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透析法大戰英文原著5(1 / 3)

記憶效應1:單詞會反複出現。

多年以來,單詞記憶一直是無解的難題。人們想出各種奇思妙法,編製五花八門的詞彙書,終究跳不出死記硬背的旋渦。其中不乏記住某些獨特詞彙的妙法,但要大規模處理成千上萬的詞彙就不行了。有的記憶方法需要具有強大的記憶力,或者需要刻苦的強化訓練,其中的極品就是背詞典,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夠堅持下來的,大多數人沒背完開頭的單詞就放棄了。

透析法實現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讓記憶力普通的你和我都可以通過原著記住大量生詞,原因就是:生詞在原著中反複出現!每個作家都有其個人風格和慣用詞彙,在同一題材下必然反複使用很多詞彙。這是我在透析中發現並用軟件統計予以證實的原著大秘密,也是透析法記單詞效率秒殺其他方法的原因。

英國權威科學雜誌《自然》曾報道美國波士頓大學的一項研究——perceptul lerning without

perception(缺乏知覺的知覺學習),發現當某個並不特別令人注意的事物(屏幕上移動的點)不斷地在眼前出現時,很可能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表明在視覺處理過程中人的大腦一直處於工作狀態。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視覺功能的日本科學家中山對新發現解釋說,我們不能對周圍的一切都全神投入,事物不斷地從眼前經過,大腦就不自覺地將它們的特征記錄下來,這樣的學習毫不費力,但很有效。負責研究的日本科學家渡邊也認為,周圍環境中有一些不斷發生的,但有著重大意義的信息,這種下意識的學習方式能幫助人們將這些信息結合起來並存儲在記憶中。

上述研究證實,用透析法閱讀時,沒有機會查詞析出的生詞絕非“過眼雲煙”,而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你的記憶。生詞不斷重複出現,你的下意識記憶不斷增強,直到你有機會查出其中文意思,就記得很牢固了。

在Hrry Potter係列中,第一本Hrry Potter 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單詞whisper出現了50次,而全套7本書中總共出現577次,以下記為:

whisper(包括時態變種)50/577——nd whisper, whisper bout the Potters...(還有一些傳聞,關於波特一家的傳聞……)corridor(包括複數)39/371——round hlf pst twelve there ws gret clttering outside in the corridor nd smiling,dimpled womn slid bck their door nd sid,“nything off the crt,ders?”(12點半左右,過道上哢嚓哢嚓傳來一陣響亮的嘈雜聲,一個笑容可掬、麵帶酒窩的女人推開隔間門問:“親愛的,要不要買車上的什麼食品?”)

broomstick(包括複數)35/168——Were there relly shops tht sold spell books nd broomsticks? (真會有出售咒語書和飛天掃帚的商店嗎?)

英語的詞組、短語也是如此:

close by 3/28——He drummed his fingers on the steering wheel nd his eyes fell on huddle of these weirdos stnding quite close by.(他用手指敲擊著方向盤,目光落到了離他最近的一大群怪物身上。)snp t 3/12——He dshed bck cross the rod,hurried up to his office,snpped t his secretry not to disturb him,seized his telephone,nd hd lmost finished diling his home number when he chnged his mind.(他衝到馬路對麵,回到辦公室,厲聲吩咐秘書不要打擾他,然後抓起話筒,剛要撥通家裏的電話,臨時又變了卦。)on the contrry 2/21——On the contrry,his fce split into wide smile nd he sid in squeky voice tht mde pssersby stre,“Don’t be sorry...”(他臉上反而綻出燦爛的笑容,發出尖細刺耳的說話聲音,令過往的人側目:“您不用道歉……”)

每出現一次,你都不自覺地對詞彙進行了複習,根本無須額外花時間。其實隻要在讀原著,你就是不自覺地、無休止地複習從你第一天學英語開始接觸過的所有英語。透析的時候,你可能會碰到以前查過的詞重複出現,但意思卻想不起來了。這屬於正常現象,你可以用電子詞典再查一遍但不存入生詞庫,也不占用那兩頁的查詞名額。如果實在覺得陌生,也可以把該詞當作全新單詞再處理一遍,但占用查詞名額。

