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一、菜園常見蔬菜和其他作物栽種資料(1 / 3)

西紅柿/156

茄子/158

馬鈴薯/160

青椒、辣椒/162

黃瓜/163

苦瓜/165

絲瓜/167

葫蘆/169

南瓜/170

大蔥/172

豌豆/174

花生/175

大豆/176

其它豆/178

大白菜/179

卷心菜/181

青花菜/182

花椰菜/184

白蘿卜/185

辣根/187

小白菜/188

葉用芥菜/189

薺菜/191

蓮藕/192

生菜/194

芝麻/196

胡蘿卜/197

芹菜/198

香菜/200

大蒜/201

洋蔥/202

香蔥/204

韭菜/205

蘆筍/207

芋頭/209

薑/210

山藥/212

甘薯/213

空心菜/215

莧菜/216

菠菜/217

紫背天葵/218

木耳菜/220

草莓/221

西瓜/223

向日葵/224

玉米/226

西紅柿(Tomato)

植物分類:茄科(Solan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7最好

發芽天數:5~10天

成熟天數:100~150天,開花後45~50天結果。

株距:45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3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1~2周便可以開始在地裏栽種。在寒冷的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6~8周。

特性

原產於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區的秘魯,是一種喜高溫和日照的植物。每天日照至少要8小時。不需要太多的氮肥,卻需要多施一些磷肥和鉀肥,以促進根係生長和開花結果。成熟時根深可達2~3米,比較耐旱。但在開花結果的時候,需要充足的水。

不要種在核桃樹周圍,不要施用煙草灰或用煙草稈做的肥料,也不可和煙草種在一起。西紅柿對煤氣也非常過敏。

育苗

先按一份堆肥、一份沙子、兩份普通土的比例配製育苗土。

在育苗箱中撒種播種,待長出一對真葉後,移栽到育苗盆裏。長出6~8片真葉後移栽到地裏。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水不要澆太多,表土要保持幹爽,防止爛根。

定植

移栽:在定植穴中倒入幹糞或堆肥,磷灰石粉和草木灰等肥料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埋好。苗要埋得深一些,土可以覆蓋到葉子下麵。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幹糞或堆肥、磷灰石粉和草木灰等肥料作基肥。每穴撒5~6粒種子。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立支柱

幼苗時就要立支柱。支柱要有1.5~2米,入土30厘米。

日常管理

注意覆蓋,可減少水分蒸發,在結果時還能保持果實清潔。

開花前,如果沒有雨,一周澆一次水就夠了。開花後,要多澆一些水,因為結果要消耗很多水分。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提高果實含糖度。

修理

移栽前開的花必須摘除,不然會影響後來結果。

腋芽一長出就要摘除,抑製側枝生長,隻留主芯生長,讓果實集中生長在主莖上。

開始采收後,就要摘除主芯以及所有腋芽。在此之後開的花也都要摘除。這樣可以讓養分集中供給已有的果實。

采收

果實開始變紅後6天可以采收。青果和紅得開始發軟的果子都不好。

初霜來臨前要把所有的果子都采收起來。青果可以放在陽光下曬,使其繼續成熟。其它的果子可以用報紙包起來保存在陰暗、通風的地方。

病蟲害

裂果:是缺水後突然澆水造成的。

蒂腐病:太幹或太濕都會造成這個問題。

疫病、枯萎病、苗枯病等。

地老虎、番茄天蛾(Tomato hornworm)、線蟲等。

茄子(Eggplant)

植物分類:茄科(Solan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7最好

發芽天數:10~12天

播種前將種子在溫水中浸泡一夜,可加快發芽。

成熟天數:80~150天

株距:45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6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3~4周,或是橡樹展葉時,便可以開始在地裏栽種。

在寒冷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8~10周。

特性

原產於南亞熱帶地區的印度,是一種喜高溫高濕和日照的植物。茄子非常吃肥,不但需要氮肥,促進枝葉生長,還要多施用磷肥和鉀肥,促進根係生長和開花結果。茄子喜濕,尤其在開花結果的時候,更需要充足的水。

