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衝稱象”並非不可能
那麼,“曹衝稱象”的故事發生在什麼樣的氣候背景下呢?曹衝大約生於建安元年,死於建安十三年,壽終才13歲。據記載,“曹衝稱象”發生在他五六歲時,所以可能是201年。從194年到225年,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冷相氣候,這是認識“曹衝稱象”故事的關鍵。
206年,曹衝的父親曹操發出《禁寒食令》,清楚地說明了當時氣候太冷,山西(並州)地區的寒食習俗不適合氣候條件,需要禁止。所以,在這種冷相氣候條件下,南方大象北遊紹興應該是有可能的,剛登權位的孫權拿大象“行賄”一下曹操也是很有可能的,早慧的曹衝建議水中稱象也是合乎情理的一件事。隻不過,通過稱量王冠發現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是“幾何之父”歐幾裏德的學生,“泵浦之父”特希庇烏斯的同學,所以大名鼎鼎的阿基米德就被曆史記住了,而我們中國的曹衝則被淹沒在曆史的逸聞當中。現代的“太平洋十年濤動理論”已經清楚地說明:氣候是周期性變化的。另外,不但暖相周期中的大象有可能會北上,冷相周期中的大象依然可能北上,所以陳寅恪的前提假設,在現代的氣候理論中不存在。
記載“曹衝稱象”故事的《三國誌》距離曹衝生活的年代隻有不到100年的時間,因此直接質疑成書與事件相距僅幾十年的正文記載是不合適的。事實上,《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江表傳》也記載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其記載中有“鄧王衝尚幼”,與《三國誌》中“生五六歲”契合,可知此事發生於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間,當時孫權剛開始統治江東,獻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
所以,“曹衝稱象”問題的關鍵是大象活動的氣候特征問題。如果假設氣候不變,就會得到“中土無象”的結論。如果同意氣候是周期性變化的,很自然就認識到孫權向曹操獻大象,其實也是合情又合理的。
(本文選自:百科知識 201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