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步入軍界(3 / 3)

聖誕節,巴頓應邀來到艾爾家,受到比阿特麗絲及其父母和家人的熱情款待。在艾爾家的幾天中,比阿特麗絲和巴頓向父親老艾爾輪番轟炸:比阿特麗絲在父親麵前撒嬌耍賴軟磨硬泡、言辭懇切地哀求;而巴頓在關鍵時刻更是使盡渾身解數,在艾爾麵前搜索枯腸高談闊論。“我認為,從事任何職業的任何人,如果滿足於碌碌無為,那是對不起他自己和美國傳統的……我之所以選擇了軍事職業,是因為我能夠滿腔熱情地追求它,一心一意獻身於它……我不認為軍隊和公民有什麼不同,實際上公民的最高義務和權利就是拿起武器保衛祖國。”老艾爾心有所動,他感到麵前這位年輕人確實非同一般,很有追求,尤其這番煽情般的談話幾乎把他感染了。

巴頓繼續說道:“要我明智地回答為什麼要當軍人這個問題,的確很困難。我為了自圓其說曾想提出各種理由,但卻從來都沒有找到一個順理成章的答案,我僅僅在內心深處感覺得到。對我來說,成為一名軍人,就像呼吸那麼自然而已;要我放棄做軍人的一切想法,也會和停止呼吸一樣的困難。但是,成為軍人與在和平時期成為陸軍的一員,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我接受後者,僅僅作為達到前者的一種途徑。提到軍人的事業,我想我了解它受到很多限製;不過,我從閱讀過的名人傳記中,隻知道他們都是專心致誌的人。”

巴頓的一番肺腑之言終於打動了這位老人。他微笑著對麵前這位年輕人說:“小夥子,你很優秀,看來我必須同意你們的婚事,否則我的寶貝女兒會把家攪得天翻地覆,讓我們日夜不得安寧的。”他轉過身,向旁邊的女兒扮了一個鬼臉,“但我還是要冒昧問一句,小夥子,你有多少財產?我知道軍人的薪水並不很高,可我不想讓艾爾家的姑娘嫁過去受罪。”這一下竟把巴頓問住了。因為他一直關心自己的職業和仕途,對自己的財產一無所知。

幾天以後,父親的來電為巴頓救了駕,而且也令老艾爾感到吃驚,情不自禁地說道:“我的未來女婿竟如此富有,實在讓我沒有想到,看來我不用賣土地了。”據說,巴頓當時的財產已近百萬。

剛到軍營不久,巴頓接到比阿特麗絲的一封電報:“如果你打算6月份娶我,那就請娶吧!如果你樂意,爸和媽希望我們6月份完婚。”巴頓沒有想到事情竟然來得這樣快。在給父母的信中,他風趣地寫道:“這不是強迫嗎?我接受她。她在絕大多數問題上都有很高的鑒賞力,但在選擇丈夫問題上卻是個例外。”

經過一番籌劃,他們確定了結婚日期,巴頓也專門請了婚假,決定到歐洲蜜月旅行。但是由於軍營內住房緊張,沒有空餘的房子供新婚的軍官使用,而巴頓又不願住在軍營外麵。怎麼辦呢?兩人很是犯愁。

不久,母親、妹妹尼塔與比阿特麗絲及其父母一同來到謝裏登堡。巴頓所在團隊的中隊長為他們舉行了招待晚會。巴頓與比阿特麗絲站在一起果然是郎才女貌的一對佳偶。巴頓身著呢子軍禮服。風流倜儻,有如玉樹臨風。而比阿特麗絲更是打扮得漂亮時髦,本來很漂亮的她妝化得不濃不淡,恰到好處,白皙的臉蛋在燈光下微微泛起紅暈,襯著那高聳的晚妝發式,透出高貴與自信。一雙與淡粉色晚禮服很相配的白底、粉花高跟鞋,更使她本來就很苗條的身材更加修長。