不要施用煙草灰或用煙草稈做的肥料,也不要和煙草種在一起。

育苗

先在育苗箱中撒種播種,待長出一對真葉後,移栽到育苗盆裏。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多澆水,保持溫暖。

定植

移栽:在定植穴中倒入幹糞或堆肥,磷灰石粉和草木灰(海藻肥、海綠石砂或花崗岩石粉也可以)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幹糞或堆肥,磷灰石粉和草木灰(海藻肥、海綠石砂或花崗岩石粉也可以)作基肥。每穴撒3~4粒種子。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日常管理

茄子喜濕,要注意澆水和覆蓋。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碰到根或莖。

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

修理

保留主枝以及初花下方的兩個側枝,形成三叉式結構。其它腋芽一長出就要摘除。

另外,低處的葉子要摘除,以便通風;高處太密的葉子要疏落一些,使得每個茄子都能夠得到充足的日照。日照不足的茄子顏色淺淡無光。

第一批茄子采收後,在南方,還可進行一次剪枝和追肥,促使新的枝葉生長,培育秋茄。

采收

幼茄鮮美多汁,第一批茄子當趁嫩采收。

秋茄可待茄皮上出現一層光澤後再收。如果沒有刮傷外皮,放在陰涼的地方可以存放幾個月。

病蟲害

苗枯病、疫病。

地老虎、28星瓢蟲、紅蜘蛛、線蟲等。

馬鈴薯(土豆,Potato)

植物分類:茄科(Solanaceae)

土壤酸堿度:喜酸性土壤,pH為4.8~6.5最好。在堿性土壤中,土豆容易得痂病。

發芽天數:2~3周

成熟天數:栽種後6~7周就可以挖小土豆了,但14~16周才完全成熟。

株距:30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5~7厘米

栽種時間:春季:柳樹萌芽時在地裏栽種。

秋季:榨蟬停叫後種下。

特性

原產於南部智利,是一種喜歡涼爽氣候的植物。土豆很少結籽,而是從地下的塊莖發芽長出來的。塊莖暴露在陽光下會變綠,產生一種叫龍葵素的有毒物質。

土豆比較耐旱,但根很淺。所以要注意培土和覆蓋。

土豆喜酸性土壤,栽種土豆時,不宜施用草木灰或石灰石粉。豐富的鉀肥能使土豆香糯,鉀肥不足的土豆不糯。栽種前個把月,如能先將豆科綠肥翻入土中最好。

不要施用煙草灰或用煙草稈做的肥料,也不可和煙草種在一起。

選擇種薯

不要用菜市上買的土豆做種;要用專門培育的無菌種薯來種。選擇雞蛋大小、表皮光滑的種薯,上麵的芽眼不要超過3個。如果一定要用大個的種薯,就切成塊,每塊差不多雞蛋大小,上麵的芽眼不超過3個,將切塊晾幾天後再種,以防病菌感染。

先將種薯放在光亮處曝光2~3周,常常翻轉使其均勻變綠。待長出6毫米左右長的粗芽後,再種到地裏去。芽又細又長的種薯要丟棄不用。

栽種

挖出20~30厘米深的定植穴或是定植溝,將種薯放入,撒上幹羊糞、磷灰石粉和海藻肥(海綠石砂或花崗岩石粉也可以)作基肥,將種薯埋好,上麵再覆土10厘米,澆透水。等幼苗長出後,再培幾次土,把新長出的塊莖埋入土中。建議行與行之間多留些距離,以便日後取土培土。

如果是“免耕菜園”,不必挖溝,直接將種薯擺在舊的覆蓋物上,然後撒上肥料,再蓋上一層15厘米厚的覆蓋物。隨著幼苗長大,還要再加覆蓋物,使塊莖不露出來。

土豆塔栽種法:

