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1 / 2)

佛祖沒有雅興超度你

“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嚐過而問焉。”盡管靜、安寧有種種好處,畢竟這一係列都是因位上的,都是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麼一個過程之中。真正的“佚”者,逸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過問這些事了,已經坐在果位上了。天生就安寧,天生就安靜,天生就把自己料理得很好,還需要去幹這些事嗎?我本來就是清靜的,我還去清靜嗎?太安靜的人就不需要去清靜,需要去動一動了。身體很健康,各個地方都很到位,他還需要去按摩嗎?我們軍凱這麼帥氣,膚色這麼好,還有這位新來的小兄弟,你們需要天天去按摩嗎?還需要去閉目養神嗎?不需要。因為你們的精力,你們的青春,你們的本錢足夠。包括軍凱新生的兒子,需要他去安靜嗎?他每天吃了就睡,睡醒就吃,不需要你去多餘管他。如果你非要這樣那樣去給他養生,反而把他害了。所以“佚者之所未嚐過而問焉”。怎樣使自己處於“佚者”這麼一種狀態?

“聖人之所以天下,神人未嚐過而問焉;賢人所以世,聖人未嚐過而問焉;君子所以國,賢人未嚐過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嚐過而問焉。”這個用佛教裏麵的話來說,就是一地菩薩不問二地菩薩的事,人間打得一塌糊塗,神仙才不料理你人間的事。你看見這群螞蟻和那群螞蟻打架,這群蜜蜂和那群蜜蜂打架,你去管嗎?現在的生態主義者到非洲大草原,看見獅子抓羚羊、斑馬,能去幹涉嗎?獅子受了傷也不需要人去治理,對不對?看見一些小獅子、小豹子失去了爹娘,嗷嗷待哺,他也不能去幹預。為什麼?這都是自然性,就還他一個自然性,人類不要過多地去幹擾。

“聖人之所以天下”,“”就是駭,是驚擾之義。聖人要有所作為,想把天下料理得風調雨順、國富民安。我們天天都祈禱,很多有誌之士都希望我們的社會繁榮富強,時代昌盛,但玉皇大帝在天上,佛祖在西天,他們管這些事嗎?他們才不管這些事,不管你牛打死馬、馬打死牛,也不管你人間怎麼樣。“神人未嚐過而問焉”,如果神人要過問,上帝要親自來管理這個世界,那我們的世界也不是這個樣。上帝不管你娑婆世界怎麼樣,佛祖在極樂世界裏麵,也不親自來管理這個世界,讓你們自理,給你們充分的自由。你們要解脫,那你們得自己去修行;你們要煩惱,要下地獄,都是你們自己的事,佛祖不介入。並不是說,你好可憐,我要發慈悲,把你們超度了,佛祖沒有這個雅興,神仙們也沒有這個雅興。

“賢人所以世,聖人未嚐過而問焉。”賢人,一般能幹的人,我們這些封疆大吏、各個部門的精英們,幹這樣事、那樣事,很有成績、成就。但是聖人呢?聖人講“垂衣裳而天下治”,他才不管這些事。如果他具體來管這些事,就叫失職。我經常說,國務院的總理,不可能把一個縣的大小事都管了嘛,他去管縣上的事,就叫不知位,他就在朝廷裏料理大的陰陽就行了。縣上的、鄉上的、街道居委會的,那是基層幹部的事,作為上層的領導千萬不要親自去操勞。“賢人所以世”,就是幹了大事,有所作為。“”,就是有所作為,不管這個有所作為是好還是不好,神人不過問,聖人也不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