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的迷茫(1 / 2)

現在,她正在某個大學的教室裏接受音樂教師們的審視,以她七年在鋼琴上奮鬥的指尖贏得考官們的認同。然後獲得一張不大的A級證書,再用這張證書換取某個校長的歡心,上一所在眾人眼裏還不錯的中學。

像她這樣的孩子很多,學藝術最終的目的不是有多鍾愛,而是家長勉強他們接受。她的母親對她講學音樂要執著,還擺各種資料圖片在她的麵前,告訴她誰誰誰在多大的時候就已經成名出了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認同,還要她以他們為榜樣,卻從來沒有說過學音樂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她升學加分。

她接受,乖乖地跟在母親後麵做與打電腦遊戲、看漫畫書相悖的事情。她有時也是驕傲的,每次有機會演出歸來都會興奮地向她的母親講述,她的手有多大,她發揮得有多好,哪個老師表揚了她。她的母親臉上會堆滿了笑,聽她說,為她的自豪快樂著。她的母親不會告訴她,也不可能告訴她,童年的所學並不決定她今後的命運,不決定她在某一年的某一天突然喜歡上另外一件事,而且喜歡到忘乎所以。她的母親隻是勸導式地說,隻有好好努力她才能有出息。

一周前,她的父親說已經為她看好了學校,還說那所學校是當地最好的中學,如果可以要盡快安排她過去。她的母親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定奪。

她還小,還不到11歲,卻是家庭培養的重點。她的母親從來不敢對她說不好好學習將來也能有出息,也從來不敢對她說愛好才是追隨人一生的東西。她隻是告訴她要上好的中學、上好的大學,就要不停地背單詞、做習題,上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培訓班。

她努力著,為各門功課各種事努力著,讓老師滿意,讓父母滿意,讓身邊關心她的每一個人滿意。

似乎所有的人都忘了,她還是一個孩子,是像花一樣自由的生命,不僅需要陽光、空氣,還需要自由自在地活著。她應該有毫無拘束的童年,應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擁有自己的愛好,像鳥一樣暢快地飛翔。

她隻能按照別人的生活方式生長著,如同玻璃瓶裏罐養的牡丹。

她三歲學英語,四歲學鋼琴,在有些孩子尚未啟蒙的時候已經背下了上百首唐詩。她跟著母親的手指行走,盡管行走對她來說是那樣地步履蹣跚。她多次去考鋼琴、考英語,過級拿證書,沒有一點自願與不自願,大人的話對她來說就是要走的路,就是必須麵對的結局。她很少下樓玩耍,也很少接觸陌生人,她的世界就是一片純淨的不能再純淨的天空,是一處沒有任何雜質的湖水。

但是,她的希望又在哪裏?

天空飄著小雨。她的母親看著背著大包小包,準備考試一結束就爬上火車汽車的家長們堅定地站著,如同風雨中直立的雕像。他們在偶遇熟人時,會用嚴肅的口氣交流孩子的學習,述說哪兒的教學質量更好。各種表情掛在略帶滄桑的臉上,有唉聲歎氣,有笑逐顏開,有間歇的沉默。但每一個人心裏的期待卻是一樣的,考級通過,再見單位同事的時候說話的底氣會強很多,托人說和的學校也會因為一張證書變得不再遙遠。縱使那所學校不過是蠅頭蝸角,不過是放之四海小而又小數不上名次,也會因為在本地的升學率讓家長們趨之若鶩,敬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