有一種有趣的土豆塔栽種法,介紹給大家。先在一個舊輪胎中填滿土和肥料,種入種薯。等土豆長大一些後,再在第一個輪胎上疊上一個舊輪胎,填滿土和肥料。等土豆又長大一些後,再疊上一個輪胎。這樣一直疊成一個土豆塔,直到土豆不再長高。土豆收獲時,將輪胎拆散,挖出塔裏的土豆就可以了。據說一個土豆塔裏挖出的土豆是普通方法栽種的土豆結的好幾倍呢。

日常管理

土豆比較耐旱。在開花前,需要澆一些水。開花後,要漸漸減少澆水,等枝葉開始枯黃時,就要完全斷水,以促進塊莖成熟。

注意培土或覆蓋,不要讓塊莖裸露出來。培土培得越高,土豆結得越多。

開花前後,追施海藻肥或花崗岩石粉,可以使土豆更加香糯。

采收

栽種後6~7周,或者說開花後,就可以挖出小土豆了。小土豆鮮美多汁,非常好吃,不過不宜保存。

等大部分枝葉都枯黃了,土豆才完全成熟。在北方,可以將土豆留在地裏過冬,但在天氣轉暖之前一定要收起,不然會在地裏發芽。

將土豆挖出,在地裏晾1~2小時,再收放在黑暗陰涼的地方保存。溫度保持2~5℃,略微潮濕最好。

病蟲害

土豆痂病、疫病。

馬鈴薯瓢蟲、馬鈴薯葉甲等。

青椒、辣椒(Pepper)

植物分類:茄科(Solan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7最好

發芽天數:7~14天

成熟天數:14~18周

株距:30~45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6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2周便開始在地裏栽種。在寒冷的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6~8周。

特性

原產於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區的秘魯,是一種喜高溫和日照的植物。每天日照至少要8小時。需要多施一些磷肥和鉀肥,以促進根係生長和開花結果。幼苗時,也需要適量施用一些氮肥,以促進枝葉繁茂,可以減少落果。

辣椒比較耐旱,但開花結果時如果太幹燥炎熱,會出現落果。

不要施用煙草灰或用煙草稈做的肥料,也不要和煙草種在一起。

育苗

先在育苗箱中撒種播種,待長出一對真葉後,移栽到育苗盆裏。

幼苗要注意日照、澆水和通風。

定植

移栽:在定植穴中倒入堆肥或幹糞,磷灰石和草木灰(海藻肥、花崗岩石粉或海綠石砂也可以)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堆肥或幹糞,磷灰石和草木灰(海藻肥、花崗岩石粉或海綠石砂也可以)作基肥。每穴撒6~8粒種子。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上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日常管理

在長根期間需澆一些水,待根紮住了,就可以少澆水了。開花時,又要多澆一些水,因為結果要消耗一些水分。要注意覆蓋。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

采收

青椒等果實變結實後采收,放在潮濕陰涼的地方保存。

紅椒則要等果實紅透了再采收。連根拔起,倒掛在通風的地方曬幹,然後串起來掛在廚房裏。

病蟲害

苗枯病、炭疽病、馬賽克、疫病等。

地老虎、斜紋夜蛾、食心蟲(主要是棉鈴蟲和煙青蟲)、蜘蛛等。

特性

原產於南亞熱帶地區的印度,是一種喜高溫高濕和日照的植物。果實95%是水,加上葉麵蒸發量大,是需水量非常大的蔬菜,但根部不可積水。黃瓜也非常吃肥,需多多施肥。花分雄花、雌花,雄花多於雌花。日照太長,會造成落花。枝葉茂密可以減少落花。所以,幼苗時底肥要足,促使枝葉生長。

育苗

用育苗盆育苗。每盆埋入3粒瓜子,待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注意澆水和保溫。

定植

移栽:挖出定植穴,倒入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每穴撒上3粒種子。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搭架

