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2 / 3)

我們的思想就是時空穿梭機

“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心無天遊,則六鑿相攘。”我們的心性,是老天爺給我們的,是父母給我們的,本來是一個最美最美的自然作品。人是萬物之靈,我們也自豪地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但是豬媽媽生了一窩豬寶寶,豬媽媽也認為它的寶寶是最美的、最可愛的。鱷魚對自己的那一窩仔,也是要護住的。守護下一代的天性,萬物都是一樣的。

我們對自己的心性,對自己的天性,“天之穿之,日夜無降”。我們自然性的這個“天”,遍布於我們的生命和身體之中,“穿”則無處不到,“降”者止也。自然性在我們的生命和身體中運行,日夜不曾停息,除非死亡。但人類的社會性卻對它造成了傷害,使天機的運行受到了阻礙。所以要回歸自然,才能使深受社會性折騰的生命得以自然運行。我們怎樣使它恢複自然?怎樣使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通達無礙?怎樣使我們在時光的流逝之中,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別去折騰它,讓它的功能無損其德?我們的眼耳鼻舌,我們的五髒六腑,都別去傷害它。要“無傷其德”,讓其自然而然地發揮各自的功能,不在時間之中衰減,不在時間之中衰老。但是“人則顧塞其竇”,我們人在喜怒哀樂之中,在利害得失之中,老是對我們的眼耳鼻舌、對我們的心肝脾肺進行傷害。七情六欲必傷五髒六腑,現在的小孩子都看電視,眼睛肯定受損,多看電腦,眼睛更是受損。懷孕的婦女也要少在電腦邊上玩,少坐一段時間。因為有輻射,肚子裏的小寶貝說不定會有殘障,這個很麻煩的。現在的中學生、小學生,耳朵裏經常戴著耳機在聽故事、聽外語、聽音樂。幾年之後,這個耳朵就不管用了,聽力就會有問題。

現在的學生眼睛受損,耳朵受損,身體也不知不覺受損。每天喝這種飲料、那種飲料,把腸胃也弄壞了。有的女孩子不到十歲,月經來了,乳房發育了。哎呀,這都是古代聞所未聞的事情。在古代,會說這是“妖孽”,現在找到原因了,就是食品汙染,亂用激素。激素到處都是,蔬菜要用,糧食要用,魚、肉、禽、蛋都要用。以前一頭豬起碼要一年才能養肥,也就是一百多斤,現在三四個月就可以長一兩百公斤。以前的鴨子也是要養一年,現在從蛋裏出來,半個月就可以上市,而且長到了四五斤。想一想,這樣的東西吃了,人的身體怎麼會不受損?怎麼會不壞?當然也沒有辦法,19年的時候,全世界隻有十五六億人,才過了一百年,已經是六七十億人了。地球怎麼養得起?大家又想吃肉,用以前的方法來養豬,這個肉怎麼夠吃?用以前的方法種糧食,糧食怎麼夠吃?所以地球根本無法承載人類的數量和人類的欲望。“人則顧塞其竇”,我們自己感覺感覺這裏麵的麻煩吧。

“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胞”,從兩個方麵來理解,一個是胎兒,一個就是我們這個五行廟、五蘊廟。“閬”,就是空穴、空間的意思。一個受精卵發育成一個胎兒,不管是人也好,鳥也好,麻雀雖小還是五髒俱全,就這麼神奇。自己變、變、變,一個細胞變成兩個細胞,然後不斷地分裂,有頭、有軀幹、有四肢、有眼耳鼻舌、有五髒六腑、有血管、有肌肉、有筋腱。通過神經係統、血液係統、免疫係統把我們互不相幹的眼耳鼻舌、心肝脾肺腎、四肢百骸串聯在一起。怎樣串聯的呢?必然有它的通道,而且這個通道是無所不在的。我們要手動,手就動了;我們要腳走路,腳就走了;眼睛動,舌頭動,都能動。為什麼?因為它的號令是通暢的。

“胞有重閬”,血液滋潤著我們全身所有部位,從皮膚到大小便,它都要管,所以“胞有重閬”,是上下內外全身都通達的。以前有個中醫講座,講三通,首先要天通,汗腺要通達,如果我們一點汗都不出,肯定有病。得了重感冒一身受寒了,毛孔封閉了,那就要吃點薑水、麻黃散之類的發散發散。然後是地通,就是腸胃要通,大小便要通。如果大小便不通,那就麻煩了,水火不留情,屎尿憋死人。我們經常在大街上看到找廁所的人,那種焦慮、那種不安,很痛苦。現在城市裏麵的廁所是個大問題,特別是老人,有糖尿病的,坐不了幾分鍾就要上廁所,非常痛苦。最後是中通,就是內部器官的氣息要通。心情應豁達樂觀,不能鬱悶自閉,所以有三通的說法。

“胞有重閬,心有天遊。”我們的心是什麼?用《易經》的話來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就是我們心的功能,我們都能神遊八極,上天入地,過去未來,心無所不知,無所不在。我以前說,什麼叫時空穿梭?什麼叫時空隧道?物理學、天文學講的時空隧道,那是需要速度超過光速才行,否則你不可能進入過去未來之中。但實際上哪裏需要什麼時空穿梭機?我們的第六意識,我們的腦袋、思想,就是時空穿梭機。當我們規劃未來的時候,我們就進入未來了;當我們回憶過去的時候,我們就進入過去了。我們可以胡思亂想,《西遊記》不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嗎?科幻小說,法國的那位凡爾納,寫《海底兩萬裏》等科幻小說的作家,不是被現代科學兌現了嗎?所以,我們的心是可以到達未來的。

愛因斯坦一百年前搞了個相對論,但現在的相對論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啊?愛因斯坦也不知道他的相對論被現代的物理學、天文學發揮到如此極致,實際上他的相對論早就進入未來了。我們現在看宇宙星空,看見一些恒星,有些恒星就是太陽的過去,剛產生的。因為有一千光年的距離,所以我們看見的,也是一千年以前的太陽。有的看見白矮星,五十萬年以後的太陽,就是那個樣。過去未來在我們展望宇宙空間的時候一目了然。看化石也是這樣,化石是過去,我們在曆史博物館裏,麵對的是過去。同理,我們的未來也是這樣,還是會變成化石的,彼此彼此嘛。所以“心有天遊”,作為想當神仙的人,當然希望天遊。《紅樓夢》裏麵,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說:“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遊兮鴻蒙太空。”怎樣使自己心與天遊?莊子在第一篇《逍遙遊》裏麵,談過怎樣使自己“逍遙”起來。下麵莊子就談了一些很具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