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發揮聯合組織的作用,促進集體企業的改革與發展(1 / 3)

近十年來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使我國企業的所有製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集體企業所麵臨一些特殊問題,有必要專門加以研究和探索;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建立、構造符合集體所有製性質的資產管理製度和企業組織形式。實踐已表明,簡單地參照、采用管理國營企業的政策、辦法來管理集體企業,不利於充分發揮這種公有製經濟的優勢和作用。近幾年,我市通過清理集體企業資產、劃分歸屬、建立聯合組織等多項探索與實驗,推動了集體企業改革向深層次擴展。在北京市機械局組建集體工業企業聯合組織的試點,是較為成功的一例。

北京機械工業集體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是在市有關部門和機械局的支持下組建的集體企業聯合組織。成立兩年來,聯合會根據會員企業在改革與發展中的客觀要求,根據本係統集體工業企業的實際特點,積極主動地開展了一些工作,逐步形成、發揮了聯合組織自身的功能和作用。

一、聯合會的組建及宗皆

聯合會的設想,是在研究如何解決機械局係統集體工業企業普遍麵臨的一些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提出的。當時的基本狀況是:

集體企業的發展處於相對萎縮的趨勢,一是戶數逐漸減少,機械局係統共有集體企業79戶,1988年減少到42戶;二是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自1986年後連續3年“滑坡”,大多數集體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發展困難重重。這種趨勢,必然對集體企業的積極性、發展意識產生不利的影響。政策上存在差異,集體企業缺少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從改革方麵來看,同係統的國營全民企業普遍實行了“兩保一掛”為主要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製,形成了有利調動企業內在積極性的利益分配機製,而集體企業卻未得到類似的改革發展條件。如在工資分配上,仍執行1984年的。6號文件,人均收入被限製在1360元。缺少適應需要的組織管理形式和上下溝通渠道。從整個機械局係統來看,國營大中型企業是主要生產力量,集體企業多數是小企業,局領導、有關部門不可能分出很多精力去逐一研究、解決各企業的具體問頓;集體企業普遍存在的一些特殊問題,也缺少一個向上反映、溝通和協商的渠道。

由於客觀曆史原因,在產品經濟環境中產生的集體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素質比較低,難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企業製訂發展戰略,由於對市場、產品、技術等方麵的信息了解掌握不夠,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上述問題成為製約集體工業企業發展的內外因素,而企業自身又無力解決。因此,企業普遍希望能夠建立一個組織機構,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渠道和服務。在十幾戶集體企業的倡議下,提出了組建聯合會的設想。這個想法,得到了市經委、市體改辦、機械局有關領導的支持;經研究醞釀,決定在機械局進行組建集體企業聯合:組織的試點,於1988年3月,成立了北京機械工業集體企業聯合會。

聯合會的宗旨,概括起來就是“組織、協調、維護、服務”8個字。工作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調查研究集體企業改革發展中麵臨的問題,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製訂經濟技術政策和法規的具體建議;

2.維護集體企業的合法權益,及時反映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為成員單位提供信息,進行政策、經營管理、技術等方麵的谘詢服務與箱訓;

4.承擔會員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聯係、協調事宜。總之,就是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逐步形成聯合組名隻的功能,發揮促進集體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作用。

二、主要做法與經驗

兩年來,根據會員企業的實際需要,聯合會積極探索發揮自身作用的具體方式和途徑,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向會員單位宣傳、講解有關政策法規,引導企業正確地理解和執行政策。

1988年以來,聯合會已先後舉辦了政策研討班或學習班,向會員單位的廠長及管理人員宣傳、講解有關經濟政策。這種形式受到了企業的普遍歡迎,起到了提高企業經營者政策水平的作用。辦班之所以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與所采取的一些具體做法也有很大關係。一是有的放矢,結合實標。如在治理整頓開始後,聯合會組織了一次現行政策學習班,通去學習,使企業真正認識到,目前形勢下,不會再有漸的減稅讓利政策出台。度過難關,隻能立足於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已有的政策。二是學習,研討政策,與上交流相結合,在辦班時,根據學習的內容,請在聯合會住顧問的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同誌來講解政策,認為這個杠杠對集體企業來說過高了,市稅務局經研究采納了這個意見,決定改為以50萬元劃限。目前已舉辦的5次研討班、學習班,每次參加人數都在百人以上,最多的一次370人;有的廠長每天跑上百裏路,也堅持趕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