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行動1:置之死地而後生。
要想讀懂原著,我們需義無反顧地執行一個七天行動。如果你讀的是32開的紙版原著,務必每天讀40頁,堅持7天。電子版屏幕大小不一,書本內容多少不一,請自行製訂相應的閱讀計劃,例如每天讀10%。
這七天讓你的英語置於死地而後生,堅持下來的人成功率極高,完成不了的人失敗率極高。這是因為,讀懂原著相當於騎自行車和遊泳,開始學習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門檻,對於少數人來說可能是一道鴻溝——你問問怕水的人怎樣學遊泳,就明白了。一旦上手之後,讀原著就成了你的自然生活方式,就像騎自行車和遊泳的能力是很難退化的一樣。因此,開始讀的時候需要強化訓練和堅持。但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方法絕對不是好方法,因為普通人沒有超常的毅力,所以背詞典、背《新概念英語》之類的方法都是堅持不下去的笨方法。透析則不然,7天之後,你將被原著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深深吸引,駛上原著的快車道,不用堅持也能持續進行這種行為。
一位愛好英語的女生對透析法躍躍欲試,表示讀英文書一定要堅持下去,每天都要讀2~3頁——這是開玩笑!按照這樣的進度,她在有生之年也讀不完180頁的The Bridges of the Mdison County(《廊橋遺夢》)。按照日均3頁的進度,理論上她可在兩個月內完成,但實際上士氣決定成敗。對於從未讀過英文原著的菜鳥來說,不能一鼓作氣就很容易半途而廢,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頭七天堅持下來。
第一天的40頁對菜鳥而言,也許頗為艱巨。翻開原著,第一頁總是從右麵開始,正好照顧新手上路:第一個“每2頁”的查詞單元實際上隻有一頁有字,你就可以查1個生詞了。不少生詞、似懂非懂的詞讓你心裏癢癢的,忍不住想多查幾個。這時,你要切記“每2頁查1個生詞”的紀律,及時懸崖勒馬。開始透析時,你的肉身在煩躁,仿佛要崩潰,你可以想象自己如同出竅的遊魂,進入作者筆下的世界。例如,經典菜鳥讀物The Chronicles of Nrni(“納尼亞傳奇”)的魔幻童話世界。
也許你花了1個小時才讀完10頁,堪稱“老牛拉破車”的速度。好吧,那就休息休息。這時,你可以感受一下這10頁原著的篇幅,合起來可比過去好幾篇課文加起來都多了。10頁過後,作者開篇要介紹的背景、要賣弄的關子基本完成了,情節逐步進入主線,你開始覺得故事有意思了。
可是,你來到地球上這麼些年,從來沒有過這麼大的英文閱讀量,對長篇累牘的線性文字仍舊不習慣,所以第二個10頁再花去你1個小時是再正常不過的。好不容易讀完,你也許需要長歇了,睡上一覺吧。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偏西,而這天你的瑣碎事情還真不少,除了讀原著還要忙這忙那,因此一直到吃完晚飯才有空重新拿起書。你一下緊張起來:一個白天過去了,還有一半任務沒完成呢!
