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走在時間前麵的人(3 / 3)

高永振告訴我,李逸總經理的工作時間表是比較固定的,他在每天早晨的7:20來到辦公室。在這裏,負責生產環節各個部、室,生產技術骨幹每天在這裏開早會,協調生產各個環節,安排當天的生產任務,每天早上總有20來個人在這裏參會。而廠裏的工人們是在每天早晨7:40上班,他們是每天要提前二十分鍾到現場,天天如此,就是周六、周日的早晨,早會也照常進行。這個慣例是從建廠以來就一直堅持下來的。

在這個早會上,照例是要彙報前一天的生產運行情況、銷售情況,由中央控製室主任彙報。彙報的內容還有:原材料進廠情況,各種標號水泥、熟料銷售情況。在早會上,各車間、部室有什麼問題要及時提出來,在會上解決、處理,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在一般情況下,會議結束後都要下去檢查,到車間、部、室去檢查,但李總不一定在那一個崗位上出現。他有時會半夜三四點鍾出現在生產第一線的崗位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他辦公室的燈光晚上八九點鍾還在亮著……

李逸善於思考,也善於總結經驗和教訓,他提出來的口號常常是帶有哲理性的,常常發人深省。比如:“成本要低人,質量要勝人,價格要引人,服務要感人”。堅持“做優、做精、做強、打造水泥航母”。這是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長期凝聚成一種企業精神,形成了一種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推動著企業的前進。

搶商機、占市場,打好銷售戰

李逸在抓好生產質量、產量的同時,他緊緊抓住了市場銷售這一關。李逸常說:

“命運負責洗牌,而出牌的是我們自己。”

其實,在這句話的背後,隱含著李逸的思考,那就是對市場的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在水泥市場的主動權,把生產出來的產品銷售出去,這應該是李逸無時不在考慮的重要問題。這種產品成為商品,商品成為資金來源,然後再投入,再產出,這應該是企業的生命之源。

李逸在這個問題上一點也不含糊,他始終在考慮著把握市場營銷的主動權,不斷贏得商機,以最好的方法,最快的速度搶占市場,這也是重中之重。李逸並沒有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也沒有把自己的思維停留在經營管理上。

他首先為自己的產品定位,用“中條”牌水泥的信譽度以及旋窯生產出的高質量水泥為起點,憑著多年來形成的“中條”水泥品牌的優勢,更靠著“統一質量,統一品牌,集中銷售,單獨生產,獨立核算”的經營之道,確定了適銷對路的產品營銷策略。他們在曲沃、侯馬兩個分廠進行銷售整合,建立起一個合理的、完整的銷售網絡。並且與有著經營實力的曲沃聖源粉末站、襄汾騰達水泥廠、三台水泥廠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組建起了以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為軸心的水泥集團。

李逸常說,一個完全的企業,做的不是產品,而是銷售。因此,擁有一支道德素質高、業務素質精,敬業愛崗的營銷團隊是做好銷售、贏得市場的關鍵。李逸把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的銷售部作為公司的對外窗口,抓好銷售部的人員配備和培訓,以提高銷售部人員的業務素質為基準,打好銷售仗。

在銷售部,首先是要把現有人員進行整合,把有戰鬥力的、有朝氣和能力的年輕人放在第一線,到現在為止,銷售部的人員平均年齡也成為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所有部門中最年輕化的部門,銷售部人員的平均年齡隻有27歲。

與此同時,他們抓住了銷售中的各個環節,確定責任製,完善各種銷售製度,規範經銷商和客戶案管理,明確每個人的職責範圍,實行了嚴格的問責製,同時開展了獎勵製度,賞罰分明,極大地調動了銷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他們以製度約束人,以行為教育人,以相關規定激勵人,使這個銷售團隊在銷售領域裏很快亮劍,打出了一片天下,做出了輝煌的成績。到目前為止,銷售部的銷售半徑已經延伸到150公裏,並擴展到7個大區,形成了50多個銷售網點,還建立起了100多人的業餘銷售隊伍。幾年下來,他們陸續建立起以四川省、甘肅省為重點的外省銷售區;以山西忻州、介休等地為目標的外地銷售區;以臨汾本地為重點的銷售區,運行著覆蓋式銷售網絡,由此奠定了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龐大的、由近而遠的銷售輻射網。

