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實現超越
2008年1月1日,對設計院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建院二十餘年的設計院告別了計劃經濟體製下確立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體製,成建製轉為科技型企業,設計院迎來了與市場經濟接軌的發展曙光。2008年對設計院來說也是個難忘的一年,在康建紅的領導下,設計院工程設計資質獲得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建材行業(水泥、新型建材)專業甲級資質,設計院終於告別了二十餘年的工程設計乙級資質,為有機會參與國內國際重大項目的設計取得了通行證。
對於設計院的轉企改製,職工們是普遍認同的。但涉及個人切身利益,特別是對於退休人員和老職工來說,他們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為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很多人原來身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是在國家重視科技的政策下,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事業為重,來到科研設計單位的,他們在原來單位都是精英,如果不能在轉企中妥善安排他們的生活,作為設計院的院長,康建紅此生心無法安放。為了做好老同誌的生活安置,康建紅動用了自己各方麵的人脈資源,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彙報設計院的改企情況,為老同誌爭取他們應得的利益。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上級有關部門領導深深為康建紅的勤奮紮實的工作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所感動,終於在政策上將我院與其他省級設計單位一視同仁,列入了改企名單,並於2007年底成功實現轉企。
康建紅說:“我們從事業單位主動轉為企業,這又是我們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所在。許多事業單位抱著事業單位的牌子不放,實際是束縛了自身的發展,堵住了自己的前進道路。從事業單位轉為企業,這是我們成功的轉點,這是需要努力和爭取的。我們從這個基點出發,鼓足勇氣,爭取政策,轉成了企業管理製度。轉企對我們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發展有利。在轉企後,我們把在職職工、退休職工的人事關係都理順了。真正做到了老同誌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在職和退休職工都有了社會保障,解決了後顧之憂。”
工程設計資質是工程設計單位參與競爭的通行證,作為一個省級科研設計單位,乙級設計資質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隨著國家水泥產業政策的調整,乙級設計資質將關閉了進入設計市場的大門。剛剛轉企並發展稍有起色的設計院,又麵臨著嚴峻的考驗。康建紅院長臨危不亂,發起了向工程設計甲級升級的號令,他和他的管理團隊十上北京,終於在2008年3月取得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工程設計甲級證書。工程設計甲級證書的取得,更加用事實回答了康建紅同誌的工作魄力。他是一個優秀的省級科研設計單位的掌門人。在說到辦資質的艱辛時,康建紅同誌眼睛裏閃爍著晶瑩的淚花。從他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工作的艱辛和作為省級科研設計單位領導人的肩上的重擔。
康建紅告訴我,他在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已經幹出了一片新天地,但他知道,他們的實力是在工作中建立起來的,在闖蕩中拚搏出來的。現在,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已經獲得了兩個甲級資質。這是他們這個設計院水平和實力的象征。2008年,他們獲得了工程設計甲級證書,2010年,他們又獲得了建材工程谘詢甲級證書。這兩個甲級證書,已經充分說明了他們的實力。
康建紅說:“在國內,我們是名副其實的雙甲級。在國內各個省、市、自治區中,這樣的省級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獲得雙甲級的為數不多,地方院中大多是乙級。”
在我和康建紅的交談中,深深感到了他的深謀與遠慮。他想的問題很多,也很有深度,還很超前。思維的超前,作為一個領導者是很至關重要的。沒有遠見卓識的領導,很難把企業帶到一個高度上,站在一個製高點上。
在轉型中實現跨越在跨越中實現崛起
康建紅說,我來到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的五年多來,一直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自己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工作激情,帶領全院職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拚搏進取,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工作理念,製定了“立足山西,麵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以創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流品牌企業為目標。正由於遵循了這樣的發展思路和理念,才使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幾年來一直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取得了“雙甲”資質,極大地提升了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品牌形象。
