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作者:丁煒
映前天花亂墜,看後罵聲一片。這些年的國產大片似乎都逃脫不了這個宿命,每一部被片方稱之為“史上最”的大片,最後無疑都被罵聲所湮滅,大片無所不用其極的惡俗炒作方式,給屢次被忽悠的觀眾蒙上了“看片需謹慎”的心理陰影。
曾幾何時,張藝謀還是電影品質的保證,可在經過幾部自毀聲譽的大片之後,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把他列入黑名單,就像這次的《金陵十三釵》一樣,如果沒有好的原著劇本做基礎,沒有奧斯卡影帝級別的貝爾加盟,沒有世界頂尖的技術團隊操刀,我想觀眾也不會對張藝謀高看一眼。
謝天謝地,老謀子這次沒有讓觀眾失望,影片質量印證了媒體和影評家們之前的溢美之詞並非隻是場麵話,《金陵十三釵》確實是他活著以來拍得最好的電影,在各種大製作大導演十麵埋伏的當下,他仍然是那個可以執中國電影之牛耳的英雄,這一次,他可以讓口碑再次像大紅燈籠那樣高高掛起。
劇本是電影的靈魂和基礎,但輕視劇本向來是國產大片的通病,一個連故事都講不好的電影何談精彩呢?慶幸的是,張藝謀這次不但把故事講明白了,而且還講得很精彩。應當說,出色的原著構築了影片精彩的劇本底子,雖然影片的情感和衝突沒有小說描寫得那樣細膩,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和鮮活的人物刻畫,卻能讓我們感受到影片十足的張力,對曆史和場景的立體還原把觀眾不自覺地帶入影片氛圍當中。
單就戰爭場麵來講,《金陵十三釵》的視覺效果和真實感絲毫不輸《拯救大兵瑞恩》,更不在《集結號》之下,悲壯的基調沒有阻礙他對色彩的偏好和唯美畫麵的追求。初次執導戰爭片的張藝謀,對戰爭場麵的刻畫可謂細致入微,尤其是佟大為在與敵人對峙那一段時,鏡頭感十足,畫麵極具張力,子彈從身體穿過的細節,血花四濺的一刹那,以及漫天的槍林彈雨和屍橫遍野的南京城,無疑會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一覽無餘。
影片不說教,也不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種平緩壓抑的氣氛去感染和帶動觀眾,影片隻是在講一個故事,通過戰爭展現人性的善惡美醜,至於觀眾心裏怎麼理解那是觀眾的事,因為置身於曆史之外,每個人都是曆史的旁觀者,或好或壞隻是觀眾自己的認知。戰爭,是人性最好的試金石,我們可以看到,妓女也有亡國恨,即便我們人人痛恨的漢奸,在麵臨女兒的安危之時也有深沉的父愛,戰爭麵前,不是一個好壞那麼簡單。
不過,這部影片仍然有它的局限性。一是對曆史大背景的渲染還不夠,和那些經典的戰爭片相比,似乎缺少曆史的大格局,尤其缺少那些視野空闊的廣角大鏡頭;二是商業化的追求對原著造成了一些傷害,為了充分挖掘貝爾的明星效應,本是邊緣人物的神職人員卻成了影片的核心,還有為了博眼球的情欲描寫,不過是掩蓋在劇情需要下的“無床戲不電影”惡俗炒作罷了。我們對該片有更高的要求一點不過分,因為這部影片所擁有的優勢資源要求它必須是一部優秀的影片,不然,名導名演員和那高達6億元的投資都是一種過於奢侈的浪費。
影片的末尾,看到約翰從血泊裏拿出琴弦,還有開車時那隻被特意刻畫的眼神中所流露出的悲情和欣慰時,委實讓人動容,如果沒有戰爭,這個世界該有多好。
還有那些透著大紅大綠的美麗旗袍,無不閃爍著人性的光輝,當亡國之恨湧上心頭,每一個人都是綻放的戰爭之花,那一刻,無關身份。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