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詩人、企業家、勞動模範(3 / 3)

清華水泥廠老廠坐落在過去的永濟市清華鄉王官峪的山腳下,我過去常常經過這一帶。在這裏,有中國唐代時永濟籍大詩人、詩論家司空圖的隱居遺址。這裏以王官瀑布聞名於世,上世紀末經過重修整治已經開發成一處文化旅遊地。緊挨王官峪往北下麵是樓上村,以清末一代廉吏閻敬銘在這裏建有城堡式的別墅閻家樓而得名,那也是一處風光旅遊景區。在清華鎮的公路旁,還有一處扁鵲廟。這座廟是為紀念戰國時期的河北神醫扁鵲而建的。相傳扁鵲曾在永濟一帶行醫,治好了當地好多人的疾病,尤其是當時流行瘟疫,扁鵲以其高超的醫術,用王官峪的水熬藥治病挽救了當地許多百姓垂危的生命,造福一方,得到永濟人的讚美和思念。

就在這樣優美的環境裏,清華水泥廠老廠坐落其間。

其實,這次我是專程來到這裏的,我是要看看這座老廠的新貌。盡管我以前沒有來過廠裏,但對當地的風景區也還是熟悉的。

小車開進了清華村,在拐了幾個小彎之後,一直向著山腳下開過去。在村莊背後的路邊,我看到了清末廉相閻敬銘所建的王官別墅,建有很別致的建築群落展開在山前的一片地麵上,形成盆景式的小公園。車越走離山腳越近,這裏的山是蒼翠的山,這裏的田野裏長滿了柿子樹,柿樹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田野中。永濟市是山西曆史上柿子的著名產地之一,永濟柿餅清代曾進貢過皇上,近代參加過巴拿馬外國比賽會,榮獲一等獎,當然地頭柿子樹多了,柿子林一片一片地展開。田野裏,越冬的小麥綠茵茵地生長著,那是一種旺勢。雖然很綠,但已畢竟是五月了,小麥就快要成熟了,滿地的麥苗像是鋪了一幅綠色的地毯。一切是那樣恬靜和諧與安詳。

清華水泥廠的老廠區掩映在林蔭之中。透過樹木,看到了廠區的概貌。那是一個繁忙的工廠,大小汽車在進進出出,一車又一車的水泥被運出了廠區,工人們在裝卸著……眼前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一個寬大的院子裏,車子停了下來。

這真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所在,院內是花池,各種花卉在競放,院子裏花香四溢,綠色的樹和紅色、粉色的花成為了鮮明的對照,把園內裝點得姹紫嫣紅……

在院子的正麵,是一排整齊的平房,看起來也很有年頭了,那是一種時代的烙印,大約是與廠齡同齡的房屋了,應該是有著35年的曆史了。

我走進孟憲森廠長的辦公室。

這是一間寬大的辦公室,比他在永濟市分廠的辦公室要大得多。但一眼看去,仍然是一種書卷氣在充溢著。依然是掛著名家書法作品,依然是窗明幾淨,依然擺著鮮花,在這裏仍然透視出孟憲森廠長的氣質和胸懷,是儒商,是企業家,更是文化學者型的幹部,就是這樣一位領導者,在管理著這樣一廠兩區的水泥廠。

依然是那麼大小的寫字台,孟憲森廠長給我說起了他們自己辦起來的新廠-一個純淨礦泉水廠。他們用的是山泉水,經過淨化後才灌裝,然後送到運城市內外的各個用戶。

他告訴我:

“你現在入住的永濟市華鑫賓館內,用的就是我們廠生產的山泉飲用水。”

他強調說:

“其實我們生產的是礦泉水。我們這裏是地道的山泉,是從中條山裏流出來的泉水。我們經過實地勘察,專家檢測,嚴密認證,部門認可,上級審批,才劃定場地,建設廠房,購置設備,聘用人員,在2006年10月開始生產,並命名為永濟市扁鵲水業有限公司。這股水,經有關部門鑒定,王官穀背靠的這段中條山屬石灰石礦體,這在整個中條山中是不多見的。這股水,水質達到礦泉水標準。水中富含鍶、鈣、鎂、碘、偏矽酸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水質呈弱堿性,鍶是人體骨質生長離不了的元素,偏矽酸對人體主動脈血管有軟化作用,對心髒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功能紊亂、胃病菌、胃潰瘍有一定的醫療保健作用。”

孟廠長接著說:

“正是這股好水,使當地農村裏人出了許多高壽老人。王官村裏有一位老太太,60年代活到了113歲。高壽者當然不隻她一個,村莊裏,90多歲、80多歲的老人大有人在。這裏的水對人體非常有益啊!”