在打銷售仗的開始期,李逸是帶著市場銷售部長張銳的三名銷售骨幹進行了市場調研。他們的足跡踏遍了臨汾市及其周邊的17個縣。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全盤出動,打了一次強硬的銷售戰。在這場戰鬥中,李逸親自掛帥,坐鎮臨汾主戰場,而且帶病堅持在第一線,他白天會見客戶,宣傳自己的品牌,在推銷產品上大打主動仗。到了晚上,他才有時間輸液治病。在他的帶領下,銷售隊伍越戰越強,他們團結一心,冒酷暑戰高溫,把臨汾各縣市的所有工程進行了摸底排隊,確定了36家重點用戶,並將這些用戶進行了劃區域的市場細分,並由此確定的責任人,在此基礎上,銷售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年11月份,他們取得了水泥、熟料雙雙突破三萬噸的好成績,那還是在2007年的時候。

到了2010年,水泥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來自本省運城威頓、河北冀東的水泥銷售的不斷擴大和深入,對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的水泥銷售的網絡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影響到銷售市場的穩定與發展。

麵對這種嚴峻的局麵,以李逸為首的公司決策層,對市場情況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他們決定擴大銷售隊伍,把銷售網點工作細化到臨汾市的各市、縣、鄉鎮,采取靈活的多種銷售策略,並通過多種銷售渠道,進行所涉及地區的工程普查。在此基礎上,合理劃分區域,確立重點用戶,明確了責任人和服務人。就這樣,憑借著“中條”牌水泥的品牌和市場信譽,這種市場信譽是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多年來積累的誠信聲譽。憑著這種誠信聲譽,他們再一次拓寬了臨汾市場。他們以比周邊同類水泥每噸高出30元的價格,占領了臨吉高速、臨長高速、臨汾北外環高速、大西鐵、中南通道等國家和山西省重點工程市場,還有臨汾民用住宅樓建築等等。在此基礎上,依托網絡宣傳,將“中條”水泥遠銷到四川、陝西、甘肅等省。

2010年的這一次大型的銷售出擊,穩固和擴大了原有的市場銷售渠道,“中條”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極大提高。2010年6月份,中條水泥銷售一舉突破了10萬噸,達到了十萬三千噸,實現了曆史性的突破。而2010年全年銷售水泥150萬噸,比2008年的年銷售70萬噸、2009年的年銷售水泥100萬噸、2010年銷售了水泥150萬噸比2009年超額了50萬噸,極大地調動了本企業職工的生產積極性。

為了外運散裝水泥,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裝備了大型散裝車輛70多台,袋裝運輸水泥的車輛100多台,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麵對的是社會汽車運輸公司,有運輸公司統一調配車輛,這些車輛中,有一部分是附近村莊裏的老百姓購回私家車在跑運輸,這也是幫助村裏人富起來的一種辦法,是幫助農村脫貧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

這讓我想起來了,我來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的第一天,我們乘坐的小車就是從許多大型運輸車輛的夾縫中鑽進來的。那麼多的運輸車輛在那裏排隊等候裝水泥,實屬罕見,這是我在其它我曾經走過的水泥廠見到的,也是一種奇觀。

銷售部副部長郭吉選說:

“我們企業每天銷售水泥、散裝水泥3500噸的樣子,最高時每天銷售水泥、散裝水泥達到3800噸。從2006年開始,我們企業銷售的水泥從不欠款,每噸售價為260元,每天收入近百萬元。我們的熟料,每天銷售1800噸。麵對大型的工程,陽城——翼城高速公路;聞喜——垣曲高速公路;臨汾——吉縣高速公路;長治——臨汾高速公路;臨汾——大寧一級路麵;聞喜東鎮——陝西合陽高速;大同——西安高鐵等等,我們麵對公路、鐵路等大型通道工程和許多大客戶,每天大部分散裝水泥,有公司的運輸車送貨到工地。李逸總經理把銷售工作放在了第一的位置,銷售部配備了29名能打能拚、年輕力壯、思維敏捷的工作人員,活動在銷售戰線,在水泥質量和信譽度很高的前提下,銷售成為了很重要的抓手。在我們企業,職工都能在這裏待住,職工隊伍很穩定,不存在跳槽的問題發生。”

