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狠抓了職工的全員培訓工作,提高職工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大張旗鼓地樹立為企業做貢獻的事業心。在黨支部書記和工會的積極配合下,激發了全廠幹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大家擰成一股繩,積極為企業擺脫困境奮力拚。1988年9月,工廠遷到牛欄山虧損倒閉企業的舊址,在這個僅有兩個破舊車間、周圍雜草叢生的荒草地上,如果按常規投資建新廠房,預計需投入300萬元以上。為不耽誤生產、節省投資,全廠幹部、職工群策群力,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因地製宜,經過1個多月的艱苦努力,僅投資70萬元,就把兩個破舊車間改建成一個600平方米的電滲析車間和400平方米的反滲透車間,並將原來一個廢棄的鍋爐房改造成一個90平方米的襯膠車間,保證了全廠生產的正常進行,為工廠節約了大量資金。
另外建立健全各項規章製度,落實了以經濟責任製為核心的各項管理製度,把產值、產量、利潤、物耗等8項主要經濟指標分解落實到每個科室、車間、班組和個人,並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為首的經濟責任製考核小組,定期進行檢查、考核。下大力氣狠抓了財務、質量、設備、技術、材料等部門的基礎管理工作,使企業各方麵的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廠領導集中力量很抓產品質量,建立了以技術檢驗部門:為中心的質量保證體係,推行全麵質量管理建立了質量保證責任人製度,完善了產品質量管理製、原材料質量檢驗製、技術檔案管理製等10種質量管理製度,並與職工的收入直接掛鉤,大大增強了全廠幹部、職工的質量意識。車間的質量管理獎罰辦法規定:產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才能發基本獎金;合格率每超1%,加發獎金10%;每降低1%,扣發獎金10%。目前全廠的產品合格率已達到100%,大大提高了企業的信譽和競爭力。該廠生產的各類產品在國內許多重點工程中經受了考驗,受到各方麵好評。
此外,企業為了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非常重視科技開發和技術投入,每年僅在新產品開發上的投入就有200多萬元大規模的投入,給企業輸進了新鮮血液,迅速提高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
企業發展了,職工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廠裏這兩年解決了40多戶職工的住房困難;新建了一座食堂;購置一輛大轎車用於開班車,解決部分職工“上班難”的問題。並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職工收入也有了較大提高,目前職工人均年收入已達2500元,比1985年增長40乂,一些兩年前跑掉的技術人員,現在又紛紛要求回來,企業的凝聚力大大增強了。
雖然企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他們並不滿足,又提出了新的戰略目標:繼續苦練“內功”,力爭1991年進入北京市級先進企業行列,1992年爭取獲得國家二級企業稱號。為此,他們今年又投入500多萬元,,新建一座3000平方米的集襯膠、噴砂、噴漆,機加工、理化、探傷為一體的大型雙跨綜合廠房,改善生產條件,擴大生產規模繼續巧練“外功”,力爭1991年出口創彙100萬美元,1995年500萬美元,成為一個外向型企業,到國際市場去一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