說話間,他帶著我一起去看這家正在生產的“永濟市扁鵲水業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就巧妙地連接在他們水泥廠的後院,占地10餘畝,新蓋的車間有1500平方米,院內,幹淨整潔,新蓋的二層辦公大樓在院內聳起。樓內窗明幾淨,院中花團錦簇,纖塵不染,賞心悅目,整體上給人非常舒適、美觀的感覺。

他們這個廠,是清華水泥廠的延續和發展,是清華水泥廠新注冊的公司。在灌裝水的過程中,他們做到了美、淨、新、嚴、細。質量純天然,銷路很好。

常飲詩賢泉,健康到百年。

飲我詩賢泉,結你文星緣。

我望著孟憲森充滿信心的神態,也為之高興,水泥產業40載,又因地製宜地辦成了礦泉水廠,擴充了實力,創新了產業,增加了效益,在前進路上另辟新徑,追求卓越,豈能不高興?他說:“我們這叫立足水泥求提高,跳出水泥謀發展。”

因了這股清泉,對孟憲森的詩情也會帶來佳音吧!他的詩歌創作也會有一次新的飛躍和新的豐收吧!

他和他的班子成員

在我和孟憲森的交談中,我很少發現有人找他,當時我深感納悶,作為一把手的他,咋會如此清閑瀟灑呢?

近年來,我走過許多家企業,這些企業的一把手留給我的印象是,忙忙碌碌,好像日理萬機,不停地有人在找,我和他們約好的時間,常常會被因故推遲,有時會推遲一兩個鍾點。這讓我感到很不舒服,他們也常常向我致歉。因為他們自己也感到很不禮貌啊!

有時,一個上午的采訪和談話,往往會被打斷十幾次甚至更多,他們那辦公桌上的電話常常響個不停,沒完沒了的事情,無窮無盡的應酬,真的是太忙了,這是企業首腦嘛,我當然很理解。但是,在孟憲森這裏卻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我的感覺,他好像很清閑,很舒適,有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但是我在懷疑自己的判斷,這樣是不是有點對他不恭啊!

在後來的幾天裏,我的思考終於得到了回答。

孟憲森,是在用人性化的管理,以人為本,來凝聚班子和員工的心,他突出“關愛”,把班子成員和員工視為上帝,把自己視為公仆,在班子裏不搞一言堂和家長製,而是群策群力,民主管理,使班子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暢所欲言,無話不談,大家心情舒暢,全力以赴幹好工作。

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班子成員分工明確,副手們各司其責,各盡所能,各管一方。由此,他不會像有的企業一把手那樣,不分巨細,事必躬親,把自己放在火山口上去熬煎。

孟憲森放手地讓副手們大膽地去處理他們分管的工作,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讓他們獨當一麵,各盡其能。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放手,自己騰出精力來抓大事,考慮長遠發展。這樣做,同時也能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這個企業的發展有了後勁,充滿了活力。

事實證明,這樣的班子是有活力的,這樣的班子是有創造性的。這就確保了集思廣益,多謀善斷,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應。這樣做的結果,使企業年年生產、銷售蒸蒸日上,效益不斷提升,人心穩定,發展非常平穩,人們都在這樣的環境裏受益。

孟憲森廠長告訴我:

“我們這個班子很團結,在大家分工之後,按照分工辦事,我在總的分工前提下,隻管一項工作,那就是財務。”

