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會議上,摩根以威廉·凡德畢爾特沒有自己獨立資金為由獨自買下了西海岸鐵路,並和紐約中央鐵路簽訂了199年的租約。摩根用以排斥威廉·凡德畢爾特而單獨買下西海岸鐵路的另一個理由是:威廉已擁有了紐約中央鐵路,為了排除輿論攻擊,避免壟斷的惡名,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然而,摩根又私下裏將紐約中央鐵路置於他龐大的計劃之中,他希望通過紐約中央鐵路這塊當時最具有戰略價值的跳板,將其它的鐵路一一納入自己掌握之中,並最終使紐約中央鐵路這條最具發展潛力的主要幹道,在營運收入仍然非常可觀的狀況下,為擁有巨大財力的摩根家族所獨占。
這次聚會之後,華爾街和紐約新聞界開始將皮爾龐特作為美國銀行家的角色推上了新的位置。商業銀行家們傳統上隻與貨幣和證券打交道,而皮爾龐特則通過在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的管理層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方式直接參與到了美國鐵路的大統合,從此以後,銀行家在美國舞台上又扮演了一種新的角色。
財大氣粗是皮爾龐特在華爾街迅速崛起的第二個原因。皮爾龐特現有的巨大經濟實力來自於德雷克歇·摩根公司和倫敦j·s·摩根公司的成功與財富的積累。有實力如此龐大的銀行作支持,皮爾龐特就很容易就養成了說一不二的作風,無須對別人小心謹慎。同時,皮爾龐特從他父親和查爾斯·達布尼那裏懂得了政治比金錢和地位更重要,隻要有政治支持,獲得財富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5,“摩根化體製”的創立
1882年2月,j·p·摩根在極為隱密的情況下,在他位於麥迪遜街219號的寓所中,宴請了美、英、法等國家的投資銀行團代表以及全國主要鐵路的所有人。
按照慣例,這個秘密會議在摩根的書房中進行。所有與會人員圍在橡木長桌邊,正襟危坐,j·p·摩根理所當然地是坐在最上位那把交椅上,德雷克歇以及來自倫敦j·s·摩根商行的代表端坐兩旁,此外,倫敦的巴林商行也派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摩根聯合募購組織的成員幾乎都到了。而中部及西部各鐵路的所有人也雲集於此,他們同投資銀行團相對而坐,包括賓夕法尼亞鐵路的羅勃茲、紐約中央鐵路的德普、伊利鐵路的金格,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的米西等等,真可謂企業界的群英會。
這次會議持續了兩天,最後組成了一些地區性的鐵路聯盟。雖然聽起來沒有很大進展,但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j·p·摩根所提出的“君子協定”之上的,各方口頭同意彼此合作,互不傾軋。這次會議所形成的聯盟最終發展成了具有高度壟斷性的托拉斯和康采恩。
美國曆史學家將摩根召開的這次會議評之為“曆史性的摩根會議”。因為,從此以後,美國鐵路界及金融界的經營都沿用了“摩根化”這個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摩根化經營方式”。如果說這次摩根會議揭開了金融資本對企業經營大舉入侵的序幕的話,似乎也並不為過。
在此之前,並非沒有人做過“鐵路大聯盟”的構想,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願望最為強烈,但他並沒有成功。而j·p·摩根雖然沒有比洛克菲勒更雄厚的財力,但卻完成了,因為他能調度掌控的資金是洛克菲勒的幾十倍甚至成百倍,若沒有十分高明的手腕,是不可能運轉自如的。
當時美國產業界最重要的運輸體係便是鐵路。要想形成龐大的企業聯合體,就必須投下巨資延長鐵路線並增加相應的機器設備以促進鐵路的現代化。因此,公司債的發行量必須隨之增加,而鐵路公司對投資銀行的依賴程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南北戰爭前,一般的中小企業仍是比較傳統的家庭式工業,至於他們的周轉資金,隻要向商業銀行或地下錢莊周轉一下就綽綽有餘了。然而到了1880年,隨著資本要求的劇增,這種資金融通方式就維持不了多久了。伴隨著各地企業部門資本需求量的急劇增加,金融界的浪潮很快淘汰了以往在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作為媒介、提供資金的商業銀行,而摩根化體製的投資銀行由於很好的順應了潮流,因而愈來愈受人們的青睞。
另一方麵,企業界也開始走原先鐵路走過的路,各種聯盟應運而生。因為要在激烈的競爭下求得生存,並不斷增加利潤,就必須組成強有力的企業聯盟,而企業聯盟的形成和運作則離不開投資銀行的積極參與。
摩根化體製的經營乃是“順應時代潮流而產生的摩根哲學”,在這種體製下的投資銀行,已經脫離了海盜式的經營方式,轉而參與到大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來,因而產生了強大的經濟影響力。“摩根化體製”的確立是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形成的開端,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