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植物性食品的主要化學成分及原料特性(3 / 3)

8.礦物質

果蔬中含有各種礦物質,以硫酸鹽、磷酸鹽、碳酸鹽或與有機物結合的鹽類形式存在,對構成人體組織與調節生理機能起著重要作用。

9.酶

果蔬細胞中含有各種各樣的酶,溶解在細胞汁液中。果蔬中所有的生物化學作用都是在酶的參與下進行。例如蘋果、香蕉、芒果、菠蘿、番茄等在成熟中變軟,是由於果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強的結果。

果蔬中酶的種類很多,可分為氧化酶和水解酶兩大類。

(1)氧化酶類①抗壞血酸氧化酶,廣泛分布在香蕉、胡蘿卜和萵苣中,與維生素C含量的消長有很大關係;②多酚氧化酶,在植物受到傷害時,由於多酚氧化酶的催化,即會發生褐變;③抗壞血酸氧化酶;④過氧化氫酶及過氧化物酶,廣泛存在於果蔬組織中,在成熟時期這兩種酶的活性都顯著增強。芒果的呼吸作用的增強直接和酶的活性有關係。

(2)水解酶類有果膠酶、澱粉酶、蛋白酶。果實在成熟過程中,質地變化最為明顯,其中果膠酶類起著重要作用。果實成熟時硬度降低,與半乳糖醛酸和果膠酶的活性增加相關。梨在成熟過程中,果膠酶活性增加時,即已達到初熟階段。番茄果肉成熟時變軟,是受果膠酶類作用的結果。

10.糖苷類

糖苷類是單糖分子與非糖物質相結合的化合物,水解後生成糖和苷配基,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數種,苷配基有醇類、酚類、醌類、酮類、鞣酸、含氮物和含硫物等。糖苷類在植物體中普遍存在,並關係到果蔬的色、香、味和利用價值。

(三)果蔬的色香味

色、香、味是果蔬的重要品質。了解果蔬的色、香、味的來源及變化,有助於認識果蔬的品質。

1.果蔬的顏色

果蔬的顏色以綠、紅、黃、紫等為主要的色澤。

(1)青綠色和黃綠色果蔬中呈現的青綠色主要是葉綠素a,黃綠色主要是葉綠素b,兩者在果蔬中大約呈3∶1的比例構成葉綠素。

(2)紅色和黃色類胡蘿卜素不僅有紅色也有黃色,常與葉綠素共存,葉綠素占3.5,類胡蘿卜素占1,兩者以3.5∶1的關係存在。常見的果蔬表皮綠色消失後呈現黃色或紅色,象征某部分果蔬開始成熟。影響類胡蘿卜素的因子有氧、陽光和溫度,其中溫度是最重要的因子,如番茄形成番茄紅素時,要求溫度為19~24℃。

(3)紅、藍、紫色這類顏色總稱為花色素苷,在酸性中呈紅色,在堿性中呈藍色,分布在石榴、草莓、櫻桃、桃子、李子和茄子等果蔬中。

(4)白色在果蔬色素中有一種白顏色,如柑橘類果實的海綿層。這種色素在酸性中無色,在堿性中呈黃色,與鐵鹽作用會變成綠色或紫褐色。

2.果蔬的香氣

由於果蔬的種類不同,芳香物質的成分也各自不同。芳香物質是判斷果蔬成熟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形成果蔬芳香的物質都是微量的揮發性物質,已經檢驗出其在各種食品中的含量,通常在100mg/kg以下。在果蔬中,香蕉為65~338mg/kg,樹莓為1~22mg/kg,草莓為5~10mg/kg,黃瓜為17mg/kg,番茄為2~5mg/kg。蘋果的香氣由很多種芳香性酯類和揮發性萜類組成。香蕉的芳香物質主要是醋酸異戊酯。番茄的芳香,用氣相色譜分析是低沸點的揮發性物質,大約由30種成分構成,其中以乙醇、甲醇和醋酸丙酯較多。番茄品種不同則氣味有所差異。

3.果蔬的味道

味道是味覺神經所感到的酸、甜、苦、辣、澀、鮮味等。果蔬的味道隨其品種及成熟度的不同而異,如柑橘類果實中的純甜味品種,是由於含糖量較高和含酸量很低,如廣州的柳橙等;酸甜味品種,是由於含糖、酸較多,酸味較重,如溫州蜜柑等;酸味品種,是由於含酸多、含糖少、酸味突出,如檸檬等。柑橘類果實中的酸味物質主要是檸檬酸,蘋果中的酸味物質主要是蘋果酸,葡萄中的酸味物質主要是酒石酸。果蔬的甜味主要由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形成。

果蔬中的苦、麻味一般由柚皮苷、苦杏仁苷等物質形成,其往往隨著果蔬的成熟而水解成為糖類,從而使果蔬的苦、麻味減輕。果蔬的澀味由單寧形成,含有1%~2%可溶性單寧就會使果蔬具有強烈的澀味,催熟處理可以加速脫澀。果蔬中的鮮味是由氨基酸形成,例如葡萄中含有20種氨基酸,合計272mg/100g,其中穀氨酸占15.1mg/100g。辣椒具有的辣味是由辣椒素形成,辣椒素的含量隨辣椒品種和成熟度的不同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