比阿特麗絲雖然沒有同軍人打交道的經驗,但她以高雅的舉止、詼諧的談吐令所有來賓都感到滿意。她還特別殷勤地招待了負責分房的軍需官。巴頓對於比阿特麗絲的這種社交才能十分欽佩,認為她的這一做法“正好擊中了要害”。看來他們的房子有希望了。

果然不出所料,他們不久就分上了半套住房,遺憾的是兩家用一個廚房。本來他們在長期“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可謂知己知彼。見了麵,難免要來個深情地擁抱,再來個至少六七分鍾的長吻,直吻得死去活來,至少也得唇槍舌劍地打鬥一番,以訴衷腸。但狹窄的空間局限著他們的動作,使他們不得不收斂許多“粗野行為”。盡管真正的愛會拓展空間,但這小小的空間實實在在束縛著這對熱戀中的情人,使他們有時處於一種尷尬的狀態。對此,巴頓感到於心不忍,擔心比阿特麗絲忍受不了這種生活條件。因為她畢竟是百萬富翁的女兒,過慣了舒適豪華的生活。但是比阿特麗絲本人卻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能夠和巴頓在一起,她感到十分開心。愛情的力量真是偉大,她已經陶醉於幸福的愛情之中了。

6月的天氣如柔順的少女一般,善解人意。瓦藍瓦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巴頓與比阿特麗絲在聖彼得大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當地各界要人和兩家的親朋好友濟濟一堂。遺憾的是,巴頓母親生了病,未能參加兒子的婚禮。父親與滿麵春風的安妮姑姑陪同艾爾一家人出席了這對新人結婚儀式。典禮結束後,又在艾爾家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婚禮後不久,巴頓和比阿特麗絲按照預定計劃踏上了度蜜月的旅程。巴頓和比阿特麗絲先到紐約,然後乘船橫渡大西洋赴歐洲,客船上專門為這對新人布置了豪華的洞房。洞房內擺滿了親朋好友們送來的鮮花和禮物。

英倫三島是巴頓夫婦歐洲旅行的第一站。他們在倫敦度過了一段愜意時光以後,又遊覽了風景如畫的英國鄉村。在這裏,巴頓還買到了許多在美國難以得見的軍事書籍。其中包括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這些意外收獲令巴頓如獲至寶。他細心地將這些書籍整理歸類存箱。於是他們繁雜的行李中又多了一個碩大的書箱。

按照計劃,夫婦二人下一站準備去法國。比阿特麗絲幼年曾在法國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法國文化的深厚底蘊培養了她的靈秀和過人的才幹。她一直把法國作為她的第二故鄉。她要親自為巴頓作向導,環遊法國。但天不遂人願,由於天氣原因,他們在倫敦耽擱過久。一晃巴頓假期已滿。兩人不得不放棄環遊法國的計劃,乘船返回國內。

巴頓回到國內,又投入到緊張而繁忙的軍隊工作中。並且經常隨部隊參加野外演習,一去就是幾周甚至月餘。這對於初為人婦的比阿特麗絲的確是一個考驗。

事實上,剛隨丈夫來到軍營,比阿特麗絲對於艱苦單調的軍營生活一時還真的難以適應。但很快,她就成為巴頓頗為難得的賢內助:她使丈夫粗魯的言辭變得溫和順耳,教給他如何待人接物,還幫助他克服自卑感和感情衝動。正如巴頓的傳記作家馬丁·布盧門森指出:“她獻身於他的事業,控製他的脾氣,安慰他受傷的感情,為他提供了外交手腕和敏銳眼光。”

雖然工作很忙,但巴頓還是忙裏抽閑,花費了大量精力去研究在倫敦購買的軍事書籍。克勞塞維茨的著作晦澀難懂,但巴頓讀起來卻津津有味,常常閱讀到深夜還不忍釋卷。長期的潛心攻讀不僅使他的知識更加豐富,而且使他追求理想的欲望也更加強烈了。他像一位蟄居的古代武士,在靜靜地等待出劍時機,等待那石破天驚的一刻,他將與劍合為一體,幻化成天地間一道明亮的劍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