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圈大殺器——微信。
從實際使用情況上看,口語圈在學生時代比較好操作,因為同學間的人際關係比較單純,要拉攏要表白都無所謂。一旦進入了職場,辦公室裏上下級關係、業務競爭與合作關係使得領導和同事不同於同學。如果他們不是老外,說英語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就算沒麻煩,我們的心理障礙也很大。
畢業後各奔前程,幾年來辛苦打造的口語圈土崩瓦解,口語能力又逐漸退化。幸好,時代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重建口語圈的大殺器——WeCht(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寵兒,微信帶給我們步話機式的功能,用作英語對話再合適不過了:
(1)你可以把一句英語說清楚、講利索了才放開手發出去,感覺不滿意隻需把手指輕輕向上一滑,剛才的錄音就取消了(觸屏手機版微信)。
(2)自己說的英語可點擊收聽,讓自己得到及時反饋,知道有哪些不足。我就在微信上發現自己的口語在不少地方說得比較弱,聽起來不夠清楚,而之前我還一直以為說得很自然呢!此後,我就有意保持比較強的語氣,直到效果清晰為止。
(3)對方發來的英語錄音,聽不清楚還可以重新點擊收聽,直到聽清楚為止。
(4)口語圈徹底擺脫了空間的限製,一對一的對話可以發生在地球上的任何兩個地點。在微信上,我找回了失散已久的聊友,重建一個比過去更緊密、更大的口語圈。微信已經有了群聊的功能,口語圈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小圈子了。
(5)微信具有良好的私密性,當有別人在場時,我們可以走到別的地方說英語悄悄話。事實上,我已經用微信悄悄跟好些同事說英語了,不少人也能用英語應答,這是微信出現之前不可想象的。
當然,微信的功能也可以在手機QQ等聊天工具上實現,同樣很有趣,隻不過微信得天獨厚,似乎是專門為提升口語而設計的。玩得多了,我們還可以發展出各種新鮮的玩法,例如微信、QQ都有一分鍾的說話限製,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在一分鍾內講完一個複雜的故事、笑話、段子等。有一次,我看新聞的時候看到網友留了一個段子:
“他是她樓下送煤氣的,每月幫她換氣。他喜歡她,她知道。彼時她年輕貌美,追求者眾。一天家裏大火,他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她,因毀容,她昔日追求者無蹤。唯他不離不棄,娶她。五年後,他們乘坐的旅遊巴士發生事故,他因護她,頭部重創,失血過多而死。彌留時,他對她說:‘對不起!那……那場火是我放的……這樣你才能和我在……一起……她說:“我知道。巴士司機是我雇的。你的意外險是我買的。”
這個段子是精彩的“玩盡殺絕”,看完我就想跟聊友們分享,馬上用英語在微信上講給一位聊友聽,前兩次都沒能按時完成,但我說得越來越順暢,用詞表達也越來越好,直到第三次才總算在一分鍾之內講完。之後,我又把這個故事說給其他聊友和聊天群,越發講得精彩、傳神了。
我們還可以在微信說英語時加載從聽力原著中汲取的“口語模板”(模板的理論依據是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參見相關章節)。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模仿英文電台、電影中地道和有意思的表達,然後打開微信說給聊友們聽,把老外說的話現炒現賣,假以時日口語就能脫離Chinglish(中式英語)。
這些操作可以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實現,例如:
我在聽美國的NPR電台時,聞得有一位嘉賓說:“Honestly,I...”(老實說,我……)剛好有一位北京的聊友提出要讀我的書稿,我便回複道:“Honestly,I signed contrct with the publisher,so I cn’t give you the electronic edition of my book.”(老實說,我和出版商簽了約,所以我不能給你我那本書的電子版。)
微信可以延遲應答,給了我們加載口語模板的時間。一位聊友說回到廣州“bout 5pm”(相約下午5點),我想:說點什麼才好呢?就打開英國的BBC World Service電台,聽到“We’ll look into this further...”(我們將進一步看這個問題),就改變一下說法,回複微信說:“Ok,I’ll look into the timing further in the fternoon nd see if we cn hve supper together.”(好的,我下午再進一步確定時間,看看是否能一起吃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