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複興涵括歐洲由野蠻的黑暗時代演進到一個在各個領域都有新發展的時代,而這些領域的成就均超越了古文明。

概況

文藝複興一詞意指重生或複活,它是一個朦朧的概念,沒有清楚的開始或結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歐洲由野蠻的黑暗時代演進到一個在各個領域都有新發展的時代,而這些領域的成就均超越了偉大的古文明。普遍認為文藝複興發端於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複興一詞就源於意大利語 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複興),15世紀後期起,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裏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的複興。而本文中,文藝複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曆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當時,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社會”,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製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一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聖經》,否則就要對其進行製裁,甚至處以死刑。在教會的管製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什麼進展。黑死病在歐洲的蔓延,也加劇了人們心中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懷疑 宗教神學的絕對權威。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製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意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複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這和黑暗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拜占廷)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曆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亦有一說是十字軍3次東征(盡管第三次半途而廢)帶回來的紀念品,他們在路上發現了這些書,就搬了回來藏在教堂的地下室,後被人發現,驚歎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意圖達到古羅馬那時的成就)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曆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複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複興運動由此興起。

社會背景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係已在歐洲封建製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複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複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表麵上是要恢複古羅馬的進步思想,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在精神上的創新。

當時的意大利處於城邦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即城邦,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製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欲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曆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朝著比較寬鬆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曆史作用

文藝複興的實質:”文藝複興”一詞的原意是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當時西歐各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運動包括一係列重大的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義”的興起,藝術風格的更新,空想社會主義的出現,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發展,印刷術的應用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等等。這一係列的重大事件,與其說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說是”近代文化的開端”;與其說是”複興”,不如說是”創新”。”文藝複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誌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思想和文化領域裏的反封建鬥爭。簡單來說,文藝複興的實質就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複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其後遍及西歐整個地區。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他們非常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製,他們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讚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反對宗教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製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的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文藝複興的曆史作用: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文藝複興”在曆史上的進步作用。他寫道:”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麵,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麵的巨人的時代。”

首先,是人的發現。在中世紀,理想的人應該是自卑、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義不足稱道。文藝複興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1)重視人的價值,要求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性潛力,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冒險精神。(2)重視現世生活,藐視關於來世或天堂的虛無飄渺的神話,因而追求物質幸福及肉欲上的滿足,反對宗教禁欲主義。在文學藝術上要求表達人的感情,反對虛偽和矯揉造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談》。(3)重視科學實驗,反對先驗論;強調運用人的理智,反對盲從;要求發展個性,反對禁錮人性;在道德觀念上要求放縱,反對自我克製;提倡”公民道德”,認為事業成功及發家致富是道德行為。(4)提倡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這些不可抑製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們從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

其次,文藝複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麵,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並為這個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藝複興提倡重視現世生活,反對權威,在當代人中間喚起了對天主教會及神學的懷疑和反感。文藝複興中的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諷刺、揭露天主教會的腐敗和醜惡。

第三,文藝複興打破了以神學為核心的經院哲學統一的局麵,為以後的思想解放進步掃清了道路,使各種世俗哲學興起。其中有英國的經驗論唯物主義(培根)。它也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馬基雅維利為後來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霍布斯、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發展起”自然權利”、 “社會契約”、”人民主權”以及”三權分立”等理論。

第四,否定了封建特權。在中世紀,封建特權是天經地義,門第觀念根深蒂固。文藝複興則使這些東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喪失了過去的重量。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彼特拉克說:”真正的貴族並非天生,而是自為的。”在當時意大利的社會生活中,才幹、手段和金錢代替了出身門第,成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會高層的階梯。

第五,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藝複興恢複了理性、尊嚴和思索的價值。雖然文藝複興在哲學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係,提倡科學方法和科學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開創了探索人和現實世界的新風氣。人們堅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頭腦,相信實驗和經驗才是可靠的知識來源。這種求實態度、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為17到19世紀的自然科學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六,文藝複興時期創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藝術品及文學傑作,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無價的瑰寶。中世紀,聖經傳說充斥藝壇,窒息了藝術的生命。文藝複興則不但把聖母變成人間婦女(拉斐爾),把圖像化為對人體的歌頌,而且開始了日常生活和現實人的直接描寫。解剖、透視等科學也第一次結合於藝術。西歐近代現實主義藝術從此發端。

這場廣泛持久的思想文化運動,在意識形態領域中,衝破了封建專製和宗教神學思想對人的束縛,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貢獻

中古時代的許多成就為這個象征重生的的時代作出貢獻。其中一項是恢複對學問的興趣。牛津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於1264年。到了1400年間,歐洲境內便有超過五十所大學。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獻被翻譯成拉丁文,透過這些古老文獻,教育和辯論的風氣得以助長。歐洲人在聖地、西西裏和西班牙等地均與阿拉伯人有所接觸,並藉此重新發現許多寶藏,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德的著作即為一例,一直到十九世紀都是歐洲人的標準數學教材。阿拉伯人也傳播了新的數字體係、小數點的觀念和零的觀念,而這些觀念都是在印度發展出來的。到了1450年左右,學問的傳播速度更隨著印刷機的發明而加快腳步。

第二個重要貢獻是生活水準的提升,尤其在意大利的大型商業城市。十字軍東征令歐洲人眼界大開,得以一窺東方的財富,尤其是絲綢、香料和棉。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爭相取得歐洲與東地中海之間的貿易。這些商人從商業活動中累積了多餘的財富後,便開始以藝術來美化自己的家鄉和城市。雕刻品、繪畫、建築、音樂、詩歌和文學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展現有趣的主題,超脫了從中古時代起就一直占有主導地位的宗教題材。它們普遍描繪日常生活、騎士故事和冒險情節,歐洲的文化因而變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隨之減少。

技術的發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與服務應運而生。製造、農耕、貿易和 達。芬奇的人體比例,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航海技術都得到改進與發展,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對利潤的欲求鼓勵了創造和探索。隨著衰退中的貴族不斷消失,中產階級的商人和工匠開始爭取能與他們經濟力量相等的政治權力。

到了1500年代,歐洲國家已經在許多重要科技上領先世界。歐洲人透過對世界的探索、尋找貿易路線、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歐洲本身不斷的政治競爭等釋放活力,也讓這個區域在幾個世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西歐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

1.資本的原始積累:文藝複興運動作為一場弘揚新興資產階級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在傳播過程中為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也同時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積累了原始財富。文藝複興運動首發於意大利,後經傳播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現了著名的城市如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以及尼德蘭等一係列新型城市,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茁壯發展,資本也開始源源湧入新興資產階級的囊中,為同時進行的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條件。

2.人性的探索及發現:文藝複興運動使正處在傳統的封建神學的束縛中慢慢解放,人們開始從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價值,作為人,這一個新的具體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時代。文藝複興運動充分的肯定了人的價值,重視人性,成為人們衝破中世紀的層層紗幕的有力號召。文藝複興運動對當時的政治,科學,經濟,哲學,神學世界觀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裏一場革命風暴,也被稱為”出現巨人的時代”。

3.消極影響:文藝複興運動在傳播過程中因為過分強調人的價值,在傳播後期造成個人私欲膨脹,物質享受和奢靡泛濫,有一係列的負麵影響。