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2 / 3)

“官事果乎眾宜”,當官是什麼?為人民服務,政通人和,解決社會、民眾的需要,為大家的利益而和諧。“官事果乎眾宜”,是需要考慮大眾的利益,大眾的習慣,社會的習慣。要考慮社會需要什麼,這才是執政為民,才會政令通達、朝野歡愉。

心有妄念雜草生

“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耨於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這裏談社會現象,也談自然現象。首先是談自然現象,“春雨日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雨來了以後,“草木怒生”,在廣東沒有什麼感覺,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帶,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很明顯。清明前後,春雨一降,你看荒蕪的田地裏、山坡上,草木迅速地煥然一新。所以古人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榮”,真是一派大好生機啊!

我在高原坐牢時,覺得很享受。在新都橋農場的時候,冬天冰天雪地,那裏的春天很晚,要到五月份冰雪才能化盡。那時順著河邊走,草啊,花啊,簡直鋪天蓋地,躺在那裏簡直美不勝收。為什麼新都橋現在成了“攝影家的天堂”?以前成都人說那裏是拉屎都不長蛆的地方,是邊城惡地,很荒蕪的地方,隻有雪山草原。但到了五月份真的是美啊,到處都是草和花,除了山頂上,隻要是有水潤的地方都長滿了草。河灘邊上的草有一兩尺高,各種各樣的花鋪天蓋地,真正感覺是“草木怒生”,那是自然現象。

我在新都橋最後兩年,都在菜園子裏麵,一個人管十二畝菜地。耕地的時候拖拉機來,種菜的時候是大組一百多人都來,護理就是我一個人。天氣好的時候,風一吹,野草的草籽無處不在。雨水來了,天氣一轉暖,野草就瘋長。每天都去除草,今天除了,過兩天又長出來了。每天都在生,每天都在長。所以“草木怒生”的時候,“銚耨於是乎始修”,“銚耨”就是除草的農具,大家就要進行田間管理,要除草了。雖然你在除草,而“草木之到植者過半”,田裏草木“過半”,你除不勝除啊。所以根本沒辦法,隻好報告管理幹部,不行啊,我一個人的那把鋤頭沒有草長得快,希望大家來幫忙。於是乎又組織幾十號人來幫我除草,否則蔬菜怎麼能長起來?高原上的野草生命力也強,真是“怒生”,十天半個月就發芽、開花、結果,完成了一個輪回,過幾天新的草籽又開始生根、開花、結果,的確是“草木之到植者過半”,料理不過來,自然的生發力量是非常強盛的。

反過來說,我們人心的煩惱也是一樣的,隻要放鬆警醒之心,迅速就腐化了。有了名有了利,大家吹吹捧捧的,也就很快墮落了。但是,我還有警覺心,還有警惕性,不行,我還要守三規五戒,我要守好,不能打妄想,要這樣那樣地料理自己,收拾自己的身心。心靈警察上崗的時候,自己像模像樣地坐在這裏,大家都說老馮像個修行人。沒有人的時候,或者警察下崗了,妄想又起來了,妄念又來了。我們這裏學佛的人不少,這個方麵的感受還是很親切的。我們不論怎麼用功,心裏的貪嗔癡種子,是多生累劫過來的,你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成菩薩,沒有修行到“不退轉”這個境界,就像這裏說的一樣,“草木之到植者過半”,妄想不停地來。等你覺照到的時候,它就無影無蹤,變得很莊嚴了。你的覺照一沉下去,八識田中烏七八糟的東西又出來調皮了。

關鍵是“而不知其然”。種田的人以前對生物界的知識不多,不像我們現在科學講得很清楚,隨便弄一塊土,裏麵就有各種各樣植物的種子和細菌、真菌,那是無窮無盡的。一滴水中都有八萬四千條蟲,土裏麵,就更多了。而不知其然,我們心裏的雜草呢?同樣不知其然。下麵就講一些養生的話題了。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靜然可以補病,眥媙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嚐過而問焉。”“靜然”可以補病,在現在的養生學裏麵,不管是儒家的、道家的,還是佛家的,包括西方的,大家都提倡“寧靜”,安寧可以養病。我們都知道住院的人需要靜養,出院以後繼續靜養、調理。靜養是兩個方麵,一個是肢體上別去勞累,一個是心裏麵也別去勞累。“可以補病”,就是可以養病、防病。這個“補”,既有治療的作用,也有預防的作用。我們現在經常處於身心疲憊的狀態,我們這裏身心不疲憊的,恐怕隻有大熊兄。他是不知疲憊的永動機,精神好得不得了。其他的人還是有疲憊感,當然陽光小孩也不知疲憊,工作有序、比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