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步入軍界(2 / 3)

這件事在士兵中間再次引起轟動。一個軍官在鮮血直流的情況下仍鎮定自若地指揮訓練,充分證明了他的勇氣和冷靜。部隊就是信任和崇拜受傷不下火線的人。整個軍營都為他而感到驕傲,巴頓在士兵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但他對自己的表現幾乎不能滿意:“對一個真正堅強的勇士來說,我的表現極為平常。”

巴頓非常喜歡帶兵參加野外訓練和演習,但畢竟這種機會是有限的。而巴頓又難耐枯燥乏味的辦公室工作。閑暇之餘,巴頓便把過剩的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他經常帶著獵犬上山打獵。為了豐富連隊的活動,他為連隊設計了一個馬球場,教練一支足球隊,並與一個同事合作開辦了一個“軍事閱讀與研究班”。自己私下裏開始撰寫軍事題材的論文。自軍校時起,他一直在思考進攻作戰的問題,並初步形成了攻勢作戰思想。而今,他嚐試著把這些思想寫成論文,以饗讀者。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進攻……推進,再進攻,直至最終取得勝利。”理想的戰役應該是“一個打擊接著一個打擊”。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強調訓練的重要性,“從來沒有機器能勝過它的操作員的,毋庸置疑,人比武器更為重要。”

與許多軍官無所事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謝裏登堡軍營中,巴頓成為一個大忙人,整日忙忙碌碌。幾乎每天,他都把自己的計劃安排得滿滿的:製訂訓練計劃,指導野外訓練,鑽研騎兵戰術……上山打獵……總之,巴頓把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實。他既在工作上踏實肯幹、一絲不苟;又能合理安排自己過剩的精力。巴頓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完成工作的質量都給上司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馬歇爾上尉認為:“巴頓是一位特別有希望的年輕軍官,他能力非凡、前途遠大。”

馬歇爾上尉確實有眼力。巴頓在謝裏登堡這段時間內一直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的軍事素養,對榮譽的渴求使巴頓一直在耐心等待嶄露頭角的機會。雖然和平氣氛使美國軍隊中普遍存在一種懈怠情緒,整個軍隊就如同一盤散沙一樣。但巴頓一直密切注視著國際形勢的發展。而且他已經本能地嗅到了某種戰爭的氣息刺激他的神經末梢而感到興奮。

他渴望戰爭的到來,渴望到戰場上一展身手,取得像祖先那樣的榮耀。

對於“戰爭”的理解,巴頓是與眾不同的。在我們大部分人看來,戰爭是一種災難。然而巴頓卻熱愛戰爭,戰爭使他著迷,他讚美戰爭。對巴頓這樣一個正常的、通人情的和有智慧的人,對戰爭持這種態度是令人費解的。

對於戰爭,巴頓完全出自崇信一種悖理的甚至荒唐的觀念,乃至上了癮,達到狂熱無羈的程度。這一點,在軍人中他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因為軍人中,即使那些最偉大、最有成就之輩,也幾乎沒有人是讚美戰爭的,而多數軍人都持與謝爾曼一樣的觀點,認為戰爭是災難,戰爭的虛榮純粹是浮光掠影。

喬治·巴頓之所以熱愛戰爭,主要是因為他具有封建主義和騎士製度盛行的中古時代的性格。他認為,他所具備的特殊而有限的才能注定自己要獻身給戰爭。雖然他喜歡寫作,也可以寫得不錯,但他知道他隻能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職業作家。他善於騎馬,馬球也玩得很好,但他不想選擇這些作為職業。他認為自己隻是一個能力有限的人,他這一輩子隻有去搞一項狹窄的專業才能有出息。他堅信他會成為一名優秀軍人,他的特殊天賦在於打仗,隻有在戰場上他才能成為偉大人物。

