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末,北京市共有各類集貿市場730個,其中綜合集貿市場697個,占95.5%,工業小商品及其它專業市場3個,占4.5%,城近郊區452個,占62%,遠郊縣278個,占38%。1990年各類市場成交總額214億元,占市商品零售額的7.9%。蔬菜成交總量8.74億公斤,占城近郊區供應總量的12.5億公斤的69.9%。
在城近郊區15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主營蔬菜的有5個:大鍾寺、嶽各莊、新發地、水碓子和十八裏店。這5家:市場占地總麵積17.3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83萬平方米,從業人員337人,固定資產760萬元,1990年蔬菜成交量4.7億公斤。特別是大鍾寺,嶽各莊、新發地三個批發市場規模比較大,吞吐能力強,綜合服務設施比較齊全,在全國有很高的知名度。
(一)
從我們對大鍾寺、嶽各莊、新發地、水碓子和十八裏店5家批發市場剖析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發展不僅顯示出了強大生命力,而且也有利於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運行機製的形成。
1.拓寬了流通渠道,緩解了首都淡季蔬菜和農副土特產品供應的矛盾,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據統計,這5家主營蔬菜批發市場1990年共成交外地運京蔬菜29138.2萬公斤,按城市人口600萬人、日需蔬菜300萬公斤的口徑計算,占全市日供應量的26.9,相當於161.4萬人的日蔬菜消費量。在成交的蔬菜中,各種細菜占80%,品種在30個以上,即使是寒冬臘月,仍有來自廣東、雲南等地的黃瓜、扁豆、茄子、西紅柿、青椒、冬瓜、菜花等10多個品種。
2.多層次集貿市場的形成,為本市菜農銷售計劃內合同外蔬菜提供了按價值規律自由交易的場地,解決了農民賣菜難的問題。僅這5家市場1990年共成交市地產蔬菜177093萬公斤,占總成交量的37.6%,占計劃內合同外蔬菜63000萬公斤的28.1%。新發地蔬菜早市是為解決當地菜農賣菜難而建立的。去年共銷當地產蔬菜79185萬公斤,占市場總成交量的81%。新發地村種菜1900畝,產量1100萬公斤,除按合同向國家交售250萬公斤外,其餘的蔬菜絕大部分通過新發地市場銷出。
3.市場以綜合服務收取管理費的形式,為產銷雙方提供自由交易場地,不僅減少了財政對蔬菜的補貼,又通過稅收形式為地方財政增加了收入。以1990年5個主營蔬菜批發市場共成交外埠蔬菜29438.2萬公斤測算:第一筆賬以本市生產蔬菜每公斤補貼0.18元錢計算,可減少財政補貼52983萬元;第二筆賬以一畝地生產蔬菜5000公斤計算,等於新開墾菜田5.9萬畝,以新菜田每畝補貼200元計算,等於財政少補貼1177.5萬元;第三筆賬通過稅金形式為財政增收422.72萬元。以上三筆賬等於財政少支多收6899.12萬元。
4.增強了省市間的聯係,促進了毗鄰地區蔬菜生產向基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僅大鍾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業以來已與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近600個縣建立了比較固定的蔬菜購銷關係。特別是河北省河間縣的芹菜,滿城縣的架扁豆,武清縣的菠菜,邯鄲地區的菜花、萵筍、元白菜,天津楊柳青的韭菜,張家口、懷來、宣化、萬泉、陽原等市縣針對北京八、九、十月蔬菜小淡季生產的晚播架扁豆、西紅柿、青椒等。山東萊蕪、蒼山、臨沂、安丘、淄博、壽光、泰安等地的大蒜、蒜苗、生薑、韭菜、黃瓜、大蔥等,以及湖北、廣東、雲南等省市的各種細菜,基本上做到大批量、不間斷地運往首都各大蔬菜批發市場,由於外省市一大批蔬菜基地建成,大大增強了外地運京蔬菜,使首都蔬菜市場一派繁榮,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新鮮蔬菜。
(二)
通過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調查,我們得到如下啟示:
1.興辦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一定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因勢利導,促其形成和發展。大鍾寺、嶽各莊、新發地三個批發市場在國家沒有投資的情況下迅猛漲,充分說明了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隻有按照供求狀況和價值規律辦事,才能充分草揮市場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作用。否則,將亊與願違。例如,嶽各莊、新發地兩個市場未建之前,產銷雙方交易活動占據馬路兩旁進行。嚴重影響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公安、工商、交通等管理部門對此曾多次進行整頓,均未奏效,最終,隻好因勢利導,辦起了兩個批發市場。由子這兩個市場地處蔬菜產區、位於交通要道一側市內較近,市場建成雖然時間不長,已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年成交蔬菜均以翻番的速度增加。相反1985年我們不顧主客觀條件投入大量資金,建起了一批批發市場,其結果是效果甚微,致使一些市場現在不得不改作它用。
2.批發市場自身應以提供綜合服務為原則,不直接參與經營,不幹涉買賣雙方的正當交易。這種市場組織原則,一是讓種菜的人賣菜,讓種瓜的人賣瓜,促其更新觀念增強商品經濟意識,在商品經濟海洋中學會用價值規律指導生產和經營,改變了過去盈利自己得,虧損國家補的狀況;二是使市場管理者與經營者彼此處於恰當的位置,而不是買者與賣者之間的對立關係,從而避免了彼此直接的利害衝突。其結果是市場管理者為進入市場的買賣雙方提供的服務越周到,來市場經營的客戶就會越多;客戶越多,成交量越大,市場收入也就越多,用於投入市場建設的資金也就會越多,市場綜合服務能力越強,服務也就越周到,這樣就使批發市場走上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