黃瓜需要搭架。關於瓜架怎麼搭,請看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黃瓜需水量很大,尤其是開花結果期間,更是需要水。要多澆水,注意覆蓋。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

修理

移栽前開的花必須摘除,不然會影響後來結果。

在幼苗上架之前,摘除所有側芽,促進主藤生長;上架後,則任側藤生長。主藤爬到架頂後,摘除主芯,以控製高度。

病瓜要及時摘除。

采收

黃瓜要趁嫩、表皮呈深綠色時采收,不要等瓜皮變黃。

病蟲害

黃萎病。

地老虎、黃守瓜(Cucumber beetle)。萬壽菊能驅除黃守瓜,與黃瓜種在一起可以防蟲。

苦瓜(Bitter gourd)

植物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6.5最好

發芽天數:4~10天。種子殼很硬,要先放在45~55℃的熱水中燙20分鍾,然後放在3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後,再播種。

成熟天數:3個月以內。栽種後5~6周就會開花,開花後15~20天就可以采摘。

株距:3米

種子覆土深度:12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2~3周便可以開始在地裏栽種。

在寒冷的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2~4周。

特性

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喜高溫高濕和日照的植物。像黃瓜一樣,苦瓜需水量也非常大,非常吃肥,需多多施肥澆水。苦瓜喜歡排水性好的土壤,不喜歡根部積水。

花分雄花、雌花。日照不足會出現落花落果。

育苗

用育苗盆育苗。每盆埋入3粒瓜子,待長出4~5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注意澆水和保溫。

定植

移栽:挖出定植穴,倒入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用土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夠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每穴撒3粒種子。待幼苗長出4~5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注意覆蓋。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搭棚

苦瓜需要搭棚。關於瓜棚怎麼搭,請看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苦瓜需水量很大,尤其是開花結果期間,更是需要水。要多澆水,注意覆蓋。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

修理

移栽前開的花必須摘除,不然會影響後來結果。

在幼苗上架之前,摘除所有側芽,促進主藤生長;上架後,允許側藤生長;主藤、側藤上均會生瓜。

病瓜要及時摘除。

采收

苦瓜要趁嫩采收,開花後15~20天,就可以采摘。經常采摘可以促進新瓜生長

病蟲害

疫病、馬賽克、鏽病、白粉病。

地老虎、黑守瓜、南瓜天牛(Squash beetle)、瓜藤蛀蟲(Squash vine borer)

絲瓜(Luffa,Sponge gourd)

植物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6.5最好

發芽天數:4~10天。

種子殼很硬,要先放在45~55℃的熱水中燙20分鍾,然後放在3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後,再播種。

成熟天數:60~70天可采收,可采收45~60天。

株距:3米

種子覆土深度:12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2~3周便可以在地裏栽種。

在寒冷的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4~6周。

特性

原產於南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喜高溫高濕和日照的植物。絲瓜需水量非常大,也非常吃肥,需多多施肥澆水。澆水不足會造成果實畸形。種在水邊的絲瓜長得最好。

花分雄花、雌花。在蜜蜂少見的地區,需進行人工授粉。

育苗

用育苗盆育苗。每盆埋入3粒瓜子,待長出2~3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注意澆水和保溫。

定植

移栽:挖出定植穴,倒入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用土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每穴撒3粒種子。待幼苗長出2~3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搭棚

絲瓜需要搭棚。關於瓜棚怎麼搭,請看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絲瓜需水量很大,要多澆水,尤其是開花結果期間,更是不可斷水。注意覆蓋。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

人工授粉

在蜜蜂少見的地區,需進行人工授粉。

修理

移栽前開的花必須摘除,不然會影響後來結果。

在幼苗上架之前,摘除所有側芽,促進主藤生長;上架後,留2~3條健壯的側藤。

病瓜要及時摘除。

采收

絲瓜要趁嫩,指甲可以輕易掐破瓜皮時采收。一般開花後10天,就可以采摘。經常采摘可以促進新瓜生長。

如果想要絲瓜芯,等采收夠了後再留起幾個老瓜。不要太早留,因為留了老瓜的藤就不再長幼瓜了。等瓜變幹、變輕後摘下。浸泡在熱水裏,把瓜皮剝除,掏出瓜籽,洗幹淨,曬幹,即可。