在工作之餘,巴頓還與駐地附近的名流顯貴往來密切。時常應邀到海蘭公園的富人家參加宴會。每次赴會,巴頓都身著漿得筆挺的軍禮服,風度翩翩,帶著迷人的微笑,徜徉在宴會之中,成為宴會中年輕小姐們投懷送抱的對象。巴頓也自然樂得及時行樂,身邊常常是美女如雲。他帶著她們頻頻出入歌廳、劇院,參加各種舞會和晚會,風光無限,令人側目。巴頓的虛榮心也在這種近乎糜爛的生活中不斷膨脹。

一次在舞會上,巴頓與舞伴正在舞池中盡情展示優雅、瀟灑的舞姿時,不經意間,他瞥見一位妙齡小姐獨坐一隅,啜著飲料,若有所思,一雙大大的眼睛透著三分慵懶,七分迷離。

巴頓的瞳孔在放大,他魂不守舍地跳完一曲,便托詞不舒服,悄悄地離開舞池,直奔那位姑娘,然而結果很令巴頓沮喪:這位姑娘極冷淡地拒絕了他。

這使巴頓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就如同在學校時那次不成功的初戀一樣。他發誓要報複這位出奇孤傲的姑娘。

自第二天起,巴頓就向這位不知名的姑娘發動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攻勢:邀請她一起去劇院看歌劇,一起去打獵、旅遊……巴頓這番咄咄逼人的攻勢終於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那雙曾經漠然似冰的眸子蕩漾起笑意。

兩人的親密無間令巴頓的許多前任女伴們嫉妒得兩眼冒火。但實際上,巴頓卻並不想在感情上付出什麼。他的頭腦已完全被報複的念頭所占據。他要讓她為那一天冷傲的態度付出代價。

一個深秋愜意的日子,巴頓約那位女孩在軍營附近的一片白楊葉變黃的林中會麵。她與他隔著一棵斑駁的老樹。巴頓的眼裏現出一種殘忍的笑意,越過女孩,拋向原野。“……我隻是想正式告訴你,我們之間已經結束了。我從來沒有真正地喜歡你。”“為什麼,這不可能。”兩串淚已無聲地砸在了女孩心頭。“你早就應該明白我們之間不會有結果……確切地說,是你與其他女孩不同的地方吸引了我,但現在,你和她們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因此我們的浪漫旅行到站了,小姐,你也該下車了。”巴頓聳聳肩,故作輕鬆,“也許我們的相遇,僅是人生的一次邂逅……也許我們的愛隻能擦肩而過……”

巴頓看見女孩淚湧如泉。一縷秋風吹過,幾片葉子不情願地緩緩落下,周旋了幾下便依偎在女孩抽動著的肩上、頭上……巴頓驀地有種索然無味的感覺,內心有些自責,也許自己做得太過分了。

軍營外麵的這種奢華無聊的生活雖然給巴頓帶來了暫時的歡樂,但同時也使他產生了一種懊悔和犯罪的感覺,尤其是在思念比阿特麗絲的時候。他一直將比阿特麗絲視為自己的知己,但如何請求她嫁給自己呢?“我一無所成,一無所有,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和可能性。要讓這麼可愛的姑娘去愛一個傻瓜,這豈不是居心險惡嗎?”巴頓常常捫心自問,感到無名的惆悵和孤獨。但從內心深處,巴頓感到是多麼迫切地需要比阿特麗絲做他的終身伴侶啊!她能夠真正地理解他,真心實意地愛他,沒有任何虛情假意。

巴頓對比阿特麗絲的思念愈來愈加強烈。在征求父母同意以後,巴頓給比阿特麗絲寫信商量結婚事宜,很快就收到了比阿特麗絲的回信。在信中,她告訴巴頓,她的父親反對這門婚事,因為巴頓是一名軍人。而他又不願讓女兒一輩子做軍人家屬,為她擔驚受怕。因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說服父親。比阿特麗絲建議巴頓在適當時候到她家與父親麵談,爭取說服父親同意他們之間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