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衝稱象”氣候考(1 / 2)

“曹衝稱象”氣候考

萬象

作者:麻庭光

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曾經根據《三國誌》中的“曹衝稱象”故事,推斷中國在三國時期已經知道了浮力原理。這一故事和“司馬光砸缸”一樣,成為中國兒童的啟蒙故事,人人耳熟能詳,澤及曆代。但是,在曆史上“曹衝稱象”真的發生過嗎?

中土真的無象嗎?

據曆史學家陳寅恪考證:漢代中土無象,而曹衝五六歲時,孫權為會稽(浙江紹興)太守,也不可能有象送曹操。他認為,故事是從佛經輸入的,如《雜寶藏經》卷一:“天神又問:此大象有幾斤?……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陳寅恪在考證中使用的前提性假設是:大象生活區域固定,在漢代除了交趾(越南),南方沒有大象,因此孫權作為會稽太守,不可能有機會得到大象。顯然,這種假設是有漏洞的,因為中國曆史上有很多次大象成災的記錄,大象的行蹤,遠遠超過浙江紹興的緯度。另外,據清代學者何義門記載,燕昭王時(公元前300年左右)就有人用浮水的方法稱量過大豕。當然這一論據無法證明曹衝是因為讀過燕昭王時期的故事而“稱象”,還是後世人因為該故事而偽造“曹衝稱象”的故事。

中國曆史上不乏大象的傳說與故事。傳說在舜生活的年代,中原多象,他弟弟的名字就是“象”。傳說中由於舜的功績卓著,甚至可以讓大象為他勞動,這也成為他順利接任首領的一條重要理由。另外,中國古代百孝圖中的《象耕故事》,說的就是利用大象進行耕作的故事。

然而,大象也並非一直在中原地帶廣泛繁衍、棲息。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750年的冷相氣候導致大象基本在中原絕跡,所以曆史上總是把大象的出現當成奇跡,這也給物候學家提供了研究氣候的“窗口”。物候學家一般認為,大象是熱帶動物(大象缺乏毛發,有長毛的猛獁象早已滅絕了),如果大象出現,一定是氣候變暖。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一假設是有問題的,因為氣候是周期性變化的,暖相氣候下有大象北上的情況,冷相氣候下也有大象北上的情況,它們更多地是被食物所驅動,而並不完全受控於冷暖影響。

筆者統計了中國曆史上數次大象自然北進的案例,結果發現,一共發生過16次北進,其中10次是在冷相氣候周期進行的,而隻有6次北進是在暖相氣候周期進行的。暖相周期大象北進比較好理解,因為氣候變暖,食物來源增加,大象不知不覺就走遠了。在967年,象群曾最遠深入河南開封附近。

那麼,為什麼冷相氣候周期大象也會遠遊呢?我們可以從近些年來發生的一些異常生物事件(如俄羅斯境內老虎南下中國,新疆豺狼成災,雲南狗熊襲人等)大體推斷出大象北上的原因。這些事件的共同特征是,食物鏈最高端動物發生食物危機,不得不擴大食物來源,發生異常的求食行為,而這種情況又均發生在冷相氣候時期,受到冷相氣候的影響較大。由於冷相氣候會造成食物鏈的中斷,所以經常會發生異常事件。例如,根據地方誌記載,清代徽州地區的老虎(華南虎)成災幾乎是每25~30年發生一次,每一次都是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