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波德裏亞的論述,為身體進行的長期去魅及世俗化貫穿了整個西方曆史,在這個意義上,身體具有顛覆性價值,是意識形態最尖銳矛盾的策源地,“它的‘發現’,曾經在很長時間內是麵向更多自由、真相、解放的、對聖化的批判,簡言之就是人反對上帝的戰鬥”([法]波德裏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148.)。將其置於中國的曆史語境中進行觀察,社會文化對明星身體表演的立場和態度的變遷無疑也經曆了上述過程,雖然在中國不存在所謂“反對上帝的戰鬥”,但從1930年代的傳統保守的身體、1949年後對身體形象的鄙夷和政治批判到如今身體的解放,其中的開放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
然而,身體解放的意義和後果並非如此單純,雖然現代社會卸掉了束縛身體的倫理枷鎖,給身體的展示和交往帶來了極大的自由,但是取得勝利的身體並沒有“繼續構成一種生動矛盾的要求、一種‘非神秘化’的要求”,而是落到重新聖化的符號之下,這就是消費社會中身體的過度審美化現象,“把身體當作一座有待開發的礦藏一樣進行‘溫柔地’開發以使它在時尚市場上表現出幸福、健康、美麗、得意等可見符號”([法]波德裏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142.)。通過這種秘密轉換,身體成了與其他功用性物品同質的商品,在這樣一個同質的符號之網中,它們可以在“抽象化的基礎上交換它們的含義(這便是它們的‘交換價值’所在)並相互賦值”([法]波德裏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145.)。因此,波德裏亞告誡,我們不應該被“被解放了”的身體的物質現象所蒙蔽,“當代神話建構的身體並不比靈魂更加物質。它,和後者一樣,是一種觀念”([法]波德裏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146.)。
當身體主題正在成為視覺文化的主要內容,當身體成為明星的主要符號象征,明星的身體成為消費的對象,一種欲望交換符號。在現代社會,身體的價格——即使僅僅是身體意象——遠遠超出許多人的想象,不少明星利用身體——包括利用形象的性感程度——贏得了巨額利潤,身體甚至可以被兌換成充任某種文化領袖的資本,使明星成為大眾傾慕、仿效的對象。
正如有學者提出的,“今天的曆史,是身體處在消費主義中的曆史,是身體被納入到消費計劃和消費目的中的曆史,是權力讓身體成為消費對象的曆史,是身體受到讚美、欣賞和把玩的曆史”,貫穿始終的是“權力(它隱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實踐中)對身體精心而巧妙的改造”(葛紅兵,宋耕.身體政治.上海:三聯書店,2005:46~47.)。顯而易見的是,近年來,不論國內外的明星,不分老中青,不分男女,都開始以身體為賣點。女明星們公開亮相,必是打扮性感,曲線畢露,以露背裝、鏤空服、低胸裝來展示她們的完美身材;男星們也不甘示弱,紛紛大秀肌肉來展示他們的男性魅力。除了展示自己的身體之外,明星的作品也與身體緊密聯係。台灣歌星蔡依林不是以歌藝聞名,而以其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吸引大眾。歌曲《舞娘》的音樂錄影帶以及她的演唱會中,她的舞蹈加入了吊環、掛鉤、鞍馬等非專業運動員難以完成的體操動作,不斷向受眾展示身體的柔韌性,挑戰常人的運動極限。《蔡依林穿吊帶裙劈叉,體操舞挑戰性感極限》(《東方體育日報,2007年10月27日》)等類似的新聞標題似乎在告訴人們演唱會已經成為了身體秀場。港星杜德偉2004年推出歌曲《脫掉》,歌詞中大聲叫喊“外套脫掉,脫掉,外套脫掉,上衣脫掉,脫掉,上衣脫掉……通通脫掉,脫掉”,這首歌曲的音樂錄影帶(MTV)中他還大演脫衣秀,成功贏得了大眾的關注,主導了市場話題,成為當年最具爭議的音樂錄影帶。在蔡依林、杜德偉們的身體演出裏,我們看到的是魅惑的身體,看到的是偶像的身體形象呈現,也看到了波德裏亞所說的“作為欲望交換符號載體的色情化身體”([法]波德裏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145.)。實際上,女性的性感身材、男性的肌肉身軀就是商業電影的重要元素:“魔鬼終結者、藍波這些銀幕英雄,憑一人之力拯救地球,那身盤根錯節的肌肉,上麵一顆顆汗珠,展現男性陽剛的氣魄,成為英雄的刻板典型。扮演英雄角色的男星,就算沒有阿諾和史特龍猛男般的身材,至少也要有幾塊肌肉,不然實難自稱英雄。”高宣揚.流行社會學.台北:揚智出版社,2002:187.諸種情形說明明星的身體正在受到商品社會文化秩序的規訓暴力,成為文化工業可資利用的工具和可供消費的對象。
