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棗高粱米粥。
原料:高粱米500克,紅小棗200克。
調料:白糖、水澱粉各3大匙,桂花、食用堿各少許。
做法:
1.將高粱米淘洗幹淨;紅小棗洗淨,去核備用。
2.沙鍋上火,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先放入高粱米和少許堿麵燒沸,再轉成小火,放入小棗續煮至熟,見高粱米浮起時,用水澱粉勾薄芡,加入白糖、桂花調勻,即可裝碗上桌。
高粱豆粥。
原料:高粱米300克,紅小豆100克。
調料:白糖適量。
做法:
1.將紅小豆和高粱米分別淘洗幹淨,紅小豆先倒入沸水鍋中煮至半熟備用。
2.坐鍋點火,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先下入高粱米和紅小豆推攪均勻後燒沸,再轉小火慢煮至黏稠,食用時,將粥盛入碗中,加入白糖調勻即可。
蕎麥。
蕎麥為蓼科蕎麥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蕎麥起源於我國和亞洲中部,約在公元1世紀傳播到歐洲等地。我國主要產區在西北、東北、華北、西南一帶高寒山區。
營養分析。
蕎麥中蛋白質含量約為11%,並具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賴氨酸的含量約比小麥與水稻高2倍,還富含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並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清熱解毒、益氣寬腸的功效。
食療功效。
蕎麥有一種很特殊的營養物質——蘆丁(芸香苷),是其他糧食作物沒有的。蘆丁能促進細胞增生、防止細胞凝集,抑製血液中脂質上升,改善脂質代謝,從而起到預防高脂血症、脂肪肝的作用,還能強化毛細血管的彈性,對改善高血壓症、預防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也有一定作用。蕎麥含有豐富的鎂,能促進人體纖維蛋白溶解,擴張血管,抑製凝血塊的形成,具有抗栓塞的作用,也有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此外,蕎麥中的某些黃酮成分還具有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苦蕎麥還含有硒元素,有抗氧化和調節免疫功能,在人體內可與金屬相結合形成一種不穩定的“金屬硒蛋白”複合物,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安全選購。
蕎麥的選購應以外觀完整,大小均勻,飽滿堅實,富有光澤,沒有蟲蛀,沒有發黴,也沒有異物混雜者為佳。
放心貯存。
蕎麥應在常溫、幹燥、通風的環境中儲存,如果是加工好的蕎麥粉,需要放在小壇內保存,加入少許袋裝幹燥劑,密封後放在低溫、通風處即可。
苦蕎麥麵。
蕎麥作為一種傳統作物在全世界廣泛種植,但在糧食作物中的比重很小。近年來醫學和食品營養學等方麵的研究表明,蕎麥特別是苦蕎麥,其營養價值居所有糧食作物之首,不僅營養成分豐富、營養價值高,而且含有其他糧食作物所缺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因而受到大家的重視。用苦蕎麥粉製作的蕎麥麵條,雖然色澤不佳,而且初次食用時口感上較難接受,但卻是清熱解毒的好食品,吃過以後,自有其獨特香味,經常食用苦蕎麥麵條,對現代“文明病”及幾乎所有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功效。苔蕎麥營養豐富,極具食療保健價值,故有“長生不老苦蕎麵”之說。
實用偏方。
將少許蕎麥粉用沸水調成稀糊,用竹筷撥入燒沸的湯鍋內煮至熟透,再加入鹽、胡椒粉等調好口味食用,對於消化不良、腹脹食滯、慢性泄瀉等有比較好的效果。將蕎麥粉放入炒鍋內煸炒至香,倒入適量開水攪成糊狀,放入白糖調好口味食用,對於夏季痧症、淋病有比較好的食療功效。
將少許薺麥放入鍋內炒熟呈黃色,取出研成細末,加入雞蛋清調勻,製作成黃豆大小的丸子,陰幹後每日3次,每次5粒,用淡鹽水衝服,利於男子自濁,婦女帶下症。將適量蕎麥麵炒成焦黃色,加入米醋調成糊狀,塗抹於患處,早晚更換1次,對於癤瘡腫毒患者,具有消炎、消腫的作用。
烹調應用。
蕎麥去殼後可直接製成蕎麥飯食用,或與大米混合製成蕎麥米飯等。蕎麥磨成蕎麥粉後可作麵條、涼粉、糕餅等。此外,蕎麥還是做麥片和糖果的原料:蕎麥的嫩葉可作為蔬菜食用。
烹調提示。
蕎麥所含的維生素P以及芸香素屬於水溶性物質,因此在製作蕎麥時,要先將蕎麥洗淨,浸泡在清水中,再與泡米的清水一起煮粥或蒸成蕎麥飯,有利於蕎麥中的營養充分被人體吸收和利用。加工製作蕎麥麵條時,需要在蕎麥粉中加入適量的麵粉和少許鹽,其中麵粉添加的比例為蕎麥粉的1/2~1/3,製作麵團時要加入溫水而不要加冷水,再按常規的方法製作成蕎麥麵條,成品更加富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