這時我才明白,我看到的,在幾天內找他簽字的人都是有關財務內容,但也隻有不多的幾個人。

我深深地感到,孟憲森很會當一把手,總攬全局。這樣會使自己處於非常清醒的狀態、明智的狀態。這是真正的一把手,當今這樣的一把手太少了,會當一把手的人也真的太少了。

我不由得對他產生了更多的敬佩。

其實,孟憲森是把精力用在了抓大事,抓創新上。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加強了全廠資源的綜合利用力度。在他的帶領下,清華水泥廠成功地利用熱電廠的爐底渣作為混合材料,用來生產複合水泥,每年可利用廢棄資源6萬多噸,節約資金300多萬元。三年來共利用廢渣近20萬噸,為清華水泥廠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同時社會節約耕地310畝。

在廠裏的環境保護方麵,孟憲森更是下了大力氣。他大膽投資150多萬元對廠內的機立窯除塵設備進行了改造,使廠裏的環境麵貌大大地得到了改善,而且每年回收水泥細粉4500噸,節約成本50萬元。

在節約能源方麵,他大膽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了單機設備台時產量,每噸水泥的電耗降低了15kw。h,每年可節電300萬kw。h。特別是投資了14萬元對立窯風機采用了先進的變頻調速控製係統,節電達30%以上,熟料的熱耗也明顯下降,由原來的1000kca1/kg左右下降至780kca1/kg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標煤800多噸。

孟憲森還很注意用高新技術對企業進行武裝,投資10萬元為化驗室配備了多功能熱量測定儀,確保了進廠的原料煤的質量,從而保證了清華水泥廠水泥生產的質量。

他做的事情當然不止於此。職工們說,孟廠長在節能減排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他是員工的貼心人

孟憲森在廠裏口碑很好,那是由於他有著榜樣的力量,而且有著對職工的關懷,受到了大家的擁戴。他在關心著廠裏每一個職工的冷暖,他把改善職工的生活放在了廠裏的議事日程上。他常常把職工看起來被認為是小事的事當成一回事,加以關注。職工的婚、喪、嫁、娶,職工給老人過壽、子女慶生日、做滿月,他常常是有請必到。尤其是對那些已經離、退休的職工,逢年過節總要親自慰問、探望,這是事必躬親的。對於離退休職工,針對他們的大多數已回到農村的現實,農村醫療條件相對較差的情況,在中秋節、重陽節時,組織他們到永濟市醫療條件最好的是人民醫院進行全麵體檢,而且不定時地召開座談會,征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還把路遠、交通不便的離、退休職工接來送回,讓全體職工感到了企業的溫暖和工廠對職工的關心。老職工們表示,一定要為廠裏分憂解難、出力、奉獻。孟憲森自上任以來,為廠內職工補交拖欠了十多年的養老保險金126萬元,解決了廠內職工的後顧之憂。雖然我隻是來了短暫的幾天時間,但我親眼目睹了孟憲森對老年職工的關心、尊敬。

那是我們一起在中午外出吃飯的時候,剛走到廠子的大門口,我突然看到孟憲森大步流星地走向兩位站在門口的長者,向兩人恭恭敬敬地遞上了兩支香煙,動作是那麼匆忙,態度又是那麼虔誠,真的讓我感動不已。從他的待人接物中我看到了一位領導者的胸懷,一名企業家的風範……學者型廠長孟憲森是讀書人,讀書使他充滿了活力,讀書讓他有了力量,讀書使他充滿了睿智,讀書讓他真正地聰明了起來。

我在和他的交談中,知道了他這麼多年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勤學上進,勤學就是愛好學習和看書。

他看了很多書,但我發現,他看的書是很有特點很有選擇的。他愛看曆史書,這是一個特點。

他說他看過許多曆史書,他告訴我,他讀過宋代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鑒》,這是中國著名的百科全書;他還讀過《二十四史》,這能讓他了解中國曆史。這些書對於他了解社會,了解政治和經濟,幫助自己的詩歌創作都有著極大的啟蒙和推動作用。他在一首旅遊詩《商丘采風有感》中曾引用近百名曆史人物的典故,令人不得不驚歎其學識淵博,博聞強記。他還閱讀了大量的曆史人物的自傳、傳記。中國的著名曆史人物、明代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清代的著名人物、洋務大臣李鴻章;還有清代的封疆大吏、湘軍首領曾國藩;他還看過關於介紹清代康熙年間的著名宰相、康熙的老師、山西晉城人陳廷敬的書。讀陳廷敬,自然還要讀他的詩作,陳廷敬也是清代官場中的詩人啊!他還讀過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傳記。

