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雄的蛻變(2 / 2)

肖偉講,戒毒的滋味很不好受,就是鈍刀子割肉。發作起來,三個人都拉不住他,渾身上下像篩糠一樣。三個月下來,他人折騰得不成樣子。肖偉回到隊上後,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出外勤,領導建議他要麼調休要麼申請到其他部門。一年後,肖偉被調整到某鄉鎮派出所工作。

但是,就在他調離後不久社會上有了傳言,句句針對他吸毒的種種和生活上的問題。為此,肖偉很苦惱,他說,吃的苦受的罪沒人理解,因為不得己吸食毒品卻成為人人口舌上的點心。從警快五年了,很少有人知道他真實的身份。蹲在毒窩的日子裏,家人不知道他的去向,朋友不知道他的聯係方式。他的父親病重,家裏人因為找不到他,急得到處貼尋人啟事。他還說調到地方派出所就是想好好上幾天班,活得像個人樣。

我突然想把“蛻變”兩個字收回。肖偉犯了罪,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但同時他也是一條直立的漢子,用自己的堅強和意誌協助公安機關打掉了一個窮凶極惡的販毒團夥。他的貢獻是巨大的,大過每一個坐在辦公室喝茶聊天的人,大過任何一個坐鎮領導崗位無所事事的人,更大過碌碌無為呆在公安係統數日子的人。他的痛他的經曆他飽受的磨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他不是機器,也有著人的肉體,有著人的弱性和人精神中的不可抗力。

“你怎麼會私藏毒品呢?”我提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這事也是倒黴,到派出所以後,有人盯上了我。那天,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我碰到邵紅手下的李政,說他手裏有10克貨想出手,但是半年了也找不到買主,想通過我試試。我原想用這點貨解解自己的毒癮,沒想到他前腳給了我貨,後腳就舉報我藏毒,並且推出不少人做旁證。”

肖偉的話戛然而止。因為涉及到他私藏毒品的事實,法院在審判的過程中曾提審過羈押在案的邵紅。邵紅招認引誘肖偉藏毒是她一手炮製的。她的手下因肖偉的潛伏被打掉了十六人,其中三人被判處死刑,六人被判處無期徒刑,而她僥幸活下來是因為腹中的孩子。

“我是毒販們對付的目標,也是同事們排斥的對象。”肖偉臉上擠出一絲苦笑,“警校畢業後,我本來是優等生,檔案上卻記錄著因打架鬥毆肄業。為這事我跑了六、七趟省廳才調整過來,你說我圖個啥?”悲涼彌漫在他的身上,“我不就是喜歡幹警察這一行嗎!”

我沒有說什麼,也不能再說什麼。雖然在這件事上肖偉明顯被人陷害,但是他私藏毒品的犯罪故意是存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後來被收審,又因為身體原因被保外就醫。

“從上警校開始我就立誌做個好警察,做人人眼裏羨慕的人,現在卻成了罪犯,真不知道自己這一步走得是對還是錯,”他眼裏閃出淚花,“說來說去都怪我自己意誌不夠堅強,抵不過毒品的誘惑。”

他的話很深地刺痛了我,信仰和努力之間究竟怎樣權衡,理想和現實之間究竟如何比對。我們總是在掙紮中迷茫,在迷茫中的掙紮,最終的結果卻是越走越遠。紀伯倫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隻是肖偉的“遠”太沉重。

采訪結束,我將他的故事寫下來,一份交了公差,一份留給自己。這是一個沉痛的故事,也是一個英雄蛻變的過程。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世界裏,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英雄存在,也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英雄在蛻變。我所能做的隻是對肖偉曾經的勇於付出、立誌信仰給予極大的敬仰和尊重,盡管這份敬仰和尊重與現實的殘酷比起來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文中所指人物皆為化名,“我”隻是一個普通的文字工作者,還原的也隻是一個普通警察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