堅持“每2頁查1個生詞”意味著透過大量生詞沒查,其他生詞何去何從?現在,這個問題也迎刃而解了:由於詞彙反複出現,特別是同一個作者同一本書中重現得更多,你總有機會查詞,而且之前錯過沒查其實是對大腦進行記憶預熱,一旦有機會查就記得特別牢靠。

以我讀Pride 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為例,生詞felicity在70頁頁首初次出現,我未加注意,查了我一直想知的vextion(苦惱),到了75頁felicity再現,但我又已經查了milliner(雜貨商),78頁felicity三度現身,我卻鬼使神差查了旁邊的contrivnce(計謀)。這時,我對felicity的欲望已被激發得相當旺盛,但接下來連續20多頁“眾裏尋他千百度”未果,直到105頁才發現它在“燈火闌珊處”,終於找到了“幸福”的意義。

有人說英文的專業原著有太多的專業詞彙,我發現專業詞彙在原著局部大量重複出現。我讀過的Humn ntomy(《人體解剖學》)發現,在144~147頁中mndible(下頜骨)出現4次,其衍生形容詞mndibulr出現了6次。那還隻是總論,而在具體講解下頜骨的150~151頁,該詞又出現了十餘次。

讀了一定數量的原著以後,你會發現生詞也喜歡“走穴”:這本書的生詞也出現在那本書中,兩本書可以風馬牛不相及,如小說與非小說,例如:

scb在Sister Crrie(《嘉莉妹妹》)中指替罷工工人頂班的“破壞罷工者”,在Pthology(《病理學》)裏指“傷口結的痂”。

heydy的意思是“全盛時期”,在Stlin: Politicl Biogrphy(《斯大林政治傳記》)中多次用來描述俄國1905年革命的高潮。而在Humn Sexulity(《人類性學》)中則用來描述西方20世紀70年代“性革命”的頂峰。

reincrntion的意思是“轉世化身,重新體現”,在Columbus: the Gret dventure(《哥倫布:大曆險》)中用來比喻尋找印度的航海活動是中世紀尋找魔法石的演變,在Introduction to Clinicl Psychology(《臨床心理學簡介》)中指的是經過心理治療後來訪者脫胎換骨的狀態。

記憶效應2:單詞的背景很強大結合上下文背景是記憶單詞的妙訣。透析法將這個規律應用到極致:不但單詞本身,而且連帶單詞的一切地道解釋和用法,都能在英文原著中結合語言背景充分理解。

以deliccy為例,該詞在Pride nd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的第13章到第19章共出現6次,電子詞典顯示“微妙”、“巧妙”、“棘手”、“精致”、“嬌嫩”等很虛的解釋,套到原文常常似是而非。但是,deliccy每次都出現在具體的句子語境之中,而每個句子又處於具體的上下文情節背景之中,因而是原著本身對實現理解的貢獻更大:

I thought it cse of some deliccy,nd requiring erly ttention.(我覺得這是件傷腦筋的事,得趁早留意。)指事情的棘手、傷腦筋。

It is hppy for you tht you possess the tlent of flttering with deliccy.(你既然有這種才能,能夠非常巧妙地捧人家的場,這對你自己也會有好處。)deliccy指巧妙地恭維。

Elizbeth found the interest of the subject increse,nd listened with ll her hert, but the deliccy of it prevented frther inquiry.(伊麗莎白對這件事越來越感興趣,因此聽得很專心,但是這件事很蹊蹺,她不便進一步追問。)deliccy指事情的微妙。

You cn hrdly doubt the purport of my discourse,however your nturl deliccy my led you to dissemble.(你一定會明白我說話的用意,盡管你天性羞怯,假癡假呆。)deliccy指性格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