郭吉選副部長說得很肯定,他也很為此自豪。我聽著也在讚歎,這是李逸抓在了點子上,為廠裏生產出的高質量水泥找到了出路和通道,這樣的企業肯定能發展起來,而且會越發展越好。

財務部長郝金環說:

“財務工作也是李逸總經理一手抓,他主要抓成本控製,他經常了解情況,進行成本分析,他對成本控製是比較嚴格的。每個月進行成本分析,對各個車間的原材料消耗進行摸底,並且再找相關人員想辦法,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對於資金的使用,采取了預算管理,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在治理環境上的大手筆

李逸在抓好生產和銷售的同時,從來沒有放鬆過對節能減排和環境的治理工作。他也在廠區內打了一場環境整治的保衛戰,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公司的後勤部長秦俊平告訴我,僅2010年3月份,在每年都有投資和整治的基礎上,又投入了十五萬元進行環境整治如果加上人工費用,那是20萬元的數字。

秦俊平說:

“到2010年,我們在工廠區內和周圍,已經綠化、香化、美化中看到了成果。現在整個廠區內,有12個品種的樹木。今年種的是桃樹、法國梧桐、綠皮桐、雪鬆、白楊樹、小龍柏樹等,數量達到1500棵。到目前為止,種樹的總量已經達到了4000多棵,綠化麵積達到了300多畝。我們原來還栽種了冬青、塔鬆、紅葉梨樹、大塔鬆等,還種了不少櫻花樹。在施工中,全部由本廠的職工進行作業,實施了機械挖坑,成活率在92%左右。”

秦俊平頓了一下,接著說下去:

“建廠時,第一次綠化花掉了100多萬元,綠化麵積達到了300多畝。我們種的草坪,一開始便實施了噴灌,全部自動噴淋,使用經過處理的廠內汙水進行澆灌。在水池內,我們還建設了養魚池三個,共有1000平方米的水麵。2009年放養了魚苗,魚已經長到了二斤多重。”

秦俊平的話真的打動了人,我在院內看到的滿目蔥蘢,讓人賞心悅目的場景,真是這個企業環境保護的成果,讓人從中品嚐到了現代化企業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前景。

關心職工生活是李逸的一大要務

李逸在工作上雷厲風行,在用人上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在抓生產、抓銷售上也常出重拳,在技術革新和節能減排上不斷出奇製勝,在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麵舍得投入而且卓有成效,在生活上他也懂得關心人、愛護人,在關心職工生活方麵也用心良苦,動了一番腦筋。

李逸非常關心職工的生活,他非常關注廠裏職工的生存環境,這種關心,要從廠裏生活用水的事說起。

原來,廠裏的生活用水質量不過關,也就是沒有達到用水的最低標準,水裏的含氟量高,在人們長期飲用後,容易使牙齒發黃,而且長期喝下去,極容易患骨質疏鬆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07%年底,廠裏果斷地投資了一部分經費,購回了一套科學處理水的儀器設備,在經過水處理器的處理後,使這裏的水質有了很大變化,水質完全達到了純淨水的純度。經過臨汾市有關部門的專門化驗,水質已經完全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

在解決水質問題後,為了解決全廠職工的飲用水的方便,企業又動用了一筆資金,為每個單位和相關辦公室全部配置了飲水器,這就使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的飲用水科學化,上了一個新檔次,這是一次飲用水的質的飛躍。就這樣,全廠徹底解決了多年來未曾解決的職工的飲水問題。

對於廠裏的職工食堂,解決職工吃飯問題,李逸也是用了心思,花了大力氣的。

在食堂改製前,食堂是由私人承包的。那時的情況是,飯菜價格太高,而且無法保證飯菜質量,食堂內部的飲食衛生、環境衛生也很不理想。當時的經營者,隻是片麵地從盈利出發,不從職工的實際需要和利益考慮,造成了食堂管理和夥食不受職工歡迎的這種局麵,工人們接受不了,而且反映比較強烈。

鑒於此,李逸和企業的領導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經過了班子成員的反複的醞釀和討論,決定對食堂進行改製。

改製,分成了兩步。一是首先投入了10萬元資金,對食堂內部進行了全麵的裝修、美化、改造,對食堂內部的所有牆壁進行了全麵的粉刷,對食堂內部的廚具、炊具、碗櫃進行了清洗、消毒和保存,這是一次徹底的清洗和消毒過程。在此基礎上,企業拿出一部分資金,給單位每個職工購回並發放了一套不鏽鋼餐具,供職工們日常使用。在這些程序進行完畢後,這裏基本上做到了職工食堂用品的衛生和合格。