五年來,他們累計完成了山水集團新疆喀什地區2×5000t/d新型幹法熟料生產線項目、陝西禮恒鋼鐵有限公司建設年產80萬噸礦渣粉循環經濟項目、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3萬噸/年粉煤灰礦物纖維生產線項目、莫桑比克5000t/d熟料生產線建設工程等國內外工程項目谘詢工作80多項;完成遼寧本溪工業園綜合利用城市汙泥建設5000t/d熟料生產線、高平維高水泥製造有限公司2500t/d熟料生產線和9MW純低溫餘熱發電等水泥廠工程設計項目20項;還完成了山西聚義集團2.2億塊煤矸石燒結磚、霍州煤電方山15萬m3粉煤灰加氣砼和6000千萬塊粉煤灰蒸壓磚生產線(epc工程)、山西美錦鋼鐵有限公司2×600t/d活性石灰生產線等新型建材工程設計22項。特別是2010年完成了俄羅斯羅斯托夫市塔慶30萬噸水泥生產線的設計和項目服務工作,為做好國外項目開了先河,積累了可貴的經驗。
我看到,康建紅在說這番話的時候是動了感情的,他說完話,自己又陷入沉思中,狠狠地吸了一口煙,吐出了一口煙霧,才恢複了平靜。
他告訴我,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麵對著多重困難,他們緊緊圍繞著“科技立院、人才強院、文化興院、和諧富院”的發展宗旨,堅持以“市場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以質量為根本、以製度為保障、以效益為目標”的經營方針,麵對全球金融危機、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等諸多不利因素,他們院統一思想,紮實工作,順利地完成了2010年確定的工作目標。2010年,完成各類項目近千餘項,設計圖紙七萬餘張,編製各類報告四千餘本。在設計取費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克服困難,2010年簽訂可執行合同額達780餘萬元,實際完成經營收入710餘萬元。2010年,全院在職人員人均年收入達到了4萬元,全年上繳稅金33萬元,這真的是很不容易得來的成果啊。
在科技創新成果方麵,他們院裏有康建紅院長主持研發的科研成果“金屬鎂煆白新型回轉窯煆燒係統開發”,在2009年8月8日通過了山西省科技廳的成果鑒定。這項成果,填補了山西省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一直沒有科技成果的空白。這項成果的應用,可以使係統產量提高80%以上,熱耗降低35%,廢氣排放濃度≤40mg/NM3,達到了國內的領先水平;這項成果的推廣,將對山西省鎂合金產業增產節能、改善環境具有科技示範作用。
康建紅還參與完成了2009年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全部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環保生態優質水泥熟料”項目的總體設計工作,這個項目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這一項目的實施和推廣,對山西省煤炭、化工、冶金等行業產生的工業廢渣資源化利用、生產優質水泥熟料提供了技術支撐。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資助研發的項目課題還有:利用煤矸石、粉煤灰、鋼渣等等工業廢渣製造高效能無機保溫材料技術、脫硫石膏脫水工藝、晶型轉化技術、煤矸石配料製陶沙技術、利用電石渣、赤泥生產蒸壓空心保溫磚技術等,這些項目的研發成功及推廣應用,既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也為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實現工業廢棄物“零”排放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其實,在2010年中,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0年,這個設計院承攬了越南、緬甸兩國水泥項目的技術方案編製等技術服務工作。俄羅斯羅斯托夫州塔慶水泥項目已經完成設計、進入建設階段,現在已經到了試車階段。
康建紅說到了在俄羅斯的建設項目,話就多了起來。他說:“我們是從2006年開始,我們走出國門,先後承接了中東也門共和國的項目,我去了半個月的時間,在也門搞的是水泥項目,盡管一開始經驗不足沒做成,但我們也很有收獲。通過也門的事情了解到,中國的水泥工業技術水平、裝備水平,在世界上是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在水泥工業方麵的發展是先進的。2007年,我們的開拓進入到了非洲、先後到了安哥拉、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等國,在這些國家中,有一部分項目是和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的,已經完成了前期的谘詢服務,簽訂了項目管理、項目服務的協議,而且開展了相應的工作。2009%年,在越南海防市,緬甸仰光市也進行了相應的拓展和開發工作。”
說到這裏,康建紅特別提到了在俄羅斯進行的項目。
2009%年,他們在俄羅斯的羅斯托夫州承接了一個項目,這是一個年產30萬噸的水泥廠項目,是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這在俄羅斯還是第一條。雖然年產量不高,隻有30萬噸,但他是在俄羅斯境內最先進的水泥生產工藝,是第一條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因而意義重大。說到羅斯托夫,這是俄羅斯境內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之一。
