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應的建議乳產品尤其是牛乳對維持人體的機能有極大的益處,無論從增強國人素質上還是中國乳品行業的發展上看,提高我國人均乳品消費量是利國利民之事。而人均消費量的提升不是單靠某個企業或消費者個人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國家、企業和消費者個人共同配合才能實現。1加強對乳品的宣傳,建立乳品消費行為引導體係無可否認,中華民族的傳統膳食結構有相當多的可取之處,對中華民族的繁榮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乳品應當成為,也必須成為國人膳食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此,國家應當加強乳品知識的宣傳,建立乳品消費行為引導體係。首先,應當從教育抓起,在中小學生的教材中體現出來乳品對健康的巨大益處,使得孩子從小就意識到乳品是相當有益的日常消費品;其次,加大媒體的宣傳力度,使得乳品知識方便快捷傳入尋常百姓家,無論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可以很容易獲得乳品知識的相關信息;第三,結合發達國家的例子和我們已經開展的學生奶等項目的經驗,進一步推廣全國居民的乳品食用計劃;第四,要成立相應的部門,統一規劃、製定並執行乳品消費引導體係的工作計劃。2企業加強乳品創新,積極開拓新的市場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中國乳品企業要做大做強,參與國際競爭,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乳產品,必須加強產品創新。擁有高品質的產品才可以贏得消費者信賴,有了忠誠的消費者在行業內才會有口碑,增加企業的無形價值、品牌價值。我國企業在這方麵可以利用自己的本土優勢和渠道,在乳產品的配方設計、生產加工、質量控製和產品品質上加強研發,同發達國家的乳品企業加強交流,學習其先進經驗。同時采取走出去的戰略,同發展中國家乳品企業加強溝通,充分利用其資源,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中國有廣大的農村市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乳品宣傳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認識到了乳品對身體健康的巨大益處。眾多的乳品企業應當調整自己的銷售策略,不要將目光僅僅局限在大城市,率先在中小城市和經濟條件許可的農村地區建立起自己的營銷網絡,搶占該領域的製高點。中國的農村市場前景廣闊,將成為乳品消費的重要生力軍。同時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利用外國市場,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針對其習慣和口味開發產品,擴大銷售領域。3消費者加強乳品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國人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強了對健康知識的學習,認識到乳品,尤其是牛乳對人體生理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還應當清醒看到,很多人對乳品消費還存在不以為然的態度,這其中固然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乳糖不耐等生理因素的影響,但更多的是心理因素的作用,使得傳統的惰性很難一下子被打破。因此在國家加強乳品知識宣傳、企業開發新市場的同時,消費者個人應積極學習相關的乳品知識,了解乳品中的營養物質對身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意識到乳品完全可以進入尋常百姓的膳食結構中,讓乳品為消費者自身,為整個民族的健康素質提供物質支持。消費者素質的提高是乳品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的壓力和動力,對整個乳品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挑剔”的消費者迫使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乳產品,高質量的乳產品使得消費者對乳品的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

八、乳品企業及其競爭1市場競爭形勢以北京乳製品市場為例進行說明,北京因其特殊的區位優勢,使該地區成為眾多乳製品品牌競爭的首選市場。在1999年以前,三元品牌在北京市乳製品市場占有絕對主導地位,通過實施品牌戰略,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市場運作,塑造了健康、新鮮、營養、極具親和力的品牌個性形象,使其品牌的知名度達到95%左右,市場占有率達到72%。21世紀開始,北京市政府積極普及牛乳知識使北京的牛乳消費得到空前提高,市場這塊蛋糕不斷做大,引來大量的外地品牌和國外的品牌,市場競爭愈演愈烈。20世紀90年代,北京乳製品市場競爭以乳粉為主;20世紀90年代末,轉為以鮮乳競爭為主;進入21世紀,以酸乳為主的競爭初現端倪。在北京乳製品市場,三元把“鮮”、“酸”作為北京市場的主導方向,光明、伊利也把北京定位為“鮮”、“酸”,並把北京作為其南下北上的跳板,它們分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投資設廠,以保證在北京乳製品市場上的供應,並且不斷提高競爭力。從可以看出,除了光明在北京有2家工廠之外,其餘4家乳品企業在北京、天津、河北均有工廠,蒙牛、伊利在北京、天津、河北3地的工廠總數為5或6家。這樣的戰略布局反映了各大品牌對北京乳製品市場的高度重視,因此各大品牌在北京乳製品市場的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