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阻止了法案的通過,從而消除了競爭對手再次鋪設輸油管道的可能性,但這並沒有擊垮泰德沃特公司,因為他們的油管工程已即將完工。1879年5月28日,泰德沃特公司終於大功告成,將布拉德福德的原油運到了目的地。獨立原油商們高聲喝彩,他們相信這條輸油管道將把他們從標準石油公司的壟斷中解救出來。
就在泰德沃特公司還在為自己的成功高興之際,洛克菲勒已經采取了一係列更為強硬的措施。他搶先收購了幾家煉油廠,以免成為泰德沃特公司的客戶。隨後,他又大幅度的調低了標準石油公司的管道運輸費,並與鐵路公司聯手,使鐵路運輸費用下降到了令人可笑的程度。曾有人這樣形容:“當時的運費連用來買車輪潤滑油都不夠!”(8)
麵對如此殘酷的競爭,泰德沃特公司的運輸能力被迫大量閑置,根本發揮不出原先所設想的效果。1880年3月,被逼到“牆角”的泰德沃特公司決心妥協了。他們意識到,隻有與標準石油公司聯合才是唯一的出路。
這條輸油管線本來是想把獨立產油商們從標準石油公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然而完工才不到一年時間,泰德沃特公司便成為了洛克菲勒的同盟。雙方達成了一項協定:標準石油公司把自己在賓州的管道運輸業務分成兩部分,其中88,5%歸自己,另外的11,5%給泰德沃特公司。
獨立產油商們絕望了,他們麵前隻有兩條路,要麼同洛克菲勒合作,要麼幹脆退出石油業。
3,托拉斯時代
大家都知道,壟斷從弱到強分為三種形式,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卡特爾是壟斷組織的最初形式,如果把卡特爾與金融資本相結合,就可以形成高一級的壟斷組織形式——以金融資本為主軸的辛迪加,也稱為財團。這種財團的形成方式是將各個獨立的企業以獨立形態進行資本合作,但各獨立企業要受由他們產生的母公司的約束,最終形成金字塔型的企業合作。這種母公司就是一種變形的金融資本,稱為控股公司。當年洛克菲勒在鐵路大聯盟時期所成立的南方開發公司就是一種辛迪加形式。
然而,洛克菲勒追求的壟斷目標是形成托拉斯。托拉斯就是生產同樣產品的多家企業,不再各自為政,而是以聯合的形式,形成一個綜合性的企業集團。比較辛迪加而言,那種各自獨立的企業為了掌握市場,在生產及銷售方麵結成聯合戰線的方式,遠不及托拉斯的壟斷性。
卡特爾的故鄉是德國,而托拉斯則是地地道道的“美國製造”。曆任美國總統,為了把“尊重企業自由”作為永遠的建國精神,都對企業的大聯合持否定意見,甚至頒布違憲宣言,社會輿論對企業壟斷也強烈反對。但法律的漏洞最終被企業鑽透了,壟斷組織越發展越大。
“托拉斯”就是被一個叫多德的律師思索出來的法律漏洞。他在一篇文章中揚言“小商人時代將結束,大企業時代必到來”,並在文章中詳細介紹了這種大企業的組成方法:“各企業股東加入‘托拉斯’企業聯合體後,便將所擁有的股份交給‘受托委員會’保管,並得到一份委員會發給的信托證書。‘受托委員會’擁有股份,掌握成員企業的支配權,並將所得收入分配給各股東,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天衣無縫的壟斷方式。”結果他的這一觀點受到洛克菲勒的極高評價,並高薪聘請他為法律顧問。
1882年1月,當洛克菲勒與泰德沃特公司結成聯盟之後,標準石油公司已經基本上合並了全美的煉油企業成立了托拉斯,洛克菲勒徹底實現了自己的壟斷夢。受托委員會利用折扣大聯盟和強迫收買等方式,吸收了72家煉油企業的股份。委員會共有7名成員,洛克菲勒理所當然的成為最高統治者,威廉、佛拉格勒和亞吉波多則是主要成員。
受托委員會先對以往按自己方式經營的企業進行資產評估,並代為保管其股份及投票權,然後發給信托證明書。信托證書共發行了70萬張,但他們4人便占有了46萬多張,幾乎達到總數的三分之二,洛克菲勒通過控製委員會,成功的擁有了這種壟斷結合體。就其實質而言,這一壟斷結合體比半途而廢的南方開發公司這種企業統一聯合體大為進步,使洛克菲勒的經營更是得心應手。
托拉斯的受托委員會,不僅有股份的分配決定權和公司債券發行權,而且還可以購買其它公司的股份、增設一個煉油廠或廢除一個煉油廠,這都是他們至高無上的權力。
標準石油公司的這種托拉斯理論,很快便作為一種體製的典範影響到了全國,南部的棉花托拉斯、中部的畜牧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白糖托拉斯等一個個全冒出來了,各行業的托拉斯占了美國經濟的90%,托拉斯時代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