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財會工作總結的編寫(二)(2 / 3)

1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領導。當前主要是克服對會計基礎工作認為可抓可不抓的片麵看法,把做好會計基礎工作提到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上來。

2加強對財會人覓的業務培訓。針對目前財會人員的狀況,必須通過多種形式,迅速加強對財會人員的訓練。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是集中部分業務水平較高的同誌組成一個學習輔導網絡,實行業務輔導。

3對會計基礎工作實行全麵規範化管理。要從法規的角度來對待會計基礎工作,我們正著手製定一個規範化的辦法:力爭1988年開始試行。

4建立檢查評比製度。要采取多種形式對不同層次的企業每年進行評比檢查,以促進全省會計基礎工作的不斷提高。

(例文九)

開展資金融通的做法與體會

1987年初,我們在全市供銷社係統內部開展了資金融通與調劑工作。到1990年底,共融資2億多元,有效地克服了資金短缺的困難,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並不同程度地增強了係統內部的合作意識,具體做法是:

1.成立機構。經過一年多摸索,於1988年9月成立“廣漢市供銷社資金調劑辦公室”,掛靠在財會科,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統一管理。隨著業務發展和改革深入,1990年11月,經市政府主管部門批準,改建為“四川省廣漢市供銷社財務公司”,並在市工商局辦理了企業法人登記。市聯社財會科與財務公司仍為一套人馬,工作統一安排,密切配合~互相協調。

2.多行開戶。征得農行同意,由財務公司一個戶頭在工商銀行開設了存款結算戶,在中國銀行和城市信用社開設了存貸款結算戶。這樣,一是避免企業多頭開戶,減少不必要的資金占用。二是企業從外地收回的貨款,來款屬哪個行,可以“對號入座”,及時將款存入財務公司賬戶,解決了由農行代辦跨行彙兌而延誤時間。三是方便企業辦理票彙,避免跨行交換,節約時間。四是拓寬了貸款渠道。

3.多方籌集資金。財務公司的資金來源,有向企業借入資金、向社會吸收社員股金、向銀行借款、市聯社機關專項資金和存款時間差等五個方麵。僅1990年度,先後累計籌集資金9000多萬元,其中:向22個基層社累計借入資金7000萬元,向市級10個公司臨時借用資金1600萬元,向銀行貸款234萬元,向市財政局借入資金50萬元,使用市聯社專項資金和存款差300多萬元,向社會擴充股金40萬元。

4.有償使用。財務公司借入和借出的資金,其利率均隨國家貸款利率的調整而變動,並簽訂借、貸款合同書。我們向企業借入的資金,目前按月利率8.1%,付給占用費(如屬於社員股金,借出時間一年以上,按社員股金付給紅息)。企業向財務公司借入的資金,按月利率9.36%收取資金占用費。資金有償使用能促進企業精打細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5.靈活調度,扶優濟困,用活資金。第―,補充企業日常進貨資金的不足。第二,扶優。誰家業務搞得活,效益高,就適度多給誰。第三,幫助困難基層社。為新豐、雙泉、新寧、南豐等基層社解決資金116萬元,使之渡過難關。第四,解決急需。如有的基層社采購商品遇到原來未計劃到的適銷商品而錢又不夠時,就可以到財務公司借款,做成生意,取得較好效益。

6.靈活結算,形成全係統結算中心,加速流動資金周轉。

為了減少結算資金占用,解決供銷社內部企業間相互拖欠等問題,1990年初,在完善優化資金管理責任製的同時,及時製定了《廣漢市供銷社係統內部資金結算(試行)辦法》,取得了較好效果。

第一,加強農資貨款的結算。凡是與市社農資公司不能進行轉賬結算的基層社,均通過財務公司用收到該企業的銷貨款付給公司,減輕了公司的資金壓力,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1990年度,農業生產資料銷售比上一年增長6.03%。

第二,開辦農副產品收購款的結算。凡是公司應付在營業所開戶的基層社的貨款,均轉到財務公司賬上,作為支付該企業的進貨款。這樣,一是縮短了資金在途時間;二是密切了公司與基層社的關係,促進了農副產品的聯合經營。

第三,為企業代收代付貨款。為加快係統內、外企業進銷貨款跨行的結算時間,我們開展了這項業務,僅1990年度就代企業支付進貨款4500萬元,幫助市公司收回貨款900萬元。

1990年,財務公司直接調劑資金累計達一億多元,緩解了銀行、企業的資金矛盾,使雙方都滿意,在市場疲軟,庫存增加的情況下,全係統的銀行貸款還略有減少。

幾點體會

1資金的融通調劑,不僅是互通有無,以餘補缺,而且調動了企業管好用活資金的積極性,由於財務公司與企業形成了借貸關係,資金有償占用,各企業就不得不認真核算資金成豐,講求效益,有助於理順供銷社內部的財務關係,減少相互拖欠,改善資金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