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在倫敦會見蘇聯外長莫洛托夫。
7月“自由法國”改名為“戰鬥法國”。
9月 國內抵抗運動組織領導人赴倫敦會見戴高樂。
11月8日 英美聯軍北非登陸。美國扶植達爾朗執掌北非軍政大權。
1943年1月17日 英美首腦卡薩布蘭卡會議召開,“邀請”戴高樂前往會晤吉羅。
1月22日 戴高樂會見吉羅。
4月15日 戰鬥法國全國委員會通過決議,支持成立以戴高樂為主席的全國執行委員會,法國軍隊應在執委會統一領導之下行動。
5月15日 讓·穆蘭組成法蘭西全國抵抗運動會,通電宣布支持成立以戴高樂為主席的臨時政府。
6月3日 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在阿爾及爾成立,戴高樂與吉羅共任主席。
6月21日 讓·穆蘭被捕遭害。
8月26日 美、英、蘇三國不同程度地承認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
9月9日 解放科西嘉島。
9月17日 發布關於成立協商議會的法令。
11月3日 阿爾及利爾協商會議開幕。
11月28日 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3日 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在阿爾及爾成立。
6月6日 諾曼底登陸。
7月6日 訪問美國,會見羅斯福。
8月1日 勒克萊爾指揮的裝甲第2師在諾曼底登陸,向巴黎進軍。
8月24日 巴黎解放。
8月25日 戴高樂從奧爾良門入城返回巴黎。
10月23日 美英蘇三國同時承認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
11月23日 解放斯特拉斯堡。
12月2—9日 訪問莫斯科,會見斯大林。簽署法蘇互助同盟條約。
1945年2月4日 雅爾塔會議。
4月25日 舊金山聯合國成立大會召開。
7月17日 波茨坦會議。
8月22日 訪問美國,會見杜魯門。
11月13日 被立憲議會選為臨時政府總理。
1946年1月20日 宣布辭去臨時政府總理職務。
6月16日 發表著名的“貝葉演說”。
1947年4月7日 在斯特拉斯堡發表講話,號召成立法蘭西人民聯盟。
4月17日 法蘭西人民聯盟正式成立。
1948年2月6日 安娜·戴高樂去世。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簽字,戴高樂有保留地表示讚同。
1951—1952年法蘭西人民聯盟在法國政治生活中的影響逐年下降,戴高樂退居科隆貝家中撰寫回憶錄。
1953年5月6日 退出法蘭西人民聯盟。
1954年10月《戰爭回憶錄》第1卷問世。
1956年5月《戰爭回憶錄》第2卷問世。
1958年5月13日 阿爾及利亞危機。阿爾及爾法國人支持戴高樂重新執政。
5月15日 發表聲明,準備接管共和國權力。
5月29日 科蒂總統要求議會授權戴高樂組織政府。
6月1—3日 戴高樂獲議會授予特別權力。
6月4日 前往阿爾及爾,說“我理解你們!”
9月14日 在科隆貝會見阿登納。
9月17日 致函美英首腦要求成立北大西洋公約“三國指導小組”。
9月28日 公民投票通過第五共和國新憲法草案。
10月1日 保衛新共和聯盟成立。
11月30日 議會大選,保衛新共和聯盟獲得議會多數。
12月21日 戴高樂當選共和國總統。
1959年1月8日 就任總統,入主愛麗舍宮。
3月25日 表明建立獨立核力量的決心和從北約撤出地中海艦隊的原因。
6月 拒絕在法國部署美國核武器。
9月《戰爭回憶錄》第3卷問世。
9月2日 艾森豪威爾訪問巴黎。
9月16日 在電視廣播演說中提出阿爾及利亞自決問題。
11月3日 在高等軍事學院講話,強調建立獨立的國防核力量。
12月19日 邀請艾森豪威爾、麥克米倫、阿登納到巴黎,商討四國首腦會議的準備工作。
1960年1月18日“馬絮事件”。阿爾及利亞又出現動亂。
2月13日 法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3月23日 赫魯曉夫訪問法國。
4月5日 訪問英國。
4月22日 訪問美國。
5月16日 四國首腦會議在巴黎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