病蟲害

疫病、霜黴病。

黑守瓜、南瓜天牛(Squash beetle)、瓜藤蛀蟲(Squash vine borer)等。

葫蘆(Gourd)

植物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6.5最好

發芽天數:4~10天

種子殼很硬,要先放在45~55℃的熱水中燙20分鍾,然後放在3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後,再播種。

成熟天數:90~150天

株距:3米

種子覆土深度:12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2~3周便可以開始在地裏栽種。在寒冷的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4~6周。

特性

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是一種喜高溫高濕和日照的植物。葫蘆需水量非常大,也非常吃肥,需多多施肥澆水。澆水不足會造成果實畸形。種在水邊的葫蘆長得最好。

花分雄花、雌花。在蜜蜂少見的地區,需進行人工授粉。

育苗

用育苗盆育苗。每盆埋入3粒瓜子,待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注意澆水和保溫。

定植

移栽:挖出定植穴,倒入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再把幼苗放入,用土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每穴撒3粒種子。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搭棚

葫蘆需要搭棚。關於瓜棚怎麼搭,請看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葫蘆需水量很大,要多澆水,尤其是開花結果期間,更是不可斷水。注意覆蓋。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

人工授粉

在蜜蜂少見的地區,需進行人工授粉。

修理

移栽前開的花必須摘除,不然會影響後來結果。

在幼苗上架之前,摘除所有側芽,促進主藤生長;上架後,摘除主芯,促使側藤生長。枝葉如果太茂密,需要疏落一些,以免太陰暗,影響幼瓜生長。

病瓜要及時摘除。

采收

葫蘆要趁嫩,指甲可以輕易掐破瓜皮時采收。一般開花後20天,就可以采摘。經常采摘可以促進新瓜生長。

病蟲害

枯萎病、炭疽病。

地老虎、南瓜天牛(Squash beetle)、瓜藤蛀蟲(Squash vine borer)等。

南瓜(Pumpkin,Squash)

植物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8最好

發芽天數:4~10天

成熟天數:4個月

株距:2米

種子覆土深度:25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2~4周便可以開始在地裏栽種。

在寒冷的地區,必須先在溫室裏育苗。育苗要提前4~6周。

特性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喜歡晴朗無雲炎熱的天氣。肥沃的沙壤土最適合栽種南瓜。成熟後,根深可達2米,因此比較耐旱。

花分雄花、雌花。在蜜蜂少見的地區,須進行人工授粉。

育苗

用育苗盆育苗。每盆埋入3粒瓜子,待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

幼苗需要多曬太陽,注意澆水和保溫。

定植

移栽:挖出定植穴,倒入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蓋上一層土,澆一些水。放入幼苗埋好。施一些液體肥,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

直接撒種栽種:用穴播法。用堆肥或幹糞、磷灰石粉和草木灰作基肥。每穴撒上3粒種子。待幼苗長出3~4片真葉後,間苗留下最健壯的一棵。幼苗周圍要鋪上覆蓋物。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基肥,然後把幼苗連盆放在上麵,周圍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

搭棚

南瓜可以匍匐在地上生長。但如果要省空間,也可以搭起瓜棚。瓜棚怎麼搭,請讀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南瓜比較耐旱,不需要經常澆水,但要注意覆蓋。開花結果期間,澆1~2次水就可以了。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果實生長和成熟,使果實更加甜糯。

