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蛋除可帶殼低溫保藏外,還可去掉蛋殼將蛋液進行凍結處理,這是長期貯存蛋的一種有效方法,且損耗量小,節省容積,便於貯存搬運。凍結的蛋液解凍後,幾乎和新鮮蛋沒有區別,這種凍結蛋液俗稱“冰蛋品”。冰蛋可分為冰全蛋、冰蛋黃和冰蛋白三種,其冷加工工藝大致相同。
一、冰蛋的加工前處理
(一)檢蛋
為了得到品質優良的冰蛋,當然應以品質優良的鮮蛋作為原料。鮮蛋質量的鑒定通常使用光照法,以此檢查蛋內是否有血液之類異物以及蛋殼上有否裂縫。當後麵的一些工序是在自動化條件下進行時,蛋殼上隻要有一點點縫隙,就有可能因蛋殼破損而使內容物流出,沾汙機械和器具。在蛋由輸送帶運送時,光從輸送帶下麵投射到蛋上,檢查者位於兩側。應全神貫注地進行檢查,不漏過蛋殼上帶有微小縫隙的蛋品。通過檢蛋鑒別蛋內變化,分出其好壞,列出次劣蛋。
(二)洗蛋和蛋殼消毒
健康的雞所產的鮮蛋內部一般是無菌的,但是蛋殼表麵即使外觀清潔,往往也帶有許多微生物。無論是采用手工操作或機械操作打開蛋殼,在打開蛋殼前,都必須洗滌蛋殼的表麵並進行消毒,除去蛋殼上汙染的微生物,以防止在打蛋時蛋液被微生物汙染。汙殼蛋應分開洗滌。
一般采用40℃左右的溫水洗蛋,洗後的蛋用有效氯濃度不低於1000mg/kg的漂白粉溶液進行消毒,消毒時間一般不少於5min。消毒後的蛋再使用60℃的溫水衝洗或浸泡半分鍾,以消除殘留於蛋殼表麵的漂白粉溶液。在大量生產時常將蛋放在運輸帶上,通過相當於97~100℃溫度的蒸汽通道,控製運輸帶傳送速度,使蛋在其中受熱7s左右進行消毒。
經過熱水衝洗或蒸汽消毒後的鮮蛋,如用於生產冰蛋白和冰蛋黃,消毒後應及時進行冷卻,以使蛋黃膜收縮,使蛋黃、蛋白分開。
(三)晾蛋
晾蛋是將蛋殼上的水晾幹,以免餘水在打蛋時混入蛋液中。晾蛋要迅速,一般應在設有通風設備與風扇的專用車間內進行。
(四)打蛋去殼
打蛋去殼分為打全蛋和打分蛋兩種。打全蛋是蛋殼打開後,將蛋黃和蛋白放在一個容器內。打分蛋要用特殊工具,將蛋黃與蛋白分別放在不同容器中。現在在國外多采用各種自動化去蛋殼機,打蛋去殼速度大大提高。例如有一種可以分離蛋黃和蛋白的大型自動去殼機,該設備每分鍾可處理鮮蛋100~200個。
去蛋殼時每個蛋各打在一個小容器內,應該檢查其外觀和氣味,剔除不合格者。壞蛋的混入將可能降低大量蛋液的品質。去殼後的全蛋液大致是鮮蛋質量的82%~84%。打下來的蛋殼應經籃式離心機分離,回收附著在蛋殼上的蛋白,蛋白的回收率是原料鮮蛋的2%~5%,但是由於回收蛋白被離心分離中破碎的蛋殼表麵的微生物嚴重汙染,所以不宜食用,應經專門處理。
(五)攪拌和過濾
為使加熱殺菌完全,保證成品質量純淨,必須把去殼後得到的蛋液由攪拌機打成均勻的乳狀液。但是過分地攪拌會破壞蛋白的纖維構造,降低其發泡性能,同時因為蛋液經攪拌後容易產生泡沫,所以攪拌時應注意盡量減少發泡。蛋液一旦發泡過多,後一工序的處理就受影響,因為泡沫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在加熱殺菌的時候,泡沫部分容易導致殺菌不完全,影響產品質量。
過濾是為了除去蛋液中的蛋殼碎片、係帶和蛋黃膜等,以保證蛋液不含雜質,更加均勻穩定。
(六)加熱殺菌
國內和國外許多國家目前都規定不允許在蛋液中添加防腐劑,因而對於蛋液的殺菌一般隻采用加熱殺菌法。有的國家從法規上規定必須對原料蛋液進行加熱殺菌,例如,英國就規定全蛋液若不在64.4℃下加熱2.5min以上就不能出售。這種情況下,為了要檢查是否按規定的條件進行了加熱殺菌,通常采用澱粉酶檢查法,因為在上述加熱條件下,蛋黃中的α-澱粉酶會完全失去活性。
目前,各國的加熱殺菌條件,全蛋和蛋黃大致是62~64.4℃下加熱2.5~3.5min,蛋白大致是62~64.4℃下加熱2.5~3.5min。蛋液的加熱殺菌效果因pH、食鹽和糖的添加量不同而有所區別,為提高最終產品質量,還采用了一些改進方法,如在蛋白中添加鋁鹽增大其對熱穩定性的加熱殺菌法和調節pH後再加熱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