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全方位對外開放條件下一些腐朽思想在社會上有所滋長。隨著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國際交往更加頻繁,西方資本主義的一些腐朽沒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乘機而入,與傳統封建主義糟粕、官僚主義固有弊病和市場經濟負麵影響彙聚,對人們的政治觀念、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產生了一定衝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社會生活中惡性膨脹。這種思想文化方麵的消極因素也影響到了部分黨員領導幹部,致使個別黨員領導幹部理想信念淡化,價值取向移位,逐步滑向腐敗的深淵。少數幹部因收入差距拉大,政治上的優越感變為經濟上的失落感,催生了以權謀私的衝動;有的幹部把權力當作享樂的工具,視腐敗為特權象征,大公無私的獻身精神日趨衰微;一些幹部和群眾一方麵在嘴上說要反腐敗,另一方麵又羨慕別人搞腐敗,甚至渴望自己有機會腐敗,腐敗風氣在社會上有一定市場。
3.黨的幹部隊伍狀況的變化給反腐倡廉建設帶來一定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大力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取得了明顯成效。黨的隊伍思想、紀律、作風狀況總體上同反腐倡廉建設的發展要求是適應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們黨的隊伍狀況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必然產生影響。我們的黨員隊伍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400多萬人,發展到改革開放之初的3600多萬人,到2011年底已達8000多萬人,成為世界上黨員數量最多的特大型政黨。曆史和現實都表明,執政黨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的黨要艱難得多,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黨比在封閉半封閉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建設黨所麵臨的情況要複雜得多。過去大多數黨員是搞革命出身,久經考驗。現在70%多的黨員是改革開放以後入黨的,大多數黨員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相對來講經受的實踐鍛煉和黨性鍛煉不夠,經受嚴峻環境下的風險考驗和困難挑戰不多。少數黨員幹部黨性不強、作風不實、紀律觀念淡薄,容易受拉攏腐蝕走上違紀違法道路。
4.反腐倡廉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當前,反腐倡廉建設在理念、思路、製度、方法等方麵還存在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問題,影響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深入發展。比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意識不強,沒有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切實貫徹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對於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建設規律的認識還不夠全麵、不夠深刻;有效預防腐敗的方法和手段還不多,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還不到位,致使一些原有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繼續出現;一些製度設計科學性、配套性程度不高,有的製度缺乏可操作性;運用現代管理知識和高科技手段加強對權力的製約和監督還做得不夠;紀檢監察隊伍在提高科學素質和工作能力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反腐倡廉建設的深入開展,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總之,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始終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不移地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推向前進。
四、進一步堅定反腐敗鬥爭必勝的信心
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黨在反腐敗方麵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取得了階段性的重要成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已經進入健康有序發展的軌道。我們要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政治優勢和反腐倡廉建設具備的有利條件,不斷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引向深入。
第一,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堅定決心,為反腐倡廉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證。堅定不移的政治決心是取得反腐敗鬥爭勝利的首要條件。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係列關於反腐倡廉的重要戰略思想和理論觀點,特別是創造性地把“反腐倡廉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提升到了關係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來看待。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每年都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反腐倡廉工作,胡錦濤先後10次出席中央紀委全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國務院每年召開廉政工作會議,溫家寶對政府係統反腐倡廉建設作出明確部署。黨中央牢牢掌握著反腐敗鬥爭的主動權,加大了對腐敗行為的懲治力度,有力地震懾了腐敗分子,增強了幹部群眾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政治優勢,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提供了必要的體製條件。腐敗現象從本質上講是私有觀念和剝削製度的產物。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製度作為區別於曆史上任何剝削製度的嶄新社會製度,為從根本上消除腐敗奠定了製度基礎。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不斷完善,行政審批製度、財政管理體製、投資體製、金融體製、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製和農村綜合體製等改革深入推進,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市場機製在配置資源中日益明顯地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在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的領導製度、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改革和完善決策機製、推進幹部人事製度改革、推進行政體製改革、推進司法體製改革、發展城鄉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等方麵都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規定,保證了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積極探索加強監督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製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製。黨務公開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企業事業單位辦事公開製度進一步完善,提高了黨和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三,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為有效防治腐敗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科技基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國民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不僅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創造了重要條件,而且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各地區各部門創造性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探索防治腐敗問題的新措施新辦法。近年來,相繼建立了“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初步構建了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技術保障體係,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科技含量。
第四,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為有效防治腐敗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源泉。長期以來,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宗旨、恪盡職守、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大事多、難事多、急事多,我們之所以能在眾多風險和挑戰麵前取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和表率帶頭作用。這是我們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最有力證明。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黨和人民信賴和依靠的,腐敗分子隻是極少數。同時,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也是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重要力量。隨著人民群眾參與反腐倡廉渠道的不斷拓寬和揭露腐敗問題能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將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第五,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形成和發展,為推進社會主義廉潔政治建設提供了實現路徑。經過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我國的反腐敗鬥爭經曆了從著力治標、側重遏製,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過程,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反腐倡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方針、工作格局、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以及法規製度體係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實踐證明,我們黨對反腐敗的認識是清醒的,態度是堅決的,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如果沒有這些年來堅定不移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就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就不可能保持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麵,就不可能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擁護。同時,反腐倡廉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位國際反腐敗專家撰文指出,在經濟社會轉型時期,中國共產黨初步探索出一條把反腐敗同改革、發展相結合,解決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問題,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相適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的重要道路,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的參照和方向,提供了現實、可行的經驗。他認為,這個“中國製造”,“是足以同在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溫飽問題、極大地消除貧困相提並論的一個巨大貢獻”。
總之,堅決反對腐敗,防止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腐化變質,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我們一定要從事關黨的生死存亡、國家長治久安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反腐敗鬥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不斷取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新成效,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