華燈初上,客廳傳來黃金檔電視節目放送的聲音,而你正在翻開原著的第31頁。往常這個時候你正在看電視,或者和家人朋友吹牛聊天。現在你的注意力有點飄忽,不容易鎖定在原著的情節上,有些句子讀了一遍還不明白,再讀一遍還不行,隻好倒回去下午讀過的前麵兩段,總算能夠接上茬了。這時,“每2頁查1個生詞”的紀律能將你固定在透析的軌道上,一段又一段地向終點滑行——麵對幹擾你的雜念和誘惑,你可以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個“每2頁”的查詞單元之後才能上廁所、看手機信息等。
第四個10頁才是真正考驗你意誌力的時候,為了英語的重生,你要堅持住!時鍾的指針將你帶入夜的深處,人世間的喧囂已然消退,隻剩你一個人奮勇前行。原著的征程也不是孤獨的,至少還有電子詞典為你保駕護航。這時,你還和睡意展開終極搏鬥,無論如何都要提起精神,無論讀到淩晨的哪個鍾點,都必須完成任務,切忌“明天再說”。頭七天是最凶險的,其中任何一天不能完成任務,都會導致士氣土崩瓦解——“我昨天完不成,今天更加夠嗆”,於是你把英文原著撿起來的動機迅速弱化,英語永不超生。畢竟,幾頁書還不算多,你不用熬到很晚就可以倒頭睡了。
七天行動2:欲速則不達
第二天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上的電子詞典,對昨天入賬的20個生詞過一遍,看看是否能想起中文意思。5分鍾之後,你就可以繼續透析的征程。也許你昨天花了4個小時,難免要抱怨一天讀40頁太累了。
有人提出,“閱讀必須加快,速度才能提高”,“默讀是閱讀速度最大的敵人”。有個“世界速讀錦標賽”,參賽選手每分鍾能讀1000~2000個單詞,但理解率隻有50%,相當於“半桶水”——美國密蘇裏大學堪薩斯分校教育及心理學教授羅納德·卡弗稱,這是無效閱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育學教授安妮·坎寧安稱,讀書的時候眼睛在掃視文字,即在視野內盯住一點,然後盯住另一點,這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正確識讀文字的速度,大約每分鍾300個單詞。還有學者發現,美國普通大學生讀小說等課外書的速度在每分鍾250~350個單詞,讀得快的人可達到500~700個單詞。
現在,英文原著的閱讀難度就擺在你的眼前,你確實讀得很慢,但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閱讀速度不是我們主觀想提高就能立刻提高的。刻意追求“高速度”,強迫自己“掃視”,必定迷失大意,也是沒有意義的無效閱讀:看不懂,一目十行又有何用?閱讀速度的提高要靠量的積累,等你讀了幾十本原著之後,你將會進入“閱讀自由”的境界,速度逐漸向讀中文靠近,甚至獲得“貼地飛行”般的快感。
“防止默讀”有違科學,因為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與閱讀中樞在功能上密切相連,神經科學實驗證明人在閱讀時即使一聲不吭,語言中樞也是持續興奮的。也就是說,無論讀什麼你都在腦海中默讀。假如真的做到“排除默讀”,你恐怕連一個字也理解不了。“防止默讀”的觀點無非是讓你刻意提高閱讀速度,其實是揠苗助長。
書的確會越讀越快。你在休整了一個晚上以後,大腦已不知不覺完成了硬件升級——第一天的40頁迫使大腦神經細胞調動營養物質和能量,新建無數微小的信息通路,以更高的效率處理源源不斷湧入的英文信息,通俗地說就是養成習慣了。而且,40頁後你逐漸進入了原著作者的行文思路,背景鋪墊之類該嘮叨完了,主要人物粉墨登場,主要矛盾開始凸現,你的閱讀興趣便漸漸上頭。即使你讀的是詞彙量較大的經典文學名著,也發現經過開始的20~30頁,每2頁的生詞量大幅下降了,例如我讀“生詞之王”Wuthering Heights(《呼嘯山莊》)的時候,開始每2頁碰到生詞約20個,30頁以後降到10個以下,不知道是不是文學牛人愛裝點“門麵”,開篇極盡辭藻鋪張之能事?
總而言之,完成第二天的40頁可能隻需3個小時,用不著再熬夜了。日後,你閱讀同一難度原著的速度將持續飆升,向中文閱讀的極速逼近。我曾在一天之內讀了100頁Wr nd Pece(《戰爭與和平》),後來讀Ldy Chtterley’s Lover(《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創下一天130頁的紀錄。一位醫生使用透析法後反饋說,讀美國暢銷書The Finl Dignosis(《最後診斷》)能做到一天140頁。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最後一天,你也許一氣嗬成搞定40頁,有生以來讀完了第一本英文原著,你的英語脫胎換骨了!七天行動的戰果是280頁,一本不太厚的書就讀完了。在此之後可不必每天讀40頁,盡管我帶的好幾位同學都讀上癮了,不用堅持也能大量閱讀。如果你迷上了讀原著,耽誤了其他事情,可以找我算賬,嗬嗬!
讀到翻頁之前絕不做其他事情。
開卷有益,但容易煩躁,注意力容易發生轉移。讀英文原著是批量處理線性文字的過程,其間還不斷冒出生詞,你可能因為心煩意亂而無法繼續讀下去。所幸,原著本身有調整心態的功能,當你讀進去的時候,注意力又能回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