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11月22日 出生於裏爾市。
1905年 戴高樂15歲,寫短篇小說《德國的戰役》。小說描寫了“戴高樂將軍”統率法國軍隊擊潰來犯的德國軍隊。
1907年 進安托萬中學。
1908年 轉入斯塔尼斯拉斯中學。
1909年9月30日 考入聖西爾軍校,並先在步兵33團當兵一年。
1910年10月14日 聖西爾軍校“菲斯班”正式學員。
1912年9月 以第13名的成績畢業於聖西爾軍校。
10月10日 選擇貝當指揮的步兵33團服役,任少尉排長。
1913年 晉升中尉。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8月15日 第1次負傷。
1915年3月10日 第2次負傷。歸隊後晉升上尉,負責指揮33團第10連。
1916年3月2日 在凡爾登前線受傷被俘,在德國戰俘營中度過兩年零八個月,曾多次逃跑,終未成功。
1918年12月3日 大戰結束,返回法國。
1919年 隨法國軍事代表團前往波蘭。
1920年 參加俄波戰爭。後任朗貝爾托夫軍校戰術教官。
12月11日 在巴黎休假,首次見到伊馮娜·旺德魯。
1921年3月 從波蘭回國。
4月6日 與伊馮娜·旺德魯結婚。
10月1日 任聖西爾軍校戰爭史教員。
1922年5月2日 考取高等軍事學院。
1924年3月 出版《敵人內部的傾軋》。
6月 因畢業成績和評語同軍事學院教授們結怨。畢業後到萊茵區駐軍負責後勤工作。
1925年7月1日 奉調到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貝當辦公室任秘書。
1927年4月 在貝當支持下,返高等軍事學院連作3次演講。
9月 晉升少校,奉命指揮第19輕步兵營,駐防特裏爾。
1929年10月 前往貝魯特供職。
1931年11月 在最高國防委員會秘書處任職。1932年7月22日出版《劍刃》。
1933年 晉升中校。3月希特勒上台。
1934年5月5日 出版《建立職業軍》。
12月5日 與保羅·雷諾相識。
1936年3月7日 希特勒進犯萊茵區。
5月 法國人民陣線在大選中獲勝,勃魯姆組閣。
10月 勃魯姆在馬提翁大廈召見戴高樂,但對戴高樂關於“建立職業軍”的建議未予重視。
1937年9月 任駐梅斯507坦克團團長。
12月24日 晉升上校,已47歲。
1938年9月 出版《法國和它的軍隊》,與貝當發生矛盾。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9月2日 出任駐阿爾薩斯第5軍團裝甲司令。
1940年5月11日 奉命組建指揮第4裝甲師。
5月23日 晉升準將。
6月5日 出任雷諾政府國防部次長。
6月9日 赴倫敦首次會見丘吉爾。
6月11日 在奧爾良附近第2次會見丘吉爾。
6月13日 在圖爾第3次會見丘吉爾。
6月16日 再赴倫敦第4次會見丘吉爾。雷諾辭職,貝當組閣,向希特勒德國乞求停戰投降。
6月17日 戴高樂隻身飛往倫敦。
6月18日 在倫敦BBC發表“六·一八”號召,宣布“自由法國”將戰鬥到底。
6月19日 伊馮娜·戴高樂和孩子抵達倫敦。
6月28日 英國政府承認戴高樂為所有自由法國人的領袖。
7月2日 貝當政府從波爾多遷往維希。
8月7日“戴高樂—丘吉爾協議”發表,這是英國政府同自由法國的第一個協議。
8月26—28日 乍得、喀麥隆、剛果宣布歸屬自由法國。
8月31日 英法聯軍奪取達喀爾的計劃失敗。
10月27日 發表《布拉柴維爾宣言》,宣布帝國防務委員會成立。
1941年5月 因敘利亞和黎巴嫩問題同英國發生矛盾。
6月21日 蘇德戰爭爆發。
9月24日 成立法蘭西民族委員會。
12月7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
12月24日 委任讓·穆蘭為代表,負責法國國內各抵抗運動組織的聯絡工作。自由法國海軍攻占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險同美國發生衝突。
1942年1月1日 讓·穆蘭空降回國。
5月5日 英國獨自攻占馬達加斯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