修理

移栽前開的花必須摘除,不然會影響後來結果。

南瓜主要長在主藤上,所以不要把主芯弄斷,側藤可留2~3條健壯的,其餘的側藤要剪除。

病瓜要及時摘除。當瓜結得夠多時,就要把主藤和側藤的芯都摘掉,還未結果的花也要打落,使營養集中供給已有的瓜。如果想要瓜長得大,就不要保留太多的瓜。

人工授粉

在蜜蜂少見的地區,需要進行人工授粉。

采收

等瓜皮變硬,指甲不易掐破時采收。連著一寸長的瓜藤割下,先在地裏晾上2~3周,再收藏在幹燥陰涼的地方。在10℃的溫度下,可以保存數個月。

病蟲害

枯萎病、炭疽病和霜黴病。

地老虎、瓜蠅、南瓜椿象(Squash bug)、南瓜天牛。

和旱金蓮(nasturtium)、矮牽牛(petunias)或蕪菁種在一起,可以防南瓜椿象。

大蔥(Scallion)

植物分類:百合科(Alliaceae)

土壤酸堿度:pH為6.5~7.5最好

發芽天數:4~5天

成熟天數:90~120天

株距:10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3~6毫米

栽種時間:秋季栽種最好。秋季榨蟬停叫後種下。

在無霜的南方,冬天也可以栽種,一直到柳樹萌芽時。

在有霜的地區,春季也可以栽種。先在溫室裏育苗,柳樹萌芽時移栽到地裏。育苗要提前6~8周。

特性

大蔥是一種兩年生百合科植物。喜日照和肥沃的壤土。可以忍受一定寒冷和炎熱。

育苗

先在育苗箱裏撒種播種。長出真葉後,移栽到育苗盆中。長到12厘米左右高,可以移栽到地裏。

幼苗要注意日照、通風和澆水。

定植

移栽:挖一條30厘米深的溝,填入2~3厘米厚的堆肥或幹糞。然後把幼苗放入,填土5~7厘米,澆足水。周圍鋪上覆蓋物。隨著大蔥漸漸長大,用土將溝填滿。這樣,才會有白嫩的蔥莖吃。

直接撒種栽種:挖一條30厘米深的溝,倒入2~3厘米厚的堆肥或幹糞,蓋上一層薄土。在溝裏均勻撒種,然後用薄土覆蓋。幼苗長出後,不斷間苗,使幼苗不致擁擠。隨著幼苗逐漸長大,要不斷填土,直到將溝填滿。

如果你的菜園是“免耕菜園”,先撒上2~3厘米厚的堆肥或幹糞,然後鋪上堆肥,將幼苗埋好,周圍鋪上覆蓋物。隨著大蔥長大,逐漸添加覆蓋物到30厘米厚,使得蔥莖可以白嫩。

日常管理

注意覆蓋、澆水和及時培土。每次培土時,注意不要讓土埋沒蔥心,以免造成爛心。

采收

大蔥從幼苗時起到抽薹之前都可以采收食用。

在寒冷的北方,冰凍之前要將大蔥整棵拔出,晾幹後整理成捆,排放在背陰的淺溝裏,在0℃以下的低溫可以貯藏100天以上。

在溫暖的南方,可以把大蔥留在地裏過冬,要用時再拔出。

病蟲害

蔥蠅(Onion fly)、蔥薊馬(Onion thrip)、潛葉蠅、霜黴病、鏽病、根蛆。

豌豆(Pea)

植物分類:豆科(Leguminosae)

土壤酸堿度:pH為6.5左右最好

發芽天數:8~10天

成熟天數:春季栽種需50~80天成熟;

秋季栽種需6個月後才可以開始采收。

株距:30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12毫米

栽種時間:一般有霜的地區在春季栽種,無霜的地區在秋季栽種比較好。

春季栽種:薺菜初生時在地裏栽種。

秋季栽種:青蛙終鳴後到野菊花初開期間栽種。

特性

原產於中亞的喜馬拉雅山區,近東的高原地區,以及北非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區,是一種非常耐寒的蔓生植物。幼苗不畏寒霜,但開花結果卻需要比較溫暖的天氣。