康建紅告訴我,羅斯托夫州位於俄羅斯西南部的頓河下遊,麵臨亞速海,距首都莫斯科190公裏,人口429萬,是俄羅斯的第十大城市,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最早的記載是公元862年,12世紀後,成為獨立的小公國,13世紀成為俄羅斯西北部的一個中心。1474年並入莫斯科大公國,後來商業得到快速發展,1589年~1788年成為俄羅斯與白海之間的商埠,是俄羅斯最大和最富有的大都市之一。
康建紅說,這座城市水路交通便利,是頓河航運和高加索鐵路的起點,在這裏有著塔甘羅格、亞速、伏爾加頓斯克、巴泰斯克等港口、城市。這座城市工業發達,有采煤、化工、鋼鐵、機械製造和食品加工業,是北高加索商品糧基地之一。
就是這樣一座工業城市,水泥生產卻是相對滯後,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在這裏的工作也就會卓有成效。他們在這裏進行了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的設計、人員培訓、達產達標服務,現在已進入生產調試階段。到2011年3月份將正式投入生產運營。
康建紅說:“我們先後派出了近十來批次的人員在那裏展開工作,現在就有我們設計院的五名同誌在那裏工作,很快又有六名同誌趕到那裏,投入緊張的運營調試。”
康建紅很有感慨地說:“俄羅斯市場很大,需求很旺,30%年來他們的水泥生產很落後,這是俄羅斯唯一的一條建成投產的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這在他們國家是最先進的。上次來我們院裏的五個俄羅斯人,就是談這個項目的。”
這使我記起了去年那一段時間內,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大搞衛生,大搞室內衛生和環境衛生,而且進行了相應的美化、綠化、香化。我記得在那段時間內,在我辦公室所在的三層樓上,擺起了許多花盆,還在會議室進行了裝點,同時把衛生間清理的幹幹淨淨,放置了紙巾。在樓道中間的大屏幕上,每天播放著歡迎俄羅斯羅斯托夫州的朋友們到山西太原做客的大幅標語和廣告。後來,俄羅斯人終於來了,那是五個羅斯托夫人。他們就在那個大會議室裏進行了會談,當然,會談的內情我是不得而知了。但是,那一段的熱烈氛圍,真的讓我感覺到,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真的走到國外去了,而且外國人也來了。這足以說明,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工作做到國外去了,這是實力的展示,是真功夫的較量,也是一次實戰演習。
他還對我說了許多他的經驗之談:“我們引入了現代企業的管理運營理念,在保證骨幹技術力量不流失的前提下,強化了市場主體功能,進行了多元化的改革和改組,成立了環保建材工程所、活性石灰工程所、牆體材料工程所、安全工程所等相對獨立的運營部門,成立了山西中材建材工程谘詢有限公司、山西銳力達自控工程有限公司兩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股份製公司,延伸了設計服務產業鏈,還成立了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西南分院、南京分院,擴大了業務市場,進一步改善和改革了人才競爭機製和院所二級分配機製,為全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聽完後也感到很欣慰,他們的事業在發展,人員在擴充,下屬單位在增加,尤其是西南分院和南京分院的建立,更使他們猛虎添翼,更便於騰飛,更便於施展才幹,實現了麵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指導思想。真的為他們的這種快速發展高興。
說到他們的國際化戰略,康建紅給我講了一大段。
康建紅說,他們從2006年開始,就實施了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國際化戰略。一開始還是一種嚐試,後來就循序漸進,有選擇地進行,他們院就在這幾年中先後派出去過十個批次的人員出國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了2008年以後,是後金融危機的時代,國家產業政策有所調整,他們開始與國家級的大公司、大集團進行合作。這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小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小。他們先後與山東山水集團簽訂了框架性的戰略性合作協議,主要內容是工程谘詢、工程設計。而後與晉城山水集團、河曲山水集團進行了成功的合作。在新疆、遼寧、山東、天津,隻要是山水集團的項目,都在框架協議之內進行著合作。他們還與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北京金隅集團、中化二建集團進行著項目合作,這就為山西省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的發展增強了活力和後勁。
康建紅說:“穩步推進,不斷追求成功率,有選擇性地做一些國外項目,這對我們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與大集團、大公司的戰略合作,這在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的發展曆史上也是空前的。對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幾年,我們在發展的同時,還抓住了科研項目研究,科研項目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們完成了三項科研項目,獲得了山西省科技進步獎和科研三等獎,實施了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在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我見到了許多科技人才,並和他們進行了交談,得到的印象是,他們真的思想很一致,那就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真的很重要,這是一個單位凝聚力的體現,和諧向上發展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