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是科舉才試的第二級才試,習慣稱鄉試之年為大比之年,北京順天府鄉試在京城東南隅崇文門內,各省考試也在省城之貢院,都建於城之東南方。貢院是科舉考試的場所,順天府京城貢院也是舉行會試的地方,故建製優於各省。懸“貢院”墨字畫於大門正中的,建“明經取試”、“為國求賢”兩牌坊於大門東西兩側,大門外為東西轅門,大門分中、左、右三門。大門前有“天開文運”牌坊。三門外並有東、西磚門。進大門後為龍門,門外又平列四門。直進至公堂,中懸禦書“旁求俊義”匾,兩楹聯為“號列東西,兩道文光齊射鬥。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堂為外簾官辦公處,堂前有回廊,設木柵欄圍繞。至公堂後有飛虹橋,渡橋為內簾門,居於龍門,至公堂中間。院內有明遠樓,樓下南麵懸聯,“矩令若霜嚴,看多士府伏低,群囂不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覽無遺。”四角各有樓供監考瞭望用。
鄉試時間每三年考一次,順天府鄉試正副主考在協辦大學士,尚書或副都禦使以上官員中選派,各省由翰林、進士出身的部院官擔任。考生為秀才、貢生、監生及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因鄉試在秋季舉行,時間是八月初九、十二、十五,九月中旬發榜,考前兩天,編號座位,出榜通知,考試時黎明入場,對號入座,每人三支蠟燭,第一場,試四書文一,五言八韻詩一;第二場,試五經文各一;第三場,試以策問五道。鄉試中者稱舉人。
容若走了,雪梅又開始無聊了,覺羅氏夫人那邊也很少去,誰叫她把自己許配給別人。
雪梅還是忍不住,終究還是和紅杏扮成男裝從牆院裏溜了出去,兩人立馬去了順天府,可是雪梅隻能在大門外幹站著,紅杏苦著臉說:“小姐,我們還是回去吧,納蘭公子那麼用功,不會出來的”
雪梅等在門口,心想:好不容易跑出來,怎麼可以就這麼回去,他不出來,我就讓青鳥幫我傳雲外信。
還真有一隻雄性青鳥出來了,他叫劉書田,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他雖然也來順天府就讀,準備科考,卻無心讀書,整天在大街上閑逛,那裏繁華,去哪裏。雪梅和紅杏跟在他的後麵,找到機會接近他。劉書田在大街上閑逛著,迎麵走來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女,濃妝粉黛,眉目含情,劉書田待少女走近,便停住腳步,色眯眯的盯著她看,那少女與他擦肩而過,回眸一笑,劉書田便被她勾著走了。少女帶著劉書田來到了一座清堂瓦舍的院落,門匾上寫著“春花院”,左側橫街的是“賭藝坊”,果然是嫖賭不分家。此樓看上去就是個普通的民宅,那少女又回眸一笑,嬌聲嬌氣的說:“公子,盼望多時,終於一見,若不嫌棄,請隨奴婢到舍中吃杯茶吧。”原來她是春花院的**,近日門庭冷落,她被鴇母逼出來拉客。劉書田萬萬沒有想到今天交了桃花運,豔福來臨,心裏美滋滋的,頭昏腦漲的進去了,迎門坐著的鴇母從劉書田的衣著打扮和他鼓鼓的錢袋,識出劉書田是棵搖錢樹,命少女殷勤款待,劉書田沉浸於溫柔香,鴇母趁他不防,用竹竿子將劉書田的衣服挑了出去,錢袋裏的錢被掏個罄淨,雪梅和紅杏不敢進去,在外麵等著,紅杏看時間也不早了,催雪梅回去,雪梅拽著紅杏走進了窯子,樓的正麵天井是表演歌舞詩樂的地方,地上有鵝暖石做成一顆心和九個銅錢的圖案,寓意為“腳踩九連環,方得美人心”,鴇母見有客上門,忙春風滿麵的迎上去了,說:“兩位公子,裏邊坐,我們院的姑娘個個水嫩,服務又好”,雪梅點著頭,鴇母將雪梅領到了正廳,隻見側牆上掛著許多姑娘的藝名木牌,鴇母說:“兩位公子,看中哪位姑娘的芳名,就說,我立馬喚她們出來招待”
雪梅亞著嗓子,說:“我找剛才進來的那位公子”
“我這裏的公子多得是,我哪兒知道公子你說的是哪位”
雪梅從口袋裏掏出一兩銀子,鴇母依然不樂意,雪梅喝道:“你若不交出來,我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