豌豆能夠利用根瘤菌吸收空氣中的氮,因此不需要額外的氮肥,但是豐富的磷肥和鉀肥卻能促進豌豆開花結實。

育苗

一般直接在地裏栽種,不用育苗。

定植

用穴播法撒播。用磷灰石粉和草木灰(或是花崗岩石粉、海綠石砂)作基肥。每穴撒上3~4粒豆種。待幼苗長出後,在幼苗周圍鋪上覆蓋物。

搭架

豌豆需要搭架。關於豆架怎麼搭,請看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春季雨水多,基本上不需要澆水。但花落結莢時,需澆水。注意覆蓋。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莢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豆莢生長和成熟。

采收

若是吃豆莢,就要趁豆粒還沒有大時采摘;若是要吃豆粒,就要等豆粒飽滿時采摘。

豌豆在采摘後兩小時以內,糖粉會轉變成澱粉,因此若不馬上食用,要想辦法保存。

病蟲害

白粉病、豆疫、萎枯病。

象鼻蟲(Weevil)。

花生(Peanut)

植物分類:豆科(Leguminosae)

土壤酸堿度:pH為5.0~6.0最好

發芽天數:7~14天。若是帶殼種,需先浸泡一夜後再種。成熟天數:4~5個月

株距:若是剝了殼種,15厘米;若是帶殼種,20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25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時栽種。

寒冷地區可以先育苗,育苗要提前4~6周。

特性

原產於南美安第斯山區的花生,喜歡高溫和日照,也比較耐旱。花有兩種,一種較顯眼的黃花,卻不結實;另一種不大顯眼,長在低處的葉柄內,受粉後子房柄(稱為果針)會長長,紮入泥土中,結出花生來。因此花生也被人們叫做落花生。

和其它豆科植物一樣,花生能夠利用根瘤菌吸收空氣中的氮,因此不需要額外的氮肥,但是豐富的磷肥和鉀肥卻能促進結實。排水性好的酸性沙壤土最適合花生生長。

花生喜歡酸性土壤,所以不要施用草木灰。

育苗

一般直接在地裏栽種,不用育苗。

定植

栽種前1~2周,將磷灰石粉和花崗岩石粉(或是海綠石砂)撒在田裏,細細地翻入土中。

用點播法撒播。每穴撒上3粒花生種。待幼苗長出後,在幼苗周圍鋪上覆蓋物。

日常管理

開花後要鬆土和培土(即把土往根部堆),使得果針易於紮入土中,花生會結得更多更飽滿。

開花前追施骨渣、磷灰石粉之類的磷肥,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果期間,可以追施蛋殼、海藻肥、海綠石砂或花崗石粉等天然鈣肥和鉀肥,促進花生生長和成熟,並提高花生含油量。

采收

莖葉開始枯黃後,挖出幾粒花生,如果殼上出現網紋,就可以采收了。

采收時,連根拔出,將土抖淨,掛在通風處晾幹,再把花生剝落。

如果要留種,要選大個、殼泛黃的,搖一搖,聲音要很響。花生種要放在幹燥的地方保存,避免發黴,不要剝殼。栽種前再剝殼。

病蟲害

沒有什麼蟲害。

玉米穗蛀蟲(Corn Earworm)會吃成熟花生葉,但不影響果實。

大豆(Soybean,也稱毛豆、黃豆)

植物分類:豆科(Leguminosae)

土壤酸堿度:pH為6~7最好

發芽天數:5~7天

成熟天數:100天

株距:10~15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12毫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開始叫後,或是蘋果花盛開時,可以開始栽種。

特性

早在公元前2800年前,中國人就廣泛栽種大豆。後傳入日本、印度,但直到1854年,才由日本引進到西方國家。

大豆喜歡日照和溫暖的氣候,比較耐旱,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栽種。比來自熱帶的豆科植物耐冷一些。

