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中繁育雛鴨
養鴨聯合體內鴨場和鴨農所需的雛鴨,全部由前魯鴨場提供。這個場用自己種鴨所產的優質種蛋和優良孵化技術,保證了雛鴨的質量。前魯鴨場為用戶設立了雛鴨購取戶頭和領雛卡片,卡片上規定具體的貼雛數量和期限,以及對日後交回成鴨的要求。這個聯合體內部的協作關係從生產的第一個環節起,就通過嚴格的合同形式得到確定。
(二)分散飼養
統一供雛後,聯合體的成鴨飼養由分布在5個縣的9個鴨場和1100個養鴨專業戶去完成。這種飼養方式,擴大了生產規模,在更大的範圍內實現了生產要素的合理組合,並具有一地集中飼養所難以比擬的其他一係列優勢。就前魯鴨場而言,就地飼養60萬隻成鴨就已經飽和,而擴大飼養空間又要投入大量資金,外放飼養不需要更多的投資,擴大了飼養空間;同時使生產規模隨時適應市場的變化。
(三)就地統一加工
聯合體內各鴨場和鴨農的鴨禽養成後,按合同全部交回前魯鴨場,實現就地集中屠宰加工。前魯鴨場作為加工中心,既確保了加工質量,又避免了利潤的流失,使產品獲得較高的附加值。
(四)固定產銷關係
在銷售環節上,這個聯合體擁有穩定的渠道,全市目前已有47家烤鴨店的用鴨固定由前魯鴨場供應。
在養鴨專業戶多而分散的情況下,為獲得數量穩定且符合質量標準的成鴨,前魯鴨場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優勢:種蛋生產技術保證了鴨禽品種的優化;孵化技術保證了93%的強雛率;均衡供雛技術解決了其他鴨場普遍難以解決的鴨禽生產春秋旺,冬夏淡的問題;飼料配方技術保證了鴨禽的定期育成;無償的技術谘詢服務提高了養鴨戶防治鴨禽疫病的能力。
對各方經濟效益的合理兼顧,使前魯鴨禽聯合體能夠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正常運行。
一是注意各環節之間利益的合理分配。一隻外銷成品鴨的純收入平均在2*5元左右,其中鴨農可獲1.5元,負責孵化、屠宰加工、銷售的前魯鴨場隻拿1元。這種分成比例激勵了鴨農大量飼養的熱情。
二是前魯鴨場承擔短期的價格損失。當雛鴨孵化成本季節性上漲、飼料漲價時鴨場相應提高鴨禽收購價,為鴨農分擔部分利益損失。
三是采取的辦法,賒賬提供雛鴨、濃縮飼料、填鴨器等,解決部分鴨農資金缺少的困難。
四是以嚴格的合同管理去約束聯合體的方方麵麵,使聯合體具有正常運行的機製。前魯鴨場對聯合體的每一成員均以合同形式明確其責權利,違約者則視為終止合同,不再供應鴨雛翁
以上這些措施將越來越多的農民吸引到聯合體中來。前備鴨場對聯合體的鴨場和鴨農實行科學管理,又為養鴨人承擔風險,在一些不可預見的情況下,寧可自己虧本,也要植養鴨專業戶。用黃禮的話說,“沒有這些養鴨人就沒有我們的生產聯合體,沒有生產聯合體就沒有北京烤鴨供銷聯合體,也就沒有前魯鴨場的今天,共同的利益把我們在一起了。I989年春夏之交的北京動亂,對養鴨業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按計劃,一般每天應上市鴨坯7000隻,但那一段時間,市場需求驟然降到1000隻、500隻、20隻,最後連一隻也不要了。為了不讓分散飼養的鴨場和專業戶受損失,前魯鴨場全部按當初簽訂的合同收購,一分錢不減、一天不拖。前魯鴨場這個季節本應空起來的300噸冷庫迅速爆滿,該場隻好把每隻12元收購來的11萬隻鴨子,屠宰加工後,以每隻最高價5元,最低價1元的價格就地銷售。僅兩個多月的時間,鴨場就損失了120萬元。但卻保住了雛鴨的正常產銷,保持了前魯鴨場的信譽,保護了養鴨專業戶的利益,也保住了這個由10個鴨場和1100個養鴨專業戶的生產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