充滿感性魅力的身體符號一方麵塑造了明星光彩奪目的個性化形象,是明星魅力的最核心元素;同時明星的身體是社會性和公共性的,它是文化的客體,隱含著某種革命的能量,又陷入了消費主義的漩渦,這就是它的意識形態意義。
時尚之炫
所謂時尚(Fashion)是一個時期內相當多的人對特定的趣味、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種模型或標本的隨從和追求。周憲主編.世紀之交的文化景觀.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234.從人類社會產生,時尚便已存在。中國自古就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楚王好細腰”,“環肥燕瘦”等時尚風行,隻是此時的時尚掌握在社會上層階級手中,帶有皇室、達官貴人等上流社會的等級烙印,平民百姓隻可遠望,而不可褻玩。美國學者凡勃倫(Thorstein.BVeblen)提出“時尚現象最初起源於社會上層階級的奢侈和對奢侈的炫耀”([美]凡勃倫.有閑階級論.朱登譯.北京:南海出版公司,2007:15.),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也將時尚視為“階段分野的產物”([德]齊美爾.時尚的哲學.見:羅鋼等主編.消費文化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44.),認為時尚與榮譽一樣起初都是等級性的,是上層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通過對某種時尚的締造和追逐從而鞏固自己身份和地位。
進入20世紀以後,伴隨工業文明的發展,時尚開始成為市場經濟的魔杖,取道大眾媒介,無孔不入地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寸土壤,波德裏亞甚至用時尚來指認現代性,稱之為我們當代社會生活的一種邏輯。這種邏輯具體表現為時尚的使用由上層階級專用擴散到社會的各個層麵,時尚從上層階級的壟斷轉為大眾文化的顯著表征。“時尚幾乎無孔不入,它的足跡已經遍及每個角落。換言之,私人範圍、公共範圍、社會生活、文化表現、物質的、符號的……一切的一切都與時尚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至於沒有時尚就沒有20世紀。”(潘知常,林瑋.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79.)時尚成為了當代人生活的重心之一,而左右時尚風潮的正是現代大眾新的偶像——明星。
現代時尚離不開明星的傳播,明星成為製造流行趨勢與時尚符號的先鋒和領袖,同時炫目的時尚符號也成為明星形象不可或缺的符號元素,是構築明星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眾的眼中,明星必須代表時尚的最新潮流。如果一個明星被冠以“過時”、“老土”等時尚的反義詞,那麼他的明星身份就會受到媒體和大眾質疑與嘲諷。尤其是與身體相關的裝飾:服飾、化妝、首飾、裝飾品、美容美發等等,是明星們領導時尚風潮的重點所在。每年美國的媒體都會評出年度最佳著裝與最差著裝排行榜,前者自然被視為時尚領袖,其星光更加熠熠生彩,而後者頓時顏麵無光,形象受損,隻能期待在來年“重裝上陣”,贏得輿論的讚賞。因此,明星們每次出席公開場合,都要精心打扮,特別是在重要場合如奧斯卡頒獎典禮或其他各種頒獎典禮中,明星們無不鄭重其事,很多明星甚至提前半年就開始計劃當天的穿著打扮,盛裝出席來顯示自己的時尚魅力。可見,明星已經成為時尚的代名詞,時尚元素是大眾對明星形象感知、記憶進而喜愛、崇拜的重要方麵。
具體來看,時尚符號之所以成為明星形象的重要元素,或者說,時尚符號在塑造明星形象方麵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麵:
首先,時尚之誘惑在於其分界功能,時尚符號將明星與大眾區隔開來,作為時尚領袖的明星成為大眾的生活導師和消費偶像,他們總是被大眾賦予了一種升格化的想象,承載著大眾自下而上、充滿向往的矚目,但是他們與大眾之間卻有著無形的圍欄,人們樂此不疲地追趕著明星的腳步,卻會發現明星總是走在他們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