和其它豆科植物一樣,大豆能夠利用根瘤菌吸收空氣中的氮。不需要額外的氮肥,但是豐富的磷肥和鉀肥卻能促進結實。

大豆有豐富的營養,除了可以食用外,也是非常好的綠肥。

育苗

一般直接在地裏栽種,不用育苗。

定植

栽種前1~2周,將磷灰石粉和草木灰(或是花崗岩石粉、海綠石砂)撒在田裏,細細地翻入土中。

用點播法撒播。每穴撒上3~4粒豆種。待幼苗長出後,在幼苗周圍鋪上覆蓋物。

日常管理

開花結莢期間,需適當澆水施肥。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草木灰或是爐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莢期間,可以追施草木灰和海藻肥,促進豆莢生長和成熟。

采收

如果要吃毛豆(青豆),就要在豆莢變黃之前采摘。這可能隻有7-10天的時間。新鮮毛豆水煮了吃,很是香甜鮮嫩。

如果要收黃豆,就要等豆莢變幹,但豆藤還綠的時候采收。徹底曬幹後收藏。豆藤和豆莢都是非常好的氮肥,可以翻耕到地裏去,也可以曬幹了做覆蓋物。

如果是做綠肥,要在豆莢半飽滿時,翻耕到地裏。數周後,就會腐爛。

病蟲害

豆疫、褐斑病、霜黴病。

不會遭墨西哥豆甲的侵害。

其它豆(包括四季豆、豇豆、扁豆、綠豆等)

植物分類:豆科(Leguminosae)

土壤酸堿度:pH為5.8~6.5最好

發芽天數:4~7天

成熟天數:蔓生型的需75~80天;矮生型的需6~8周

株距:蔓生豆為30厘米;矮生豆為15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小一些的豆:1厘米;大一些的豆:2~3厘米。

栽種時間:春季青蛙叫後2周開始栽種。可以一直種到初霜前10周。

特性

大部分豆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比較喜熱和日照。但許多豆在35℃以上的高溫下,花會蔫萎;另外,下雨的時候,花也會謝落。

各種豆都能夠利用根瘤菌吸收空氣中的氮,因此不需要額外的氮肥,但是豐富的磷肥和鉀肥卻能促進豌豆結實。喜歡略微酸性的沙壤土,不喜粘濕的土壤。

育苗

一般直接在地裏栽種,不用育苗。

定植

用穴播法撒播。用磷灰石粉和花崗岩石粉(或是海綠石砂)作基肥。每穴撒上3~4粒豆種。待幼苗長出後,在幼苗周圍鋪上覆蓋物。

插扡

矮生豆不需要插扡,蔓生豆需要插扡或搭架。具體方法,請參閱第五章田間管理。

日常管理

注意覆蓋。開花結莢期間,如果天氣比較炎熱幹燥,要注意澆水。但一定不要在下午澆水。

開花前後追施一些磷灰石粉或骨渣,可以促進開花。要將肥料埋入土中,注意不要讓肥料碰到根或莖。結莢期間,可以追施海綠石砂、花崗岩石粉,或海藻肥,促進豆莢生長和成熟。

采收

若是吃豆莢,就要趁豆粒還沒有大時采摘;若是要吃豆粒,就要等豆粒飽滿時采摘。

如果要收藏幹豆,就等豆莢變幹,而豆藤尚綠時,將豆藤割下,曬幹,把豆子打出來。在收藏之前,把豆子徹底曬幹。

病蟲害

豆疫、炭疽病、馬賽克。

墨西哥豆甲。

大白菜(Chinese cabbage)

植物分類:十字花科(Cruciferae)

土壤酸堿度:pH為6~7最好

發芽天數:6~10天

成熟天數:80天

株距:45厘米

種子覆土深度:6毫米

栽種時間:秋季栽種最好。秋季榨蟬停叫後種下。

在無霜的南方,冬天也可以栽種,一直到初春柳樹萌芽時。在有霜的地區,春季也可以栽種。先在溫室裏育苗,柳樹萌芽時移栽到地裏。育苗要提前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