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3 / 3)

婆婆和媳婦總是處不好

莊子可以說是深得人間真味的人物,對廟堂、江湖,乃至對民間的人情世故的刻畫,都入木三分,並一概導入大道,正是“煩惱即菩提”的最佳詮釋。

“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勃谿”就是吵架。“室無空虛”,房子少了,人擠在一塊兒,沒有回旋的餘地,婆媳之間就免不了吵架。現在的居住條件都很好,一套二、一套三、一套五,房間可以分開。三十年前,三代人同堂,一間房子裏麵,爺爺奶奶一張床,父母一張床,兄弟姊妹一張床,擠不下就打地鋪,還不夠就把門板取下,也算一張床。當年我家裏十幾平方米的房子,二十多年來七口人睡過。在這種環境裏麵,能不吵架嗎?你睡寬了我睡窄了,總有爭論。

我在省看守所的時候,很寬,幾十個院子就關了幾十個人,每一個人都是一大套院子,每個人都是單間。判刑後到市看守所過渡,人就很多了,七八平方米的房間擠了十幾個人,每個人隻有兩尺寬,晚上睡覺翻身都要打架。新來的犯人要守金魚缸。什麼叫守金魚缸?就是馬桶邊,新來的就睡馬桶邊。都是大男人,小便的時候,濺得到處都是,很惡心。住久了的每天吃素,大小便也沒味了,新來的大小便臭得要命,那還不打架?呀呀呸,誰的拳頭大?我是老大,你們都是這裏的蟑螂老鼠,滾過去,想欺負我?誰的拳頭大,誰就能橫得起來,凶得起來。所以“婦姑勃谿”,大家都要吵架。

《易經》睽卦裏麵就說“二女同居,其誌不同行”,婆婆和媳婦總是處不好,很少有處好的。母女之間心連心,婆婆和媳婦總是嘰嘰咕咕。當然,分開最好,不要在一套房子裏麵。番禺一套,廣州一套,大家分室而住。現在的小兩口都要有自己的天地,誰願意和父母生活在一塊兒?所以“婦姑勃谿”,關鍵是“室無空虛”。如今還要路無空虛,路上的車太密集了,老塞車、撞車,路上的車主們個個都“勃谿”啊。

人與人相處,多了就有麻煩,就有是非。本光法師給我們說的有些話還是很有趣的,一個人相處是佛菩薩和你打交道,兩個人相處就是朋友之間的交道,三個人以上就是魔鬼的交道。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就沒水吃。這個也是真理。《易經》裏說,“一人行則得其友,三人行則損一人。”這個三角關係永遠不好處,永遠是我們兩個套近乎,和他疏遠一點或者對付他,永遠都是處於這種麻煩之中。“室無空虛”,人要有點距離才好,距離產生美啊。所以孔夫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生怨。”豈止是女人、小人,君子也是這樣,何況現在還沒有什麼真正像樣的君子。人與人打交道,一定要有距離,沒有距離就不會美,沒有距離就會有是非,就會有麻煩。

“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六鑿”就是六竅,也可以引申為佛教所說的六根,再引申一點就是五髒六腑。“天遊”是自然性不受壓抑的狀態。“心無天遊”,說的是我們的精神被社會性所束縛,失去了自然性的那種自在,身體各器官就開始鬧意見了。所以我們心的空間一定要大,一定要隨順自然。如果不隨順自然,眼耳鼻舌,心肝脾肺腎,五髒六腑一樣要和你吵架。你海吃海喝,腸胃一定提意見。得了糖尿病,得了脂肪肝,得了高血壓,得了心髒病,它能不有意見嗎?肯定意見大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心與天遊”,一定要因循自然,用《黃帝內經》的話來說,就要“起居有時,飲食有節,不妄勞作”。這麼簡單的十幾個字,就是養生的最高境界。現在我們是起居無度,飲食無節,沒完沒了地加班加點,不知休息地去耗身體。為了前途,為了發財,為了領導的歡喜,為了完成任務,透支自己的精神,透支自己的生命。

“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我們在大城市裏麵過日子的人,一進入大林丘山,那種感覺好得不得了,特別是去度假的時候。在座的都有度假的習慣,有的自己到美國、歐洲享受,有的自己開車在廣州附近找一個好的地帶走一走。自然給人的美好感受是無盡的,留得住人。為什麼我們願意親近大自然?為什麼九寨溝、峨眉山、泰山、黃山、廬山之類的名山大川永遠都是遊客爆滿?因為它是無私的、無害的,把自己的美展示給大家,留得住人。

我一到深圳、廣州,特別是珠江新城那些金融一條街之類的地方,就感到恐懼,根本留不住我。我在那裏太渺小、太可憐,那裏的樓盤都是用黃金蓋起來的,住房都是幾萬一平方米,寫字樓的價位更是令人咋舌。我在那裏算什麼?連螞蟻都算不上,感到非常壓抑。特別是到了大公司裏的“高級客戶休息廳”,包括到了秦主任你們的銀行裏麵,一進去我就傻了,不自在。上次立中兄帶我到招商銀行的金牌客戶接待室裏去,我那兩位姨媽也去了,我渾身不自在。這些地方非我們這些草根民眾來的地方,自己就感覺很壓抑。如果到山裏麵去,你就沒有那個壓抑感,因為它沒有那個富貴氣,沒有社會這種附帶的富貴氣,所以“大林丘山之善於人也,亦神者不勝”。這個“勝”為無窮,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精神享受,給我們身心一種按摩效果,這種感覺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