管理方麵,皮爾龐特有著獨特的理論,他認為“即使是廢棄的鐵路,隻要將它與某條主幹線相連,並投資發展鐵路沿線地區的經濟,就變得有利可圖”,這就是皮爾龐特商業成功的秘訣。皮爾龐特還相信,國民經濟的自然增長會證明商業中的巨額資本積累是正確的,他認為隻要有了穩定的金融體係,一個為美國或者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提供所需物品和服務的公司都能夠運營良好,不斷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