在他讀書的書單裏,還有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康、乾盛世時的著名皇帝的傳記和執政韜略。

在他看過的書籍裏,有當代著名人物毛澤東、周恩來的傳記;還有國外著名政治家、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傳記;還看過經濟類人物、美國的著名人物比爾蓋茨的傳記;他還涉獵了日本的著名人物鬆下幸之助的《鬆下成功之道》、今人餘世維的《變革與文化》等等。

因為他是寫詩的,他對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也情有獨鍾。從中不難看出他的學習精神和治學態度。刻苦鑽研,博學多聞,孜孜不倦,成為了學識淵博的“學者型廠長”。

由於他的學習精神和管理理念,他所管理的清華水泥廠不斷進取,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產量由他接手時的年產10萬噸上升到今日的35萬噸,全廠的職工的收入由過去的年收入6000多元上升到今日的年收入平均15000元,廠裏的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的形象得到很大的提高,廠裏的產品成為名牌產品得到了社會的肯定,企業文化得到了弘揚,企業精神成為全廠員工的共同財富……這些,都與他這名“學者型廠長”分不開。

他們廠生產的“西廂牌”水泥,先後獲得了各種榮譽:

1998年,被山西省政府授予“省優產品稱號”;

2002年,被山西省消協授予“消費者可信產品”;

2003年,被中國建材流通協會授予“工程建設質量可信推廣應用產品”;

2004年,被中共運城市委、運城市政府評為“運城市百佳誠信單位”;

2004年,被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業;

2005年,被中國建材流通協會授予“用戶首選無毒害綠色環保百佳暢銷品牌”;

2005年,被中國建材企業管理協會授予“中國優秀建材產品”;

2005年,被山西省品牌協會授予“山西省水泥市場用戶滿意品牌”;

2005年,被山西省消費者協會授予“誠信單位”;2005年被山西省技術監督局授予“AA級質量信譽單位”。

孟憲森本人,也在這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施展才華發揮才幹,增長著智慧,提高著學識。正像馬克思所說,人們從事的職業,一為造福社會,二為完善自身。

近年來他先後獲得了多項榮譽,1999年,他獲得了運城地區的十佳共產黨員;2000年,他成為了運城地區勞動模範;2005年以來,他先後被評為國家水利部授予的“優秀企業家”、山西省企業家協會授予的“山西省優秀企業家”、中共永濟市委授予他“優秀廠長、經理”、被世界大采風組委會評為“中華世紀風采人物”;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授予他“中國改革百名新銳人物”;《人民公仆》編委會授予他“人民公仆”光榮稱號;中國作家協會世紀論壇授予他“2005年度功勳作家”;2006年,他還獲得了山西省“五一”勞動競賽二等功;2008年,他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

他在業餘時間的詩歌創作,也獲得了豐收。他的《滿江紅》(外七首),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全國作品評比一等獎;並入編《中國作家世紀論壇獲獎作家文庫》;他的詩詞作品《觀鐵牛登鸛雀》榮獲了第五屆中國世紀大采風活動銀獎;他的作品《詠麥詩二首》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評審,獲得“管理、調研、實踐、創新”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他在企業管理、社會實踐、學術研究、詩歌創作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言以蔽之,這是個不可多得人才。

我在他麵前坐著,我們交談得很融洽,他很平靜地看待這一切榮譽。他認為,這是全廠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大家共同拚搏奮鬥的結果,他隻是其中的一分子,他表示,還要在這個集體裏不停地戰鬥下去,他今年隻有45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會像過去一樣不停地學習和進取,為全廠職工而努力。這是他的方向,也是他做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