對於食堂內部管理,他們實行了包餐製。他們請來了有一定水平的六名廚師,進入食堂改製運營中。企業對他們提出要求,讓他們實行包餐、包工資、包飯菜質量。還讓他們持平經營。而且提出,所做飯菜質量和價格,必須讓職工滿意。規定了每天早、午、晚三餐,要適應企業內部工人們三班倒的就餐需要。職工的家屬也可以在食堂就餐,這樣下來,職工和家屬加在一起的人數,總共應該有500人就餐,這是個龐大的數字,而每餐到位的人數就應該有150人左右。

改製前,這個企業的每個工人平均每月就餐消費需要花去450元~500元,消費不算低。而在改製後,由於食堂麵貌大變,衛生條件大改觀。而每名職工這時的每月消費,隻要有270元就可以了。他們平均每天花去的餐費隻有8元之多。

改製後的食堂采購工作,由食堂管理員、廚師長、後勤部長共同完成。他們差不多每天要到附近的襄汾縣菜市場采購,那是一個很大的菜市場,完全可以滿足供應。與此同時,他們還可以到臨汾市、鄉寧縣、蒲縣、新絳縣等地菜市場進行采購。這就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和品質優良。

這樣的大動作改製,食堂給職工帶來了福利和衛生,職工們滿意了,一心把勁用在了生產和工作上,使企業麵貌發生了新變化,產生了新動力。

在解決了食堂改製後,李逸開始解決單身職工和集體宿舍的問題。他們決定把辦公樓的4層~5層作為宿舍,工人6個人住一間房,大學生們四人一間,同時從大門外的民間租房,也是每4人一間。所有宿舍解決空調和暖氣設備,同時把網絡延伸到宿舍裏,雖然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離縣城距離較遠,但都能在宿舍裏上網,做到了家家有網線,個個能上網。

在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生活區內,還有一座二層樓,那是結婚後的夫妻房,也就是雙人宿舍。對於住在這裏的職工,不收房租,每家每月可免費使用150度電,超過後收取費用。

以李逸為總經理的領導班子成員,對於職工生活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這樣做的後果是,免除了職工的後顧之憂,全力撲在了工作上,極大地調動了企業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生產效率,也使企業內部關係更加和諧,極大地增強了內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這支隊伍越戰越強、越戰越勇,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抓好管理,不斷前進

李逸在管理上真的是一把好手。他同時又是一個善於動腦筋的人。他敢於創新,敢作敢為。

在公司管理上,他首先實行了經濟責任製考核。他們打破了傳統工資界限,實行了工資與產量、利潤掛鉤,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他還狠抓幹部層麵的管理,對企業中層幹部實行雙重考核:任務指標考核、職工打分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幹部在工作中自覺性與主動性,也提高了幹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

李逸勤於思考,善於鑽研,帶領企業職工攻克了一道道難題,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在不斷進行的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中,不斷搶灘占領市場,引領企業穩步發展。

近年來,李逸和他所在的企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各方麵的讚揚和表彰。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生產的“中條”牌水泥,先後榮獲“山西省優質產品”“國家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的榮譽稱號。他所在的企業多次獲得中條山有色冶金集團公司的模範單位、紅旗黨委、省屬企業文明單位稱號;2008年,他們企業被山西省人事廳、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授予“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和“全省建材工業先進集體”的稱號。他們所生產的水泥產品被山西省質量與品牌協會評為“山西省實施用戶滿意工程先進單位用戶滿意產品”;2010年,中條山新型建材公司一舉進入了山西省建材行業三十強企業行列中。

李逸本人,獲得的榮譽也很多,但他現在是曲沃縣人大代表、山西省建材行業勞動模範。他的行為方式和工作態度,獲得了人們高度的評價,也成為本企業職工的學習榜樣。

盡管如此,李逸在前進的道路上並沒有停下來,他仍在拚搏,仍在學習,仍在前進中。在他的前麵,路程還很遙遠,需要他做的事還很多,願他在今後的前進中繼續努力,創出一片新天地。

科學是沒有止境的,探索之路也是沒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