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用係統辯證論指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源優化配置(3 / 3)

通過上述正反兩個方麵對市場與計劃兩種資源配置的係統辯證分析,我們認為要使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必須正確運用市場與計劃兩種配置方式。鄧小平同誌在南方講話中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與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和機製,各具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其有利的一麵,也有其不足和缺陷的一麵。市場不是萬能的,計劃也不能主宰一切。計劃與市場既不是互不相關的兩張皮,更不是互不相容的油和水。計劃也在大市場之中,市場也需要計劃指導。西方經濟學家也認為,經濟的完全計劃性實際上是不行的,即市場應成為配置資源的基本方式。市場經濟中計劃是不可排除的,計劃與市場不存在完全的替代性。諾貝爾經濟學首屆獲獎者丁伯根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必要手段,他用數學說明波動變幻的市場要回歸於計劃,兩者必須而且可以結合共同配置資源。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蒙也認為,市場和計劃是配置資源的方式,“至少有兩種將計算功能分布於社會係統中的機製,市場機製和等級機製”,“現實中各種協調機製總是結合采用的”。所以,我們既要發揮市場這隻“無形的手”的作用配置資源,使資源配置到最合理和效益最高的地方,克服計劃配置的過死和信息、激勵障礙;又要讓計劃更符合客觀規律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彌補”、“糾正”市場配置的不足。說到底,就是要辯證地正確運用市場與計劃兩種資源配置方式,長短互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3 用係統辯證論指導資源配置的優化運行

係統論認為,做任何一件事,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達到任何一個目的,完成任何一個任務,一般總存在著不止一種相互可替代的方法、途徑、手段、步驟,而其中必有一種或幾種是最優或較優(合理)的。這裏我們想通過邏輯聯係、層次協調和機製整體優化來規範資源配置的優化運行。

3.1 資源配置過程的邏輯聯係

資源配置過程也是一個係統,是一個有機聯係過程的係統。在這一過程的動態發展變化中表現出係統的有序性。我們用邏輯聯係框圖加以表示。

係統辯證論認為,任何係統過程都是係統有序性和無序性的差異運動過程。有序與無序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有序性就沒有過程的存在,沒有無序性就沒有過程的發展。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在資源配置的實踐過程中,按照資源配置邏輯聯係分步操作運行,使其向優化配置方向發展。

3.2 資源配置的宏觀與微觀層次的結合協調

資源配置分宏觀與微觀兩個層次。宏觀層次上的資源配置主要是指社會資源配置,是為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所需求的社會生產要素資源在各個經濟部門之間按比例分配,有賴於宏觀計劃調控作用的發揮。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動社會全麵進步。依據客觀規律的要求,健全科學的宏觀管理體製與方法,運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導市場健康發。微觀層次上的資源配置主要是指個量資源配置,它是通過市場直接配置資源。我們要把宏觀與微觀兩個層次的資源配置有機結合起來,彼此協調,使兩者的長處得以充分發揮,就要注意資源配置係統宏觀與微觀各要素圍繞整體優化進行協同—和諧—競爭—融合,達到資源優化配置。

3.3 資源配置的市場經濟機製整體優化

資源配置係統的目標是要實現“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即1+1〈2之功效。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使市場經濟機製整體優化。從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看,市場經濟是經濟調節機製、社會機製、法律機構和政治機構的有機整體。這既符合係統整體觀,又符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一定的上層建築服務於一定的經濟基礎”的基本觀點。為此,要把資源配置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整體優化上,就要使資源配置機製與社會機製、法律機構、政治機構協調配套,都能正確發揮各自的功能,才能真正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從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製的整體協調運轉來考慮資源配